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ff8a00">作者:高玉祥</font> <h3></h3><h1> <font color="#167efb">为山西战友张文武捐款,在于海介战友的精心谋划下,从病人救治,倡议捐款,礼送捐款,到答谢捐款者,可以说结构紧凑,一气呵成,传递正气,反响热烈,一时间传为佳话,在各战友群和社会上都给予非常高的评价,把“一朝是战友,终生是兄弟”,演绎成实实在在的扶危济困,战友情上升到了精神的慰藉,物质上的帮扶,战友真正成了关键时刻可以依托的臂膀。</font></h1><div><h1> </h1></div> <h1> <font color="#167efb">此情此景感人至深,不由让我思绪飞驰,浮想联翩,追忆起二十多年前的往事。应该是在一九九几年吧,不知道于海介战友从什么渠道听说武清区梅厂镇的韩成河战友病了,他前去看望,得知韩成河患的是股骨头坏死,患者被告知以后可能就失去了自主行走的能力了,老伴身体欠佳,两个孩子均未成家。身在农村主要劳动力得了这种病,家里的天就塌了。于海介很是担心,他知道礼节性地探视于事无补,可怎么才能帮助韩成河跨过这道坎呢。他思忖再三,提议在武清区党政群部门工作的战友为韩成河战友捐款。战友们一呼百应,在于海介的带领下,第二次去探望韩成河,送去可观的钱物。韩成河深受感动,他给武清区委写了一封感谢信。时任武清区委副书记的李宝琨批示:“这不仅仅是战友情,也是武清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应该大力弘扬。” 于是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杨作莹带队,我们第三次探望韩成河。于海介的这番操作,韩成河的境遇引起了政府,社会,战友的足够关注,得到了多方面的帮助,使他家度过了难关。在以后战友聚会的时刻,韩成河都是拄着双拐如约而至。当我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他脸上带笑容,眼中噙泪花。泪花坦露了他内心的感激之情,笑容告诉我们他现在生活得很好。</font></h1> <h1> <font color="#167efb">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在关键节点,如能有人伸以援手,也许是不可或缺的助力。</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