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草原之旅日记(二)

布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逐梦草原之旅日记(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 多云</b></p><p class="ql-block"> 上午八点,我们准时从水木年华酒店出发,向着心心念念的大草原奔赴而去。旅游车上,导游娓娓道来内蒙古旅游业的变迁与未来图景,细致安排着行程里的吃喝住行,原本略显枯燥的车程,倒成了提前触摸草原的预热。</p><p class="ql-block"> 车过呼和浩特,窗外的景象忽然就柔和了下来——蓝天白云像被水洗过似的透亮,牛羊成群在无垠的绿毯上慢悠悠晃着,蒙古包像散落的白珍珠嵌在草原里。我们忍不住惊呼:“这就是草原啊!”导游却笑着摇头:“这才刚到门口,咱们要去的是包头腾格里塔拉度假区,那才是草原的心跳所在。”行至呼市与包头交界处,一尊刻着“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雕塑静静矗立,我们下车合影,风里已经带上了草原独有的清冽气息。再前行两个小时,目的地终于映入眼帘,远远就看见牧民们骑着马飞奔而来,马蹄扬起的尘土里,全是藏不住的热情。</p><p class="ql-block"> 下马酒的仪式在马蹄声中拉开序幕。几位身着盛装的姑娘端着银碗走来,酒水在碗里晃出细碎的光。我们学着导游教的规矩:左手托碗,右手无名指蘸酒,先弹向天空敬天,再点向大地敬地,最后轻点额头敬自己,仰头一饮而尽。酒水带着奶香滑入喉咙,竟把一路的疲惫都冲散了。同行的人跃跃欲试地翻身上马,我因身体缘故,选了马车慢悠悠晃过草原。车轮碾过青草的沙沙声里,看云影在地上追着羊群跑,心像被草原的风熨过似的,柔软得一塌糊涂。</p><p class="ql-block"> 正午的阳光晒得草原暖洋洋的,我们在一座宽敞的蒙古包里用餐,牛羊肉的香气混着奶茶的醇厚,把胃填得满满当当。稍作休整后,下午一点,我们乘车去牧场体验牧民生活。换上色彩明艳的蒙古袍,裙摆扫过青草时,竟生出几分“我是草原人”的错觉。天蓝得发脆,云白得像棉花糖,我们举着手机追着羊群跑,学射箭时箭杆歪歪扭扭扎进草里,喝奶茶时被烫得吐舌头,笑声在草原上滚出老远,惊起几只低空掠过的飞鸟。</p><p class="ql-block"> 四点多返回住处放下东西,便直奔期待已久的诈马宴。诈马宴是蒙古族特有的传统宴饮活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诈马宴起源于元代蒙古族宫廷,是当时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宴席,兼具宴饮、歌舞、竞技功能,甚至用于商议军国大事。刚进宴会厅,牧民为我们敬献蓝色的哈达,牧民们唱着祝酒歌给我们敬酒,歌声里的豪迈能掀翻屋顶。宴席上,烤全羊油光锃亮,奶茶一碗接一碗地添,马头琴拉得人心里发痒,身着传统服饰的舞者旋转起来,裙摆像盛开的花。酒过三巡,我们跟着节奏拍起手,很快,满厅的掌声、歌声、笑声就拧成了一股绳,热烈得像要把蒙古包的顶掀开。</p><p class="ql-block"> 日头刚落,广场上的篝火就“腾”地燃烧起来。橘红色的火苗舔着夜空,当地的姑娘小伙子拉起游客的手,踩着鼓点跳起了舞。火光映在每个人脸上,连皱纹里都盛满了暖意,歌声在草原的夜色里飘得很远很远……</p><p class="ql-block"> 今晚,我醉了,回到蒙古包,睡得很香很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5年7月11日 星期五 多云</b></p><p class="ql-block"> 清晨,享用过早餐后,怀揣着满心期待,我们踏上了前往草原阿拉塔乌拉部落的旅程,去深度体验牧民生活。</p><p class="ql-block"> 车窗外,广袤无垠的草原如同一幅巨大的绿色绒毯,向远方无尽蔓延。成群的牛羊悠然自得地散布其中,它们或低头啃食着鲜嫩的青草,或缓缓踱步,好一幅自由惬意的草原牧歌图。这如画美景让我真切领略到草原独有的壮美与辽阔。</p><p class="ql-block"> 车内,导游热情洋溢地为我们介绍着牧民的生活习俗,还教了我们几句简单实用的蒙语:“赛白努”,那一声问候饱含着热情与友好,代表“你好”;“齐齐格”,宛如草原上盛开的娇艳花朵,寓意着“美女”;“巴特尔”,仿佛让人看到英勇无畏的勇士,意为“帅哥”。一路上,大家饶有兴致地反复练习,欢声笑语回荡在车厢。</p><p class="ql-block"> 大约一个多小时后,车子稳稳停在了牧民部落的大门前。只见几位身着绚丽多彩蒙古族服饰的美丽姑娘,早已笑意盈盈地在门前迎接我们。“赛白努!”姑娘们清脆的问候声传来,我赶忙现学现用,也回以一声响亮的“赛白努”。随后,美丽的姑娘引领我们走进部落。进入蒙古包,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为我们敬上热气腾腾的奶茶,茶香四溢,令人陶醉。姑娘们一边熟练地递上奶茶,一边生动地讲解着部落的历史变迁、独特的风俗人情以及传统的养生之道。我们都听得全神贯注,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来到了内蒙古博物馆参观。踏入博物馆的那一刻,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时光之门。馆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文物,每一件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历史的记忆。从古老的生产工具到精美的民族服饰,从神秘的宗教器物到珍贵的文献典籍,它们静静伫立,无声地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蒙古族人民用智慧和勤劳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文化,这些展品便是最好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从草原部落的亲身感悟到博物馆的知识洗礼,我不仅领略了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更深入了解了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实在是充实而又难忘。</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内蒙古博物馆,我们又乘车前往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参加利安人寿组织的红酒晚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少云</b></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乘车奔赴鄂尔多斯银肯塔拉沙漠——这个藏在展旦召嘎查境内的宝藏景区,距达拉特旗树林召镇仅22公里,作为国家AAAA级景区,它把沙漠生态与草原文化揉成了独特的风景。穿过售票处,景区公交车载着我们往沙漠深处去,十几分钟后,眼前突然铺开一片嫩黄色的海洋——沙丘像凝固的浪涛连绵起伏,一望无垠的壮阔瞬间撞进眼里。</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沙漠探险从“沙漠之舟”开始。沙漠里游客不少,排了会儿队才轮到我们骑骆驼。等的时候盯着骆驼看,它们背上的驼峰尤其可爱,像两座圆鼓鼓的小岛屿,听说这是它们储存能量的“移动粮仓”呢。</p><p class="ql-block"> 骑骆驼时的心情特别奇妙——既激动又有点紧张。驼队师傅喊了声“趴下”,骆驼就温顺地蜷起身子,我轻松地跨上驼背。等我坐稳,师傅一句“起”,它先抬前腿、再抬后腿,不慌不忙地站直,稳稳当当像个可靠的老伙计。师傅牵着领头驼带路,鞭子轻轻在驼背上一碰,骆驼就慢悠悠迈开步子。它走得极稳,没有一点颠簸,我坐在上面晃悠悠的,风里都是沙子的味道,心里空荡荡的舒服。到终点时师傅提醒“坐稳”,还没反应过来,骆驼已经熟练地趴下,我稳稳落地,忍不住想:这趟“沙漠骑行”也太爽了!</p><p class="ql-block"> 下一项是七彩冲浪。坐上冲浪车系好安全带,车子立刻在沙漠里撒开了欢——一会儿冲上沙丘顶,像要摸到云;一会儿又从顶上俯冲下去,五脏六腑都跟着晃。满车人尖叫着,心好像要跳出嗓子眼,刺激得让人直想拍手。</p><p class="ql-block"> 最让我打怵的是惊险滑沙。那座沙丘有100多米高,坡度快有五六十度,据说滑下去时沙子会发出轰鸣,就是著名的“响沙”奇观。沿着台阶爬到顶,往下一看腿都软了,赶紧问工作人员:“安全不?”得到肯定答复才敢拿滑板。工作人员帮我摆好姿势,让我抓紧抓手,轻轻一推——风“呼呼”刮过耳朵,沙子在滑板下“沙沙”响,还没来得及害怕,人已经到了坡底。站在沙地上时,脸上早就笑开了花。</p><p class="ql-block"> 之后坐探险车更像一场冒险。这“沙漠赛车”没有车窗,一车能坐三个人。发动机“轰隆隆”一响,车子像要飞起来似的在沙漠里狂奔,身后的沙丘飞快后退,风扑在脸上,连心跳都跟着节奏变快。</p><p class="ql-block"> 最后玩了荒野大炮。领了三发海绵炮弹,装弹、拉栓、瞄准——结果三炮全脱靶。不过没关系,看着炮弹“嗖”地飞出去,已经够开心了。</p><p class="ql-block"> 等玩完这几项,已经下午五点多。太阳还火辣辣地挂在天空,站在沙丘上能感觉到风卷着沙粒打在脸上,走几步就深一脚浅一脚。我们坐着沙漠缆车返程,从高空往下看,整片沙漠像被阳光镀了层金,起伏的沙丘连到天边,是在别处见不到的景致。</p><p class="ql-block"> 晚上回到酒店时浑身都累,但脑子里全是沙漠的样子——有骆驼的温顺,有滑沙的刺激,还有响沙的神奇。这趟沙漠之行,真是来对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多云</b></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草原之旅的最后一天,行程却像被精心打磨的玛瑙,每一段都闪着独特的光。上午先走进蒙药医药博物馆,辽阔草原孕育的不仅是牛羊,更有沉淀千年的医学智慧——讲解员从药材炮制讲到配伍哲学,那些带着草原气息的蒙药,像一本立体的文化典籍,让我们读懂了蒙古人在自然中沉淀的生存智慧。之后转场鄂尔多斯驼绒博展中心,柔软驼绒里藏着的,是草原人对严寒的从容应对,也是传统手艺与现代设计的奇妙融合。</p><p class="ql-block"> 下午的车程像一场渐入佳境的序曲,目的地是此行最后两个“重头戏”:敕勒川草原与哈素海湿地公园。</p><p class="ql-block"> 车窗外的风景慢慢变了模样——城市楼宇像被橡皮擦淡的墨迹,草原的绿意却愈发浓烈。初抵敕勒川时,心突然就静了:草色顺着视线铺到天边,刚没马蹄的青草密得能接住阳光,风过时掀起层层绿浪,倒比海水更有生机。远处牛羊把影子投在草地上,牧人的呼喝声漫过旷野,惊起几只飞鸟,又很快融进蓝天里。</p><p class="ql-block"> 脱了鞋踩进草里,草叶蹭着脚踝有点痒,泥土混着青草的气息往鼻尖钻,连呼吸都变得清透。仰面躺下时,云影正从脸上漫过,凉丝丝的。忽然懂了“天似穹庐”的意思——头顶的蓝那么干净,真像被谁撑开的大帐篷,把所有烦恼都挡在了外面。</p><p class="ql-block"> 返程时总忍不住回头。夕阳给草原镀了层金,连风都慢下来。喉咙里突然冒出几句调子:“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原来有些景色,早就该配着古诗读才对。草原的美从不是单纯的绿,是它把天、云、风、人都揽进怀里的气度,沉默却有力量。</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到了哈素海,这颗“塞外明珠”果然没让人失望。阴山在远处搭着背景,32平方公里的湖面波光粼粼,芦苇荡里藏着扑棱棱的鸟群,岸边柳荫里的凉亭浸在水汽里,倒真有几分“塞外西湖”的温婉。我们踩着木栈道慢慢走,听导游说湖里的武昌鱼正肥,看水鸟贴着水面掠过,忍不住举着手机拍个不停——要把阴山、湖水、芦苇和笑靥,都锁进相册里。</p><p class="ql-block"> 夕阳把湖面染成橘红色时,终于到了告别的时候。回头望了望,哈素海的波光和敕勒川的草色在暮色里渐渐相融,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p><p class="ql-block"> 明天就要带着一身青草香和满心的舒展回到温馨的家了。这次内蒙古之行,见过了草原的辽阔、湖水的温柔,听过了蒙药的故事、牧人的吆喝,更记住了这里的人递来奶茶时的热乎劲儿。眼界开了,心也敞亮了。</p><p class="ql-block"> 再见啦,内蒙古草原,再见啦,内蒙古——等下次,还要来听听草原的故事,走进草原深处,做一回真正的草原人。</p><p class="ql-block"> 也特别感谢利安人寿的精心安排与热情服务,让我们这段旅程从始至终都踏实又暖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20px;">(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