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战友会,情深义更重

心宽

<p class="ql-block">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和世界反法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原驻核工业研究第九院,一、三、四所警卫连(中队),《两弹卫士》第八届战友会,于2025年7月12日,在四季如春的昆明彝族大酒店徐徐拉开帷幕 。在温暖阳光照耀下,大酒店电子显示屏上,展示出鲜艳的欢迎标语。大门左则一幅红底黄字欢迎词展板,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很多战友驻足观看或合影留念。从1972年底至1990年,18年的战友情谊纽带,把来自全国各地92名战友、军嫂及孙字辈们,共计145人召唤在一起,其中有第七任队长,第九任指导员,大家共同参加昆明东道主举办的战友团聚盛会。</p> <p class="ql-block">  欢迎晚宴在宽阔亮丽大厅内举行,满满十五桌宾客欢聚一堂。组委会委托我致祝酒词,东道主张正亮队长,副队长高仕平,我们三人端着酒杯一同上台。此时此刻,大家都很激动。按中国人喝酒的传统贯列,我敬大家三杯酒。第一杯敬我们永不褪色的青春岁月;第二杯敬千里赴约的战友情义;第三杯敬战友们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尔后, 大家轮流敬酒,有的祝友谊长青,有的祝身体健康,有的欢迎战友到家乡做客,在频频的祝福声中,把战友聚会的热情气氛推上了高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7月13日上午,昆明上空艳阳高照,26度的气温让人格外清爽。战友们穿着统一定制的体恤衫,“中国武警”4个字在胸前显得特别精神。大家在酒店外互相拍照,从中队党支部班子,拍到班、排组合,乡友组合,再拍全部集体像,个个争先恐后留下难忘的相聚镜头。战友谭文放飞无人机,从空中俯拍全景图。八中队战友李建平扛着专业照像机,用专业的技术水平,不停地拍拍拍,大约一个小时才把大家的拍照激情译放完毕。战友练方劲响哨一吹,大家按分组集合排队,听口令,迈着军人的步伐,转向进入联谊会会场。</p> <p class="ql-block">  联谊会由原中队副队长高仕平主持,主要内容有六项。一是全体起立高唱《战友之歌》。 二是原中队长张正亮致《欢迎词》。他在致欢迎词之前,提议为已去逝的近100名战友默哀三分钟。欢迎词把云南的特色介绍一遍,回顾了原中队创建“硬骨头六连”先进单位的风雨历程,用真诚的态度欢迎大家来昆明作客。三是个人自我介绍。四是部队番号变迁的代表发言。五是中队第九任指导员李华林向大家介绍中队驻地,几十年后的巨大变化。六是本届战友联谊会策划人,原绵阳市支队政委刘明富讲话,他把战友会的目的意义阐述的非常精确,高度赞扬战友会的筹备组织工作,祝战友联谊会圆满成功。</p> <p class="ql-block">  13日下午,组委安排我们参观昆明《讲武堂》。步入昆明翠湖之畔,一围庄重典雅的姜黄色建筑群赫然入目——这里便是赫赫有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这座1909年创建的军校,曾与黄埔军校、保定军校齐名,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名副其实的“将帅摇篮”。这里不仅走出了朱德、叶剑英两位共和国元帅,更孕育了龙云、卢汉、周保中等诸多滇军名将,甚至吸引了越南、朝鲜的青年将领前来求学。他们从这座校园出发,最终汇入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北伐乃至抗日烽火的历史洪流,成为支撑民族脊梁的坚实力量,我们对前辈们的光辉历程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下图:讲武堂操练兵)</p> <p class="ql-block">  7月14日上午,4台大巴车把我们拉到石林景区,在这里军人优待证发挥了作用,持证者免费入园参观。石林景区与全国景区都一样,把景区大门口摆到几公里外,掏腰包坐摆渡车才能到达目的地,好在我满七十岁,可免费乘车。我们在怪石嶙峋迷宫中行走,一座座奇石兀自显露其独特风姿。其中“阿诗玛”石像尤其令人驻足凝眸:它形似一位身背竹篓、亭亭玉立的彝族少女。传说在此凝固成石,那身影便悄然化作了石林中的魂灵,日复一日眺望着这片凝固的故土。石头不语,却以自身坚硬而沉静的存在,昭示着时光的伟力与永恒。我们以石景如画为背景,不断地把景区内的精典特色留到像册里。</p> <p class="ql-block">(下图:石林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石林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国--石林咯斯特地质科研博物馆,又叫未来我来博物馆,馆内食堂为我们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午餐。我们在博物馆大门前与总经理合影留念,尔后30人一组在讲解员带领下入馆参观。映入眼帘的是神工天巧,远古遣迹,上万件展品向人们倾诉着地球壮润演化和自然魔法,鱼龙、鹅螺、海百合、狂玛象等化石,千奇百怪的稀世矿标、一件件色彩挺斓,晶莹剔透,流光溢彩,带给我们的是如迷如幻的心灵震撼。 </p> <p class="ql-block">(下图:未来我来博物馆中的石头宴)</p> <p class="ql-block">  云南过桥米线这道地方小吃全国闻名,也是我经常光顾的美食菜单。组委会安排到“云南一线牵”品尝过桥米线。一百多人同时进店用餐,老板喜出望外。小工端上重重叠叠盒子,里面装了十多种食材。翻滚油烫的大碗上桌,按顺序放入食物,闷二分钟开食。味道不错,汤好喝,但喝不完。14日晚上8点,彝族大酒店外,刘明富召集大家,作了联谊会工作总结,郭怀春战友向大家公布了经费开支情况,没有超支,略有结余,剩余的钱用于慰问身体有病,经济困难的战友,这是善举,更是情义。</p> <p class="ql-block">  这次战友联谊会,原连队1969年以前入伍的老领导,老大哥以微信或电话等形式,纷纷予以热情祝贺。重庆奉节以高耀恒为代表的战友群,向组委会发来贺电,我摘录其中一段记入美篇,“绵阳,这个承载着我们军旅生涯共同记忆的地方,是使命的坐标,是责任的象征,更是战友深情的发源地。昔日,我们守望相助,在寂静的山谷里巡逻站岗;我们风雨同舟,在繁重的任务中并肩前行。一声战友,一生战友!这份在特殊战场上凝结的革命情谊,犹如磐石,历久弥坚;这份为共和国“两弹”伟业保驾护航的自豪与荣光,早已融入血脉,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次战友联谊会,由云南藉战友主办,但家住昆明的战友却很少,张正亮把家属和儿子都动员起来为大家服务,几天时间,嗓子都嘶哑了,人都累病了,一直坚持到会议圆满结束,让我们参会全体战友非常感功。这次联谊会,时间虽短,但友谊长存,我们共同翻阅泛黄的相册,聆听穿越时空的歌声,共同回忆在剑阁县武连、开封、马灯等地,大山深处,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让战友情谊紧紧相连。 战友久别盼重逢,只因情思满心中。虽然我们脱下了军装,但关心国家和军队建设的热情仍在血脉奔涌;虽然我们分散各地,但微信群里依然让大家信息连接;虽然青春已不再,但夕阳还要红上红。让我们在变老的路上,身体越来越健康,生活过得芝麻开花节节高。</p> <p class="ql-block">(下图:队旗飘扬)</p> <p class="ql-block">(下图:原中队党支部成员)</p> <p class="ql-block">(下图:组委会成员)</p> <p class="ql-block">(下图:四任三排长)</p> <p class="ql-block">(下图:最早入驻四所的几位老战友)</p> <p class="ql-block">(下图:战友谭文萨克斯助兴)</p> <p class="ql-block">(下图:本届联谊会四位最老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下图:战友李自光与孙子同装,预示我军后继有人)</p> <p class="ql-block">  这次昆明战友会,精彩片段很多很多,由于美篇文字和照片受限,不能全部展示,好在李建平战友的专业制作视频,不久面世,我们翘首期盼。</p><p class="ql-block"> 记录美好,分享快乐</p><p class="ql-block"> 谢谢翻阅,下期再会。</p><p class="ql-block"> 2025.7.21日于西岭雪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