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认识一位叫杨小彦的女画家,她身上有一种特别的沉静,仿佛时间在她笔下变得缓慢。她祖籍山东,从七岁就开始画画,十五岁去了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学习素描、水彩、油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来她考入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后当过高中美术老师,如今定居北京和海口,专心创作。她不仅是职业画家,还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在职研究生,身份多重,但最打动我的,是她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她现在是中国一级美术师,身兼多个重要艺术头衔,作品也多次获奖并被收藏。她曾到陈逸飞工作室学习油画,又向王西京学习国画,还在齐白石后人门下深造,是一位真正融合中西的艺术家。她不仅技艺精湛,还热心公益,在2020年抗疫期间,她通过义卖作品为灾区捐款,令人敬佩。如今她依然坚持创作,我期待着她带来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她画画时总是很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她穿着一件黑色T恤,红色的头发随意扎起,手上戴着白色手套,手里握着画笔,在一幅大幅的抽象画上挥洒色彩。蓝色和黑色交织在一起,像是夜空与海洋的对话。这幅画很大,几乎占据了整个画室的一面墙,她需要不断后退、观察、再靠近,每一个笔触都带着思考。她常说,画大幅画就像在跳舞,身体要动起来,心也要跟着动。我站在一旁看着她,觉得她不只是在画画,更是在和画布对话,用色彩表达那些无法用语言说出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有时候,她会邀请几位朋友来画室一起创作。那天,三位女性围在一幅大画布前,各自拿着画笔,专注地描绘着。有人穿着黑色连衣裙,有人穿着白色上衣配领带,还有人穿着鲜艳的粉色民族服饰,风格各异,但她们的神情却出奇地一致——认真而投入。她们不说话,只是偶尔交换一个眼神,或者轻轻调整彼此的笔触。背景是一幅未完成的抽象画,色彩在画布上流动,像是一首正在被谱写出来的旋律。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艺术不仅是个人的表达,更是一种无声的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她最擅长的是油画。她画过许多题材,从人物到风景,从写实到抽象,每一种风格她都能驾驭得游刃有余。她笔下的世界,既有现实的温度,也有想象的自由。她画过一群骆驼在山间行走,画面宁静而壮丽;也画过一位女性的面部特写,眼神深邃,嘴角含笑,仿佛藏着无数故事;她还画过停泊在水面上的小船,色彩柔和,光影交错,让人仿佛能听见水波轻轻拍打船身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她画了一幅水彩画,描绘的是码头边的渔船。她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船身的纹理,渔具和旗帜随风轻轻摆动,背景是连绵的山脉和渐变的天空,一只鸟儿在空中飞翔,画面宁静而和谐。她告诉我,她喜欢画这样的场景,因为它们看似平凡,却藏着生活的温度。她说,真正的艺术,不是远离尘世的幻想,而是从日常中提炼出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她也画过海边的岩石海岸。海水拍打着岩石,激起白色的浪花,沙滩细腻柔软,天空呈现出淡淡的蓝色。她用深浅不一的灰色描绘岩石,仿佛能让人听见海浪的声音。她说,她喜欢画海,因为海是自由的象征,也是她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她用画笔记录下每一次与自然的对话,让那些瞬间永远定格在画布上。</p> <p class="ql-block">她还画过一幅山水抽象画,画面中有高耸的山峰、错落有致的房屋和广阔的田野。绿色与蓝色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她说,这幅画是她对故乡的思念,也是她对未来的想象。她用抽象的方式表达山水,不是为了写实,而是为了传达内心的情感。她说,艺术不是复制现实,而是用色彩和线条讲述自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她就是这样一位画家,用画笔记录世界,也用画笔表达自己。她不追求浮华,只专注于每一次落笔的真诚。她是一位实力派女画家,但在我眼里,她更像是一位用色彩写诗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