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之行———若羌篇

商山洛水

<p class="ql-block">  7月18日,行程第30天。从火炉吐鲁番到碧波万顷的农田,从牛羊成群的绿绒草原到冰天雪地的高原,从戈壁荒漠到波澜起伏的无垠沙漠。一路走来,风光无限,景致独好,收获满满。心中既有诸多不舍,也藏着少许遗憾。</p> <p class="ql-block">  怀着对楼兰文化的向往,7月18日我们从和田出发,先沿G315国道前行,想亲眼看看漫漫沙漠景观。但眼前的景象,与想象中黄沙蔽日的荒凉截然不同。国道两旁,处处彰显着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勤劳——方格沙障和护沙围栏早已锁住肆意横行的流沙,沿路绿植覆盖率过半,偶尔有高大挺拔的胡杨伫立其间,像忠诚的公路卫士守护着国道,随时抵御狂沙的侵犯。宽阔的柏油路一尘不染,如巨龙般向前延伸,只有极少数路段散落着细沙,在车轮激起的气流中如银蛇飞舞,给枯燥的行程添了几分乐趣。600多公里的路程,历时7小时,于下午17时抵达若羌。</p> <p class="ql-block">  若羌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县,相当于约32个上海、近2个浙江,更是西域三十六城郭中楼兰古国的所在地,维吾尔语意为“美丽的绿洲”。在历史长河中,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经济与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中心,四大古代文明在此交汇,孕育出开放包容的楼兰文化,成就了楼兰长达500年的繁荣。小河墓地、神秘罗布泊、举世闻名的楼兰故城、米兰遗址……这些消失千年却仍令人魂牵梦绕的人文景观,给后世留下了无数遐想,让人沉醉于那段辉煌过往。踏入若羌,仿佛步入一座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殿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到若羌的第一站便是楼兰博物馆。博物馆建筑形似佛塔,大门正面墙上的楼兰美女浮雕与三尊佛陀雕像,在阳光下更显庄严肃穆。馆内现藏文物5000多件,涵盖木器、陶器、青铜器、干尸标本等。史前时期展示厅里,新石器时代的器物静静陈列,让人遥想远古先民的生活场景;楼兰历史文化展示厅通过大量文物与史料,详细铺陈楼兰王国的兴衰历程;而在“千年重现·沧桑记忆”展示厅,著名的“楼兰美女”干尸静卧玻璃棺中,历经千年风雨,面容依然清晰,仿佛在低声诉说着曾经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若羌,我们入住磬枣民宿。老板祖籍甘肃,当年因当地引种枣树举家迁居至此,经过几十年打拼,今年终于开起了民宿。老板十分热情,我们刚坐定,就端上若羌红枣招待,还沏好了热气腾腾的红枣茶。若羌红枣个头不算大,却颗颗圆润饱满、色泽红润。轻轻咬开,皮薄如纸,果肉紧实细腻,甜蜜滋味瞬间在舌尖绽放,核小得几乎可以忽略,吃完满口留香。</p> <p class="ql-block">  早就听闻若羌红枣的大名,今日一尝果然名不虚传。出于好奇,我特意去枣园参观:高大茂盛的枣树枝繁叶茂,挂满了小指般大小的青枣,像缀满枝头的绿宝石,格外诱人。如今,若羌红枣不仅畅销国内,更走出国门备受赞誉。临走时,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两箱,准备带回去与亲朋好友分享。</p> <p class="ql-block">  因时间所限,在若羌只停留了一天感触却深:既领略了神秘的历史文化与绝美的自然风光,也品尝到了令人难忘的若羌红枣。若羌,这颗镶嵌在沙漠边缘的璀璨明珠,正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让人依依不舍,流连忘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