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看白先勇的《八千里路云和月》,纪实型的文章集子,以前看过他的小说集《纽约客》,写的是美国生活背景的留学生群体,如今的记忆好像是灰暗的印痕留存,其他人物、情节等一概不记得了。也许跟年龄有关吧,如今小说之类的文学完全看不进去,只喜欢看历史、散文,甚至考古之类的文章。</p><p class="ql-block">看了《八千里路云和月》第一辑之“家国情怀”,知晓了不为人知的历史,甚感。白先生的父亲白崇禧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个桂系军阀,曾学的历史绘就了这样的刻板印象。然而白先生书中特别强调了,这是错误的定义,他的父亲白崇禧将军是爱国名将,北伐、抗日、内战,都有他骁勇善战的影子,他被称为战神,誓死与民国共存亡。如果蒋中正用才不疑的话,中国历史将会改写。</p><p class="ql-block">白崇禧曾与李宗仁以及更多仁人志士建设广西,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广西曾蜚声中外,是那个年代的“新斯巴达”模范省,竖了一面旗帜“建设广西 复兴中国”,胡适参观广西后,不胜感叹“国家民族争生存的一线希望是在这一辈武化青年的身上了”!</p><p class="ql-block">白崇禧与蒋中正的关系复杂微妙,一方面蒋中正倚重白崇禧,白是诸葛将军,一方面蒋中正疑心白崇禧,白是武德名士。白崇禧在台最后17年受着监视,过着伏枥处逆、淡泊自适的生活,在大陆也没留存抗日爱国将士之名,所以其子白先勇为他写下还原历史的文墨,觉得父亲一生堪得“仰不愧天”四字,白崇禧曾为郑成功天坛横匾提此四字。</p><p class="ql-block">白崇禧也不是大陆曾传说的那样——为蒋中正毒死。他是心脏病突发逝世,蒋中正第一个前去献花致祭。白先勇在“父亲归真”最末一段这样写的:楚汉相争,大将韩信替汉高祖刘邦打下天下,功高震主,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为吕后、萧何设计残害于长乐宫。《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高祖“见信死,且喜且怜之”,这是太史公司马迁对人性了解最深刻的一笔。君臣一体,自古所难。</p><p class="ql-block">所幸,白先勇是会写文的,历史也是会还原本真的,每个人在历史长河里挥就一笔,白崇禧的一笔是民国历史一抹重彩。我拿什么写我平凡苦难的父亲,他留下的是无名小卒微不足道的一笔,但在我,依然是可敬可爱的一笔。我无奈地仰天而笑:在天国的父亲,我的文字苍白无力,抬头见你,却巍峨挺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