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相逢]金陵千年风华,初略游览

风轻云淡

<p class="ql-block">美篇名:风轻云淡</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713824</p> <p class="ql-block">  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的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南京是一座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迅速的现代化大都市,有许多高楼大厦、繁华的商业街区,也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完善的城市设施;近年来,南京还是一座在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都在南京设立了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为南京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而南京是一座集历史、现代、创新于一体的魅力城市。</p><p class="ql-block"> 南京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越城修建,楚威王筑金陵邑。三国时孙权定都建业开建都先河,后来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建都,形成"六朝古都"格局。五代十国时的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都曾立都南京。因此,享有“六朝古都”“十代都会”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南京还被誉为“天下文枢”和“东南第一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古就有“金陵四十景”或“金陵四十八景”之说,如“牛首烟岚”、“钟阜晴云”、“栖霞圣境”和“石城霁雪”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文化传统。明孝陵、中山陵、夫子庙等都是世界文化遗产,展示着南京作为古都的辉煌历史。</p><p class="ql-block"> 南京还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紫金山、玄武湖、栖霞山等都是南京的标志性自然景观,其城市绿化覆盖率高,被誉为“绿都”。南京的交通网络发达,是重要的铁路、公路和航空枢纽,便利的交通进一步提升了其城市魅力。</p><p class="ql-block"> 南京博物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活动和展览。南京的文化活动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如今的南京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展现着独特的城市风貌。从古典的夫子庙到现代的南京眼,南京的城市建筑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  路过古都,因心怀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特意拜谒中山陵。我敬慕先生身体力行,以国民公仆为己任,践行自己倡导的“天下为公”,他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帝王都把天下视为私有财产,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天下为私的不合理结构。因而后人赞:先生革命数十年,无养育之私财,无自图便利之私意,无私怨,无私仇,无私人,政治家能先生者,非但中国古今,即西洋诸国恐无其匹。</p><p class="ql-block"> 中山陵位于紫金山中茅山的南坡,坐北朝南,前展平川,后依青嶂,大气凛然。远远望去,肃穆、庄严、巍峨!</p><p class="ql-block"> 从陵前广场拾阶而上,先到处是博爱坊,先生手书的“博爱”二字,赫然镌刻在入口处牌坊横楣上,石牌坊冲天而立。</p><p class="ql-block"> 走过博爱坊,是一条长路,路的两边是对称的茂密绿化带,凌霄花像一团团烈火缠绕着雪松,雪松就像一举举火炬。满山雪松和翠柏,粗壮端庄,高大挺拔,气势苍劲。移步于苍松翠柏间,对孙中山先生崇敬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路的尽头是有三个拱门洞的中山陵正门,陵门前一片很大的平台。陵门朝南,陵门为长方形,每个门洞都装有一对镂花铜门,全部用花岗岩砌成,典雅大方。陵门正中上一方石额,刻着“天下为公”四个金闪闪的大字。这四个字无不包含孙中山先生一颗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的赤诚之心。蓝色的琉璃瓦屋顶,古色古香,情意深远。</p><p class="ql-block"> 来到陵门后,是一座方形的碑亭,仰望八米多高石碑上,雕刻的遒劲有力的,两行鎏金大字: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先生于此。我不禁感慨:先生置身革命数十年,推翻了两千年的封建统治,落下如此一块石碑,可敬可叹!大字和石碑顶端,正反两面各一枚的中国国民党党徽,正是孙先生是国葬的历史地位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继续爬行在碑亭后,坡势显著加高的层层石阶上,远远望见巍然耸立着雄伟壮观的中山陵祭堂。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骤然肃穆!当我缓步爬到第十层平台,站在陵墓的最高处,回首眺望,口音不同熙熙攘攘的谒陵游人,白练如带的秦淮河川,绵延起伏的江南丘陵,七色生辉的陵园景色,无不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豪气满怀。再向下回望,碑亭那一条条的石阶,便成了一片片平台。这是中山陵的奇观:上看一条条,下看一片片。</p> <p class="ql-block">  中山陵的一砖一瓦,皆镌刻着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绩。他是辛亥革命的旗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志,终结帝制;他是倡行者,将民族、民权、民生熔铸为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基石;他更是救国的践行者,勾勒铁路纵横、港口林立的强国蓝图。临终前那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既是遗言,亦是火炬,照亮后人前路。</p><p class="ql-block"> 中山陵祭堂内,孙中山的汉白玉坐像目视远方,身着长袍马褂,膝上摊着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神情沉思,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的深沉和睿智。仿佛仍在凝视他毕生追求的天下为公之理想。令人顿悟:先生是告诫,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则需努力……</p><p class="ql-block"> 钟山南麓,苍松翠柏掩映间,中山陵,宛如一座静默的巨钟,悬垂于天地之间,给人以示警钟长鸣,发人深思。中山陵392级石阶如时光的刻度,每一步都叩响历史的回声。这座中国近代史上最后一座大型陵墓,是一座民主革命的丰碑,一个民族精神的图腾。</p><p class="ql-block"> 孙先生为救民众于倒悬,放弃舒适生活,毅然专事革命。本有机会发财,却视钱财如粪土;他放弃安稳的日子,甘愿流亡;他当上了大总统,却视富贵如云烟,毅然辞去职位……他心中装的是人民,是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兴衰。在他身上的人格魅力千秋永存!</p> <p class="ql-block">  秦淮河,我冥冥的念想里,她分明就是一条色彩迷离的河,一直沉淀着我的江南梦。千百年,就如一个曼妙纤柔而风情万种的女子,幽怨古雅地盘桓在我的梦里,虽风雨侵蚀,毫不褪色。我想象中秦淮河沁着万卷诗,衔着千觞酒而奔流,沉淀着无数迁客骚人彩虹似的梦,蕴藉着王侯将相的长啸或悲叹,极富韵致。</p><p class="ql-block"> 曾读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其细腻的笔触,将我带入了那朦胧的夜色之中。那秦淮灯火,仿佛笼罩着一层薄纱,灯光与水色交织,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景象。那船桨划动水面汩——汩”般轻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面对歌女的卖唱,淋漓尽致展现了朱自清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朱自清笔下那一汪河水,那清凉的风,尤其是朱自清温婉清丽的文字中透露出的秦淮河的独特之美以及先生手足无措时的可爱,都在我的心坎上掠过、滑过,撩拨过。杜牧《夜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纱”,又给人一种缥缈清凉之感,何其引人向往。</p><p class="ql-block"> 时间在我漫无边际的思绪中悄然流逝,一会儿,我来到了心驰神往的秦淮河桃叶渡,清溪与秦淮河交汇的桥头地。</p> <p class="ql-block">  秦淮河,南京的母亲河,流淌着六朝烟雨与明清繁华的双重记忆。她以碧波荡漾的姿态横贯南京主城,最终汇入长江。这条河流不仅是自然景观的集合体,更是承载千年文化的历史长廊。‌‌这条滔滔不绝的中国文学之河、风情万种的中国爱情之河、水墨泼染的中国书画之河、魁星朗照的中国文运之河、千古流香有滋有味中国休闲之河,这一条流淌着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河,使我一下子沉浸在那个时代的秦淮河畔,感受岁月沉淀下的人文情怀。</p><p class="ql-block"> 眼前人流如织,接踵擦肩,慢移脚步,终于来到桃叶渡桥头。垂柳映青溪,芳草碧连天。我参观了桃叶渡亭、九曲坊、王献之洗砚池等,富有青砖黛瓦的江南风格,景窗砖雕与池塘错落有致‌。朱自清雕像及石刻历史故事展陈,与周边夫子庙建筑群形成文化景观带‌。还有临河矗立刻有"古桃叶渡"的牌坊,牌坊正反面分别题写"细柳夹岸生,桃花渡口红"和"楫摇秦代水,枝带晋时风"楹联‌。</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后,站在桥头,秦淮河两岸灯火璀璨。画舫穿梭于光影之间,悠然的桨声与灯影交织成一幅幅流动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现如今秦淮河岸边,没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燕去花谢人杳然的凄凉,似曾当年的渡口商业交易场面,一派热闹繁华景象。岸边依依杨柳拂,顿觉尘心也变得轻盈脱透,灵魂都可以洁净的安放。</p> <p class="ql-block">  我最想瞻仰的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可是因为临时预约不到,成了憾事。每每想到三十万同胞,被日军以各种残酷的方式屠杀丧生,我内心涌起的是历史的悲鸣,心如刀割沉默叹息,久久陷入沉思,泪珠滚滚而下。</p><p class="ql-block"> 那段沉痛的过去,那历史长河中无法抹去的悲剧,如此叫人痛心疾首,痛苦难耐,越想我内心越沉痛、悲愤。这不可忘却的耻辱,这无法用任何形式完全阐述的历史,是一段任何乐器都无法奏响的悲歌。使我陷入那段悲哀的回忆,心情十分沉重。那些历史的痕迹、血的记忆,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内心。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砥砺前行,让中华民族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p><p class="ql-block"> 自548年侯景之乱‌到1937年南京大屠杀‌,南京惨遭六次血洗事件,每一次都有大量平民百姓被残害。可南京人民英勇不屈,努力抗争进取,生生不息在家乡敷衍发展承古拓今。看到南京如今依然是我国繁荣昌盛的城市,悲凉的心灵得以慰藉。</p><p class="ql-block"> 千年文化古城南京历经磨难,智慧勇敢的人民始终不屈不挠、团结一致,又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我敬仰世世代代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南京人民,向他们致敬学习,把他们的英雄精神发扬传承下去,努力拼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p> <p class="ql-block">撰文:风轻云淡</p><p class="ql-block">音乐:凄美空灵</p><p class="ql-block">图片:自 拍</p><p class="ql-block">编辑:风轻云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