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话说袁州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云帆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袁州,江西最西部的一个州府,北宋经过万载划入和新喻划出后,袁州下辖宜春、万载、萍乡三县,宋雍熙元年(984年)8月,从宜春分离出分宜后,袁州下辖四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袁州建制较早,宜春是豫章郡最早的18个县之一,后也以宜春为基础管辖着江西最西部的袁水流域并延伸至北部的万载县。袁州处赣西山地丘陵,远不如豫章、庐陵、抚河以及饶河流域富庶,人口、财税、科举实力在江西均不算强。袁州建制主要因为地势:宜春城位于袁水上游最为开阔的一块平地,扼守着从湘入赣的袁渌走廊,是赣湘之间重要要塞,连接南昌与长沙两个重要都会。江西宋代开始有“铜袁铁赣”之称(但此说我没找到原始出处),即袁州城和赣州城是江西最难攻打的两座城市。但遗憾的是宜春城现代更新较多,没有历史街道流传,与赣州比相差甚远,所谓老城“九街十八巷”已经成为历史,但袁州府城留下的谯楼是全国顶级文保,有着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时间工作天文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袁州在明清被视为江西五大门户之一(玉山通浙,铅山通闽,九江通江,南赣通粤),但赣湘方向战乱少,商道也相对不甚重要,所以相对于九江、广信以及赣南,袁州明显更有封闭性,加之地多山区,交通不便,又处江西内陆,故此处某种程度是江西最封闭的区域,加之本身地小民寡,实力不佳,这一地区确实相较其他州府确实不显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文化上,袁州确实有独特性,其一是袁州文化有明显山地特色,如在饮食上因交通不发达加上山地阴冷气候,腌制、熏制作物发达,喜重口味,赣西的腊肉、熏肉、万载熏兔、袁州皮蛋都是当地美食,相邻的吉安府安福、莲花两县厅的火腿、血鸭等也是赣西名品;其二,袁州有明显“楚风”,当前江西萍乡市有一个形容是“江西最像湖南的城市”,从民系分布来讲这说法其实相反,因为历史上的移民路线是“江西填湖广”,所以更准确的说法是“湖南东部很像江西”才对,但萍乡以及赣西的民风的确与湖南相似,这实际上是楚风,古代江西被称为“吴头楚尾”,是楚和吴越两大势力的交界处,随着双方实力此消彼长,他们势力范围在江西的分布也不断变化,所以江西有两处称“吴楚分源”的地方,一处是在婺源县的吴楚分源碑,另一个则是在萍乡芦溪的“吴楚通衢”牌坊,一东一西,但作为最西部的袁州是楚文化根基最深的地方,好巫近鬼等风俗还存在;第三,文化有偏远地区的奇幻色彩,作为江西的偏远地区,有一定神秘感,袁州早期出现不少奇幻故事,如七仙女的故事在晋代干宝所著古籍《搜神记》便发生在新喻县(早期属袁州),现在新余也以此为渊源做出个仙女湖来。当然这也绝非说明袁州就是穷山恶水,总体来说袁州民风仍然向化,韩愈是给袁州带来最大影响的先贤,这也使得袁州成为江西人文在唐代崛起的先驱,宜春县人(出生地现属分宜县)卢肇是江西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当然袁州实力不足也使得后劲不足,后世袁州经济文化都不太突出。袁州山水相当秀丽,如果从南昌顺着铁路一路西行,直到新余外面景色并无稀奇,但一但过了新余继续西行到旧袁州府地,外面景色便是层峦叠嶂,秀美异常,十分吸引人,宜春县有顶级温泉资源,旧袁州府宜春、萍乡两县与吉安府安福县交界的武功山脉近年成为顶级网红景区,武功山和明月山都是5A景区,羊狮幕也相当吸引人,但明月山没有沿用底蕴深厚的仰山之名有点可惜。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袁州山水秀丽,深入内陆,靠近核心南昌不算太远,又山水秀丽,这种地理条件使得其很受隐士欢迎,江右十三府,其他都以地理特色或民俗命名,独袁州以人命名(隐士袁京),除袁京外著名的世外高人还有彭构云等。山多适合修行,商路不算发达,相对于南昌城和信江流域发达的道教文化,袁州地区佛教文化更盛行,典型如圣地仰山。宜春(指宜春县)民风被认为温和柔顺,或许源于此,毕竟宜春战乱少,风景秀丽,山区又限制人员冲突,民风柔和,风水上似乎宜春县是极阴的地方,通衢之地的萍乡县民风就刚烈很多,所以出的人才也更多)。当然,虽然同样吸引世外高人,但袁州没有浔阳和广信的基本盘,相对影响力差很远,宜春也没发展成上饶和九江一样的大城市。与同属山区的广信一样,袁州手工业发达,尤其是万载县的花炮、夏布等产业曾闻名全国,奉新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也是在分宜考察了赣西的生活方式后著成,赣西的制砖业影响力尤其大,明代初期袁州府因向南京城制砖有功,官员仕途畅通。由于当地流行以瓷土烧制砖瓦导致砖是白色,自古有“白玉砖”美誉,所以当地古城古镇乃至村庄经常呈一片白色,非常难得,典型如万载古城,为赣西地区现存最大的老城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上述特点,袁州府旧谚:穷分宜,富万载,贵萍乡,贱宜春。分宜是宜春早期边角料较穷;万载因发达的手工业和贸易很富;萍乡县则是自清代文廷式以来人才层出不穷,多高臣名士;至于附郭县宜春,或许是因地气极阴民风温和导致势力较弱。万载和萍乡因为过去的富裕,在饮食文化上相当发达,如今萍乡因为是地级市,菜色更有名一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代袁州内部格局最大的变化是萍乡的崛起,宜春早期本就是弱势府城,清末后萍乡因给武汉的钢铁工业供应煤炭强势崛起,人口由占袁州3县的15%左右暴增到一半,自然也顺理成章成了地级市,加上后面阴差阳错把钢铁工业布置在新余,以及南昌专区裁员大量县市给宜春专区,导致赣西三个地级市呈极度尴尬的状态(关于宜春行政区划问题,日后详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的混乱对赣西的发展起到非常严重的制约作用,对地域文化的破坏则更严重,不由设想:假设袁州格局完整,早年钢铁工业布局在宜春县,那宜春和萍乡会成为重工业两强,宜春继续保留州府地位;如果布局在萍乡,则萍乡得到进一步发展,萍乡可能取代宜春的府城地位(类似浙江的台州府,临海县被取代),但均可以使得赣西有更强势的地位和更完整的地域文化脉络。如果袁州府还在,凭借独有的武功山脉、温泉等资源,可能会成为全国顶级的山水名郡,且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如今萍乡部分取代这个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今江西省萍乡市的行政区划,萍乡近代的发展使得从县升级为地级市,湘东、芦溪和上栗等重要市镇提级为县级行政区,加上从吉安划入的莲花,形成如今格局。袁州自古发达的工业也对近代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萍乡的矿工在20世纪20年代是中共非常重要的力量,四大时安源党员增加到230人,占全国党员人数的近四分之一。这也是历史上袁州的高光时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外界对袁州文化最大的一次冲击,可能是明末开始的“棚民问题”(闽广客家人移民),万载县因早期“温上贵之乱”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土客隔阂一直都在,是整个江西土客隔阂持续最久的地区,直到民国仍然界限分明,或许这也有封闭山地的排外因素,不过袁州民风仍然柔顺,袁州似乎也没发生过于恶性的土客仇杀,当然如今这些都成历史,土客相处温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结:袁州是一个地方地域文化特别鲜明,有相当好旅游资源,但是很难有太多影响力的地方,尤其是奇怪的行政区划更是处处掣肘。2023年春节樟树办了个临江府村晚,欢迎新干,新余参加,我很好奇如今宜春也办一个,先不说分宜,不知道萍乡会不会搭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章最后,介绍袁州府的一副著名对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分野踞吴头楚尾,名贤过化,尚睹典型。读海潮赋,鹧鸪诗,昌黎谏书,赞皇治谱,千百年流风余韵,犹有存乎?凭吊感沧桑,只剩得横阶老树,古寺幽钟,曲巷疏帘,荒衙断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拓园傍秀水袁山,旧地重游,又留逆旅。览涌珠泉,云谷瀑,仰峰积雪,钓台晚烟,数十里美景春光,良堪娱耳!登临饶乐趣,况近看两渡虹桥,万家蜃市,半江鸥艇,几点渔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欧阳绍祁题江西宜春台</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欧阳绍祁,字棣香,分宜县松山镇防里村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官工部屯田司主事,法部都事司主事,法律馆编纂。清诰授中宪大夫(正四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附本文作者简介:云帆君,江西省九江府湖口县人士,分享江右故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