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吊灯故事

天然去雕饰

<p class="ql-block">好多年了,一直想写写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大都会歌剧院(The Metropolitan Opera House, 简称The Met)的吊灯的故事。今天终于下手啦!🤭</p> <p class="ql-block">一切都缘于十多年前去大都会歌剧院看瓦格纳的四部歌剧《指环》(The Ring Cycle) 。我其实更早就见过Met的吊灯,也觉得漂亮,却没太留意。吊灯嘛,哪个大殿大堂里没有?就见怪不怪了。</p> <p class="ql-block">后来看了一部介绍Met (或者是《指环》?记不清了)的纪录片,里边讲到这个吊灯的奇妙故事。于是,每次去Met看演出,我都要格外花些时间来欣赏那些晶莹剔透变化无穷美不胜收的吊灯。渐渐的,这竟成了我去纽约看戏的一大动力。</p> <p class="ql-block">维基百科是这样介绍Met的:</p><p class="ql-block">大都会歌剧院是位于纽约市曼哈顿上西区林肯广场百老汇大道上的歌剧院。该剧院是林肯中心的一部分,由华莱士·哈里森(Wallace K. Harrison)设计。它于1966年开业,取代了原来位于百老汇和第39街建成于1883年的大都会歌剧院。这个歌剧院可容纳约3,850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歌剧院。 </p><p class="ql-block">【旁白:如果加上站票的席位就超过4000人了!】</p> <p class="ql-block">上排左起:英国伦敦皇家歌剧院、意大利米兰斯卡拉歌剧院</p><p class="ql-block">下排左起:莫斯科大剧院、法国巴黎歌剧院</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各剧院官网)</p> <p class="ql-block">其实真要“痛说”歌剧院的“家史”,Met从年龄上讲只能算个小字辈儿的,相比英国伦敦的皇家歌剧院(The Royal Opera House,1732) 、意大利米兰的“四旮旯” (La Scala,1778) 、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剧院(The Bolshoi Theatre,1825) ,还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法国的巴黎歌剧院(Palais Garnier,1875),不到一个甲子的Met实在是稚嫩得紧。</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位于百老汇和39街交界处的老歌剧院原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片来自Met官网)</p> <p class="ql-block">当然Met的“祖上”也曾“阔”过,位于百老汇的歌剧院前身早在1883年就开张了。但是剧院的空间实在是逼仄,演员们彩排有时候都得去洗手间的休息室练,碰上两台剧衔接紧了,布景道具都得堆在街上任凭风吹雨淋雪打霜冻。所以,从1908年开始,Met就想搬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约翰· D·洛克菲勒三世(1906.3.21-1978.7.10)</p> <p class="ql-block">经历了多次未曾实现的设想,历时近半个世纪之久,终于,1956年,在石油大王老洛克菲勒的孙子洛克菲勒三世主掌的委员会的运作下,大都会歌剧院和纽约交响乐团联合成立了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开始正式规划未来的新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Met新址工地(图片来自Met官网)</p> <p class="ql-block">1959年5月14日,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为Met破土动工挖下第一锹土(图片来自Met官网)</p> <p class="ql-block">艾森豪威尔总统致辞:</p><p class="ql-block">在我们最伟大的大都会的中心,富有远见卓识的人们正在进行一个目标明确、有实用性、有品味的开发项目。这场伟大的文化冒险产生的有益影响将不仅限于我们的边界,这里将发生民族文化成果的真正交流,并从此处延展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带去只有通过个人而非政府才能传播的人文信息。这将对全世界的和平与理解产生巨大的影响。(来源:Met官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都会歌剧院的设计者是Wallace K. Harrison。</p> <p class="ql-block">为Met剪彩开业的第一部歌剧《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彩排的宏大场景</p> <p class="ql-block">1966年9月,大都会歌剧院落成,开业后的第一部戏是专门为Met的新家创作、排演的以莎士比亚的故事为蓝本的歌剧《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巧的是这次我们去纽约也看了另一个版本的、现代化了的此剧,讲真不是我的那杯茶😅)</p> <p class="ql-block">1966年9月16日,大都会歌剧院首演之夜,座无虚席。(图源:Met 官网)</p> <p class="ql-block">传统的歌剧演员演唱是不能用mic的,她/他必须自己用纯天然的声音来填满整个剧场。在这个能装4000个观众的世界第一大歌剧院里,这却不难,因为Met的音响效果与音质无与伦比。第一位在Met演克利奥帕特拉的女高音莱昂蒂恩·普莱斯回忆说,她第一次走上Met的舞台时心想,别逗了,这剧场也太大了吧?可是当她唱出第一个音符时就知道,剧场的音响效果有多么棒了。她说她感觉自己的声音像流星一样在太空游弋飘荡,飞向了另一个国度。</p><p class="ql-block">【旁白:所以我家LD总要抓住各种机会去纽约看歌剧,因为他说现场听的效果与看实况电影或电视转播完全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Met 的外表虽不如前边提到的那几个剧院气派阔绰历史悠久,但架不住人家的口碑好。大都会歌剧院一落成就跻身于世界级艺术殿堂的行列,各国顶尖的艺术家和艺术团体都以能够在这里演出为荣。Met自己的歌剧院和芭蕾舞团更是群星荟萃好剧连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观众。</p><p class="ql-block">近十几年来,Met还增加了高清实况电影转播,让全球的歌剧爱好者都有机会在电影院同步看到纽约的歌剧舞台演出,是与时俱进的一大创举。</p> <p class="ql-block">因此,因为所以当然:<b>因为</b>很多旅客到了纽约都会不失时机地看一次现场演出,<b>所以</b>Met的剧场经常爆满,<b>当然</b>就会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记得2019年我们来看《指环》四部时,和我们同一包厢的一对老夫妇就来自丹麦的哥本哈根,他们是专程来纽约观剧的。这倒是挺常见的。稀奇的是,剧院门口还有老头老太太四处询问想买“富余票” (extra ticket )🤭!这景象我只在80年代的北京看外国进口电影时在电影院门口见过。</p><p class="ql-block">【旁白:据我家LD回忆,他当年曾经从北太平庄骑自行车去工体买退票听卡拉扬指挥的交响乐,那个段位又高出我许多,就不提啦😅】</p> <p class="ql-block">而每一个来Met看演出的人都必得从那些花团璀璨的吊灯下走过,似要经过宇宙之光的洗礼才得以进入这个艺术殿堂。</p> <p class="ql-block">是的,宇宙之光。</p> <p class="ql-block">故事还得从Met的“创世纪”之前说起,当时有两个大事件不能不提。</p> <p class="ql-block">事件1:</p><p class="ql-block">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 (翻译成中文是“斯普特尼克”),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广泛关注,也造成了后来美苏之间的太空竞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技术人员在工作</p><p class="ql-block">【旁白:没想到这第一颗卫星的个头儿竟然只有这点儿大,但它却是现如今所有宇航设施的鼻祖👍】</p> <p class="ql-block">事件2:</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天文学界的一个(名符其实的)爆炸性新闻激动了无数科学家和科学素人——宇宙大爆炸的发现形成了宇宙起源的新学说。射电望远镜的发明让天文学家看到了在光学望远镜中看不到景象——那是在星与星之间存在着的明亮的辉光,也就是宇宙射线。 科学家们认为这是宇宙大爆炸的残留,是对<span style="font-size:18px;">宇宙起源于大爆炸之说的实证。</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来源: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天然輻射資訊網</p> <p class="ql-block">Al说明:</p><p class="ql-block">该图像描绘了宇宙中恒星和星系分布图,它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辉光中的大爆炸”这一概念相关联,暗示了暗物质在宇宙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这两个事件与Met看似风马牛,却极大地影响了歌剧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吊灯——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大都会歌剧院大厅里的吊灯(这些吊灯的名字就叫“ Sputnik”!)</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吊灯的细节</p><p class="ql-block">(确实与Sputnik人造卫星和宇宙大爆炸之景象有异曲同工之妙)</p> <p class="ql-block">而吊灯设计意向的产生竟是源于一次意外,一次不经意间造成的“事故”。</p> <p class="ql-block">Tad Leski (泰德·莱斯基,上图右) 是当时参与设计的人之一。用他女儿的话来说,他是一个从不知疲倦不会满足的人。他对每一次设计都沉迷其中,没完没了地对作品修修改改,直到被他“搞得一团糟”才肯罢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莱斯基的Met大厅设计图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在开会之前莱斯基一如即往地对他的大厅内装设计图做最后的修改,准备向洛克菲勒三世汇报进展。</p> <p class="ql-block">正看着,突然他手中饱蘸水彩的画笔hold不住,“叭嗒”,滴了一滴白色颜料正中纸上四溅开来。饶是莱斯基赶紧吸干颜料,那堆白点也擦不去了。</p><p class="ql-block">眼看着就要开会啦,来不及再重新作图,莱斯基灵光一闪,在一些白点之间用笔勾上线,解释成为吊灯上的折射点,便拿着这图去开会了。 </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洛克菲勒三世竟然很喜欢这图,认为这枝形吊灯的设计相当别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莱斯基的原始设计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实际效果</p> <p class="ql-block">这些吊灯是奥地利共和国政府为感谢二战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支持欧洲重建(ERP项目)而赠送给Met的礼物。吊灯由奥地利家族玻璃器皿公司Lobmeyr(成立于1823年)的汉斯·哈拉尔德· 拉斯设计、制作,总共有23盏,其中12盏在剧场里,另外11盏在大厅各处,最大的一盏吊灯直径将近6米。这些吊灯一共用了49000颗水晶。</p> <p class="ql-block">晶莹剔透的水晶反射出各色光斑,令人百看不厌。水晶由金属棒支撑,金属棒从吊灯的中心向外辐射,看起来就像宇宙中的星座一样。从吊灯1966年揭幕面世时起,就被命名为Sputnik,以纪念人类进入太空时代。</p> <p class="ql-block">从外面看,那吊灯真的很像滴在纸上的一滴白色的颜料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歌剧院入门大厅里的吊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剧场里低垂的吊灯</p> <p class="ql-block">每次,第一幕开演前,乐声渐起,灯光渐暗,吊灯缓缓向上升起,就如同Sputnik人造卫星飞向了太空。</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也是Met的常客们最期盼的一刻。它非常有仪式感,因为吊灯的升起意味着,这将是又一个美好的夜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完成于2025.7.20.</p> <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 Kyna Leski:</span>大都会歌剧院吊灯的起源:意外与意图如何显现(The Genesis of the Metropolitan Opera House Chandeliers: How Accident & Intention Come to Light) ;</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kynaleski.medium.com/genesis-the-chandeliers-of-the-metropolitan-opera-house-2090ee74690e" target="_blank">https://kynaleski.medium.com/genesis-the-chandeliers-of-the-metropolitan-opera-house-2090ee74690e</a></p> <p class="ql-block">2. The New Met (大都会歌剧院官网:<a href="https://www.metopera.org/user-information/nightly-met-opera-streams/articles/the-new-met/" target="_blank">https://www.metopera.org/user-information/nightly-met-opera-streams/articles/the-new-met/</a>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