<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童年是一首清新的歌谣;童年是一缕初始的暖阳;童年是一幅绚丽的画卷;童年更是一艘装满回忆的小船。在成长的旅途中,经历与记忆赋予着生活的色彩,调剂着生活的色调。有欢愉、有喜悦、有磨难、也有痛苦,都促使我们勇往直前。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苏联作家高尔基,一起走进《童年》,走进小说的世界!</span></p> 主播简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徐淑敏,女,高级教师,区级“十佳读书教师”“甘州好老师”“区级骨干教师”“语文蒲公英导师”区级“阅读之星”。曾被评为“张掖市最美家庭”,曾多次获区级优质课评选、说课大赛一、二等奖;多篇论文发表于省级刊物,所带班级获得张掖市“优秀少先队集体”荣誉称号,多项省级立项课题通过鉴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教育格言: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以爱育爱,将爱传递下去。</span></p> <p class="ql-block"> 走进《童年》,犹如走进一个书卷里镌刻的黑暗社会,聆听一次社会底层老百姓的诉苦,它虽然没有某些大部头小说的气势雄伟,但却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感慨与震撼。</p> 主播推荐 作者简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是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及《海燕》。其作品以现实与浪漫主义交融风格,揭露社会矛盾、呼唤变革,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者”,对苏联及世界文学影响深远。</span></p> 创作背景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早在19世纪九十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的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这部经典的小说诞生了。</span></p> 主要内容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本书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span></p> 推荐理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童年》对少年读者价值显著,既是培养文学感受与审美力的语言艺术佳作,借孩子视角展现19世纪俄国下层生活的历史教材,也是教孩子于逆境中守尊严、怀揣希望的生命教育读本。阅读时可关注对比、象征、人物刻画等文学要素,思考“坚强”“面对不公”等成长命题,它启示我们苦难本无价值,超越苦难方可筑起精神高度。阿廖沙在不幸中爱世界、求知、守正义的“黑暗中仰望星空”能力,是文学教育欲传递的宝贵品质。作为独特自传,不聚焦单一主人公,更像长卷油画复原时代与家庭生活片段,美丑人物并现,冲击心灵,以独特艺术形式、深刻思想与鲜明特色展现非凡魅力 。</span></p> 思维导图 学生好书推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童年》使我了解了旧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疾苦,同时也看到了劳动人民纯朴善良、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对于弱肉强食我痛恨过,对于小阿廖沙的困苦挣扎我同情过。反观我们的童年,不知比阿廖沙幸福多少倍,我们却还总是不知足,总是奢求更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 五年级(5)班 杨继文</span></p> 读后感交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童年》是讲述阿廖沙个人成长和生活经历的自传体小说,也是反映广调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小说。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童年浸泡在甜蜜之中,没有战乱,没有纠纷,只有爱的阳光,只有亲情的雨露。对我们来说,童年是美好的最值得回忆的时光。可对高尔基来说呢?苦难成了童年的代名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五年级(5)班 李明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自幼丧父的阿廖沙随母亲来到外祖父家生活,而这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苦难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他脾气暴躁,视财如命,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两个舅舅常为了分家而争吵并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没有地位,任由丈夫打骂、发泄不满。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童年》让我明白一个道理,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无论身处困境还是逆境,永远保持善良、纯洁、向上的心境,即使眼前可能还是黑暗,但只要保持不灭的信念,坚持做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就一定会迎来生命的辉煌。</span></p> 学生手抄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当我们的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遭遇挫折时,阿廖沙的形象或许会浮现在他们脑海,提醒他们:生命可以如伏尔加河般宽广,心灵可以如外祖母的故事般明亮,只要我们不放弃对光明的追寻。在这个意义上,《童年》不仅是一部文学经典,更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精神明灯,照亮着每个时代孩子的成长之路。它教会我们,真正的童年教育不是制造一个无菌的温室,而是培养在风雨中依然能够挺立的灵魂。这,或许就是高尔基这部百年经典给当代教育最深刻的启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让我们捧起这本经典的外国名著,一起经历一次心灵的洗礼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策划: 青西小学教导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审核: 何瑜婷 哈丽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文编辑: 徐淑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