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亭林园游记

袁伯清

<p class="ql-block">亭林公园位于江南水乡昆山城内西北隅,园中玉峰山形似马鞍。地处江南水乡,苏沪之间,百里平畴,一峰独秀。 1906年始辟地为马鞍山公园,1936年为纪念顾炎武改名亭林公园。占地850余亩。</p> <p class="ql-block">昆山亭林园照壁正面“亭林园” 这三字,是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 。</p> <p class="ql-block">这座雕塑原型是昆山出土的《人兽鸟透雕玉坠》 ,整个图案包括人的头像、冠帽、浮雕小鸟和侧身走兽,巧妙相接。其可能的寓意是巫师借助鸟和兽通天达地,消灾祈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维。</p> <p class="ql-block">亭林园得名于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他号亭林。亭林园通过这个名字,不仅纪念顾炎武,弘扬其精神,也承载着昆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养馀园的亭子有着典型的中式古典建筑风格,飞檐翘角,黛色瓦片,尽显古朴雅致。亭前有石质围栏,大气庄重,拾阶而上,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春风亭是典型的江南园林亭子风格,造型古朴雅致,飞檐翘角 ,充满传统韵味。当年吸血虫肆虐,昆山防治工作取得胜利,又为纪念毛泽东所写的七律二首《送瘟神》而建。</p> <p class="ql-block">郁郁葱葱的树木层层叠叠,繁茂的枝叶彰显着旺盛的生命力,整个画面充满了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也体现出“养馀园”作为亭林园内一处景点,将人文建筑与自然景观和谐相融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箓竹居本承载着文人雅士对高尚品格和闲适生活的追求 ,置身其中,仿佛能感受到古人在此吟诗作画、抚琴弈棋的风雅场景,增添了园林的文化底蕴。如今这竟成了“昆山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p> <p class="ql-block">"月启江南韵韵,丝女娘伴燕归"</p><p class="ql-block"> “昆山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p> <p class="ql-block">龙泉池被青山绿树环绕,周围植被繁茂,四季景色各异。可以想象:春天,繁花似锦,龙泉池在烂漫春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灵动;夏天,绿树成荫,为龙泉池带来一抹清凉;秋天,层林尽染,龙泉池与斑斓秋色相映成趣;冬天,若逢降雪,银装素裹的景致一定让龙泉池更添几分静谧与素雅 。</p><p class="ql-block">在马鞍山南半山腰处,应该有白、青、黄三个龙头喷出水柱,直泻水池,气势壮观。可惜我们没有看到。</p> <p class="ql-block">一汪池水之上,大片荷叶紧密相依,层层叠叠铺满水面。荷叶呈鲜亮的绿色,圆润饱满,边缘微微卷起,其间,一朵粉色的荷花悄然绽放,粉嫩的花瓣在绿叶簇拥下格外醒目,为这片绿意增添了一抹柔美与娇艳。</p> <p class="ql-block">池水略显浑浊,水下依稀可见一些水草的影子,整个场景静谧悠然,尽显自然之美。</p> <p class="ql-block">亭林园中的昆曲博物馆,是一处深入展现昆曲文化魅力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活灵活现的昆曲“十五贯”雕塑,唯美唯俏,细腻精确地显现了清官—苏州知府况钟公正不阿,智慧务实,为民请愿,力主正义的光辉形象。以及反面角色娄阿鼠的奸猾狡诈,赌徒无赖,嫁祸于人,抓耳挠腮,贼眉鼠眼的丑恶嘴脸。</p> <p class="ql-block">以昆曲水磨腔为构思,巧妙地将溪水引入馆内,整体采用传统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楼、台、廊、坪依水而建,相互映衬。</p> <p class="ql-block">曲桥、亭台、回廊与周围的绿树粉墙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如诗如画的氛围,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昆曲所描绘的古典世界。</p> <p class="ql-block">专门的戏台,定期安排昆曲演出,邀请专业的昆曲表演团体或演员登台献艺。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经典的昆曲剧目选段,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近距离感受昆曲演员优美的唱腔、细腻的表演和独特的舞台魅力。</p> <p class="ql-block">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从来没有上过真正舞台,今日站在舞台中央,没有观众,没有喝彩,唯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昆曲博物馆的水磨腔穿过花窗,看游客如织,绿茵如毯。一孔之窥竟有如此妙景!</p> <p class="ql-block"> 十年不下楼</p><p class="ql-block">"曲圣"魏良辅是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以行医为职业,频繁活动于昆山、太仓等地。他初习北音,绌于北人王友山,退而镂心南曲。据传,为了创新"水磨腔",他心静如水,闭门谢客,独自躲藏在古娄江畔的小楼上,穷讨古今乐律,"十年不下楼"。后来在梁辰鱼支持下,致力于昆山腔新声的完善和推广,终于获成功。</p> <p class="ql-block">雕花门窗,精致细腻:门窗是昆曲博物馆建筑装饰的亮点之一。门窗多采用木质雕花工艺,图案丰富多样,有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吉祥纹饰等。</p> <p class="ql-block">屋顶采用传统的歇山顶或硬山顶形式,飞檐翘角轻盈灵动,仿佛振翅欲飞,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美感,还富有动态韵律,</p> <p class="ql-block"> 昆曲最早的表演形式</p><p class="ql-block">江南水乡河道纵横,人们常常利用小船作为表演的场所。艺人在船上演唱昆曲,周围的观众可以坐在岸边或者其他的船只上欣赏。这种表演形式不仅方便了观众的观看,也与江南水乡的独特环境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氛围。</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昆山“三贤”之一的顾炎武而建,基本与亭林园大门相对,地位突出。馆前矗立着顾炎武花岗石雕像,照壁刻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p> <p class="ql-block"> 戒石碑</p><p class="ql-block">"公生明"石碑,立于顾文康公崇功祠东侧。碑高162厘米,宽63厘米。此碑系清代昆山知县董正位于康熙十年(1671年)修葺县衙时添建的,原立于县衙大堂前甬道上,称为"戒石亭"。石碑正面刻有"公生明"三字,楷体阳文直书。"廉生威"石碑,与"公生明"石碑左右井立。碑高168厘米,宽55厘米。石碑正面为"廉生威"三字。为楷体阳文直书。</p><p class="ql-block">其实古人早就知道,公正廉洁当是为官之道,所以相信共产党一定会比古人做的更好!</p> <p class="ql-block">在亭林园的一隅,盆载荷花格外引人注目。一排古朴的大缸里,荷叶层层叠叠,宽大如伞盖,绿得鲜亮,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翡翠圆盘,将蓬勃的生机盎然肆意铺展。其间,荷花各自悄然绽放,粉嫩的花瓣晕染开柔美,与周围的绿意相映成趣,宛如从水墨画中走出的仙子,在这一方天地里,静静诉说着夏日的诗意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并蒂莲也是荷花中的精品,相传由元代诗人顾阿瑛手植,有“双萼并头”“四面拜观音”等多种花色,花头簇生最多可达13个,叶小、藕窳,不结莲蓬,红姿映翠,清香远溢。</p> <p class="ql-block">一排水杉整齐地矗立在道路一侧。树干笔直挺拔,如同一队训练有素的士兵,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树皮呈现出深浅不一的棕褐色,纹理粗糙而深刻,仿佛是岁月留下的沧桑印记。</p> <p class="ql-block">昆山亭林园的并蒂莲是“昆山三宝”之一,极具特色与传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并蒂莲属莲花科,是荷花中的珍品。普通莲花一般是单花单蒂,而并蒂莲一茎产生两花,花各有蒂,蒂在花茎上连在一起 。</p> <p class="ql-block">其荷叶形态与普通莲花相似,叶片较大,呈圆形或近圆形,颜色碧绿,挺立于水面。但并蒂莲所依附的莲藕较为短小、瘦弱,也就是“藕窳”,并且一般不结莲蓬,这也是它区别于普通莲花的特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并蒂莲花开并蒂的形态十分罕见,古人认为它是祥瑞之兆,代表着吉祥如意、好事成双,预示着生活中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所以深受人们喜爱与推崇。</p> <p class="ql-block">看到更多的虽是普通荷花,但同样的柔美惊艳,在这方静谧的天地里,含苞待放的莲花,宛如怀揣着万千情思的少女,羞涩又灵动。</p> <p class="ql-block">粉嫩的花瓣层层叠叠,细腻如绢,晕染着淡淡的嫣红,似天边的云霞落入了人间,美得如梦似幻。 每一道纹理,都像是大自然精心勾勒的笔触,诉说着独属于莲花的温婉与柔情。</p> <p class="ql-block">周围宽大的荷叶,似是忠诚的卫士,将莲花小心翼翼地守护其中。 绿与粉的交织,奏响了一曲自然的和谐乐章。</p> <p class="ql-block">莲花们,虽然还没有完全绽放,却已散发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仿佛在这喧嚣尘世中,独守一份纯净与美好,静静等待着最美时刻的来临,心生无限的期待与赞叹。</p> <p class="ql-block">它静静伫立,含蓄而优雅,那尚未舒展的身姿,藏着无尽的诗意与浪漫,仿佛在缄默中积攒着绽放的力量。最可贵“出淤泥而不染”,不沾染一丝尘世的喧嚣,只留那一抹婉约的韵致。</p> <p class="ql-block">玉樨双亭不同于常见的单亭造型,而是这种双亭相连的布局,由两座亭子相连组成,结构精巧。它们飞檐翘角,黑瓦覆顶,线条流畅且富有动感,亭顶造型犹如飞鸟展翅,轻盈灵动 ,极具美感与辨识度。在江南园林独具匠心建筑中并不多见。</p> <p class="ql-block">顾炎武纪念馆,背山面南,占地2500平方米 ,由正厅、围廊、门厅组成。主体建筑为青砖青瓦的明清风格,古朴典雅,与周围的绿植营造出历史与静谧的氛围感,和馆内丰富的展览内容相得益彰,也体现了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p> <p class="ql-block">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核心主题,设有多个展厅,分“家学渊源”“艰难时事”“采铜于山”“北游万里”“明道救世”“著述宏富”“流芳后世” 等板块,全面介绍顾炎武少年、青年、中年与晚年时期的主要事迹,呈现其思想精华、代表著作。</p> <p class="ql-block">景墙景观主体为白墙黛瓦风格,这是江南园林典型的建筑特色。白色的墙面搭配黑色的瓦顶 ,简洁素雅又富有韵味。墙体中间设置了框景,框景内栽种着形态优美的树木,还伴有竹子等植物,并且搭配了湖石,营造出一幅立体的自然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景墙两侧设有形状别致的门洞,不仅方便游人穿行,还能在行走间产生步移景异的观赏效果 。</p> <p class="ql-block">所住帕拉蒂斯酒店客房,鸟瞰昆山运动场,夜幕降临,华灯初照,运动场上打球、跑步、纳凉昆山市民摩肩接踵,好似热闹。一点看不出网传昆山经济冷落萧条样子,期盼太平盛世,岁月静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