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小庙 - 毗卢遮那圣窟

pike

<p class="ql-block">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p><p class="ql-block">你念,或者不念我,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p><p class="ql-block">这诗句仿佛是写给大山,也是写给了圣窟,当我站在沟口,仰望那条蜿蜒而上通往圣窟的石板路时,心中生出几分崇敬和畏惧。风从山间吹来,带着松枝与经幡的低语,仿佛千百年来,这里的一切都未曾改变。</p> <p class="ql-block">毗卢遮那圣窟位于马尔康的梭磨河边,建于高山之中,藏于密林深处,一千三百多年前,藏传佛教宁玛派高僧毗卢遮那大师曾在此洞闭关修行,这个寺庙便以大师命名,称之为毗卢遮那圣窟,清乾隆年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也曾在此洞中静修数月,今天,仍有二十多位苦行僧像他们的大师一样,在这片山林间修行,他们的闭关小屋星星点点,如同散落山间的灯火,照亮着信仰的路。</p> <p class="ql-block">通往圣窟的石板小路沿山沟而建,曲折,陡峭,湿滑,从山脚的213国道到半山的圣窟,垂直落差近九百米,若不是政府修了村村通公路(圣窟附近有一个藏族小村寨),这段旅程恐怕会更加艰难。望着这条通往圣窟的小路,心中满是敬意,这一路,不仅是身体的跋涉,更是心灵的朝圣。</p> <p class="ql-block">沿着陡峭山路前行,仿佛每一个梯步都在与山对话,一拐弯看到一座寺庙藏于山洞之中,色彩鲜艳,半露在洞外的屋顶在阳光下泛着绿光,红色的墙壁透露出岁月的沉静,这就是传说中的毗卢遮那圣窟,我一步步走近,走近这神秘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佛塔排列整齐,每座塔上都装饰着鲜花,像是为每一位前来朝拜的人献上祝福。红色石墙与雕花窗户映衬着蓝天,显得庄重而美丽。我站在塔前,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安宁,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只留下信仰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五彩经幡在圣窟上空随风飘扬,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阳光洒在红色石墙上,映出温暖的光晕,佛塔静静矗立,塔前供奉着鲜花与酥油灯,巨大的岩石像一个神龟将寺庙驮起,一位僧人站在露台上,目光平静,仿佛早已看透尘世的喧嚣。</p> <p class="ql-block">穿过低矮的门框,拾阶而上,洞穴寺庙色彩斑斓,红色的墙壁上点缀着金色的窗框和五彩的经幡,我踏着梯步缓缓而上,每一步都像是在靠近某种神圣的力量。台阶上摆放着供品,香火缭绕,仿佛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岩石堆上,各种宗教物品静静地摆放着,佛像、塔状物和擦擦在阳光下泛着古朴的光,这些物品仿佛是信仰的见证者,记录着一代又一代修行者的足迹。我站在那里,心中升起一种敬畏,仿佛每一物件都在低语,讲述着属于它们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一块岩石前一尊金色的佛像静静地伫立着,周围挂满了五彩的经幡,鲜花点缀其间,阳光洒在佛像上,仿佛在为每一位前来朝拜的人洒下祝福,我站在佛像前,双手合十,心中默念着对这片土地的敬意与感恩。</p> <p class="ql-block">僧人向我讲解了毗卢遮那圣殿的历史,他指着墙上的照片,挂毯和佛像,讲述着他的老师和历代高僧的传奇故事,我静静聆听,感受他们的智慧与慈悲。</p> <p class="ql-block">告别僧人,踏上下山的小路,毗卢遮那圣窟与我见过的其他的藏传佛教寺庙相比小到不能再小,而他确实留给我了更为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山间溪流冰凉且清澈见底,瀑布飞溅,水声,林涛与经幡的飘动声交织在一起,这是大自然为这片土地谱写的乐章。我沿溪而行,感受着山的静谧与水的灵动,仿佛自己也成了这片山水中的一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