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十年,是半世纪的风雨兼程,是青丝到白发的悄然蜕变。当年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还在耳畔回响,操场上奔跑的身影仿佛就在昨天,而今天,我们终于跨越半个世纪的距离,再次握紧彼此的手。</p> <p class="ql-block"> 7月15日,对于我和我的同学们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个难忘的日子。五十年前的这一天,我们离开学习了两年半的学校,告别了亲爱的老师和同窗的同学,步入繁杂的社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年的7月15日,在常伟华、杨子平等热心同学的张罗下,同学们在浮烟山下的大洋生态村酒店相聚了。</p><p class="ql-block"> 酒店也是热心同学精心挑选的,首先考虑住在远郊同学的出行,既要便于乘车,又不能乘车时间过长;住在市区的同学可以自驾前往,又可以乘坐便利的公交车前往。</p><p class="ql-block"> 感谢刘志训同学提供了酒店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陆续地到达酒店,见面倍感亲切,笑容满面,话匣子打开就关不上了,滔滔不绝的有说不完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两位是我们班的最高领导,左边的是班长尹来章,右边的是团支部书记季均同。</p> <p class="ql-block"> 姜传恩和郭玉英同学。</p> <p class="ql-block"> 杨学珍和孙星龙同学。</p> <p class="ql-block"> 孙星龙同学为本次相聚题写了“潍县四中高六级三班毕业五十周年庆贺会”的横幅。我也不懂书法,无从评价,但看到这几个大字,过往学校的记忆浮现在眼前:坐落在范家村南面的学校,面朝东边的学校大门,几排青砖的教室,大门正对着的办公室,黄土地的操场,四合院里的女生宿舍,飘着窝头味道的食堂;教我们语文课的两位王老师,教我们数学课的刘老师,教我们物理课的郭老师和沈老师,教我们化学课的张老师……;在一个教室上课的同学,住在一个宿舍,睡在一个炕上的同学,还有那个同桌的你……。</p><p class="ql-block"> 看,同学们还可以登上椅子挂上横幅,那真是老当益壮,身手不凡。</p> <p class="ql-block"> 聚会的同学到齐了,一起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为了这个合影,何顺海同学自掏腰包请了专业的摄影师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并给每个同学洗印了一张。</p><p class="ql-block"> 看眼前的彼此,或许眼角有了皱纹,或许步履添了从容,但一开口喊出当年的绰号,那股子亲昵劲儿,瞬间把我们拉回到十七八岁的那个夏天。这五十年里,我们各自在人生的赛道上努力奔跑,经历过风雨,也收获过彩虹。此刻坐在一起,不谈身份地位,不说功成名就,只聊聊近况,讲讲家常,让那些埋在心底的惦念,都化作一句“你还好吗”。</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的毕业合影。</p> <p class="ql-block"> 毕业三十一年的聚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16年圣诞节的聚会。</p> <p class="ql-block"> 毕业四十五年聚会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参加聚会的女同学,个个精神抖擞,依然美丽。就像歌里唱的那样,“你看那白发的婆婆,挺起了腰板也像那十七八”。</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春靓丽</span>的女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20年7月,我们三人来到学校,在教室门前留影纪念。虽然学校已不复存在,但仍然是触景生情,仍然是无比的亲切。</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上课的教室。</p> <p class="ql-block"> 学校的食堂。</p> <p class="ql-block"> 酒店提供了超大的圆桌,24个同学围桌而坐,交流起来更方便了。</p> <p class="ql-block"> 菜上了,酒满上。</p> <p class="ql-block"> 同学相见,怎能不喝酒。</p><p class="ql-block"> 虽然酒量大不如前,也没有劝酒和灌酒,大家都在理性的状态下,在自己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用美酒表达自己的开心,用美酒表达对同学的祝福。</p><p class="ql-block"> 今天,让我们把酒杯满上,把往事聊透,让这场迟到了太久的相聚,成为时光里最珍贵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 酒后吐真言,刘良营同学现场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手端美洒心激动</p><p class="ql-block"> 同学情意比酒浓</p><p class="ql-block"> 十年以后再相聚</p><p class="ql-block"> 人人都是活济公。</p><p class="ql-block"> 许宝平同学朗诵了常伟华同学五十多年前在学校时写的小诗《月光明》,诗小气势大。</p><p class="ql-block"> 满天繁星月光明</p><p class="ql-block"> 日光灯下抒豪情</p><p class="ql-block"> 抒豪情啊,心激动</p><p class="ql-block"> 欲将黄河九天顷……</p><p class="ql-block"> 孙星龙同学朗诵了曹操的《短行歌》。</p><p class="ql-block">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p><p class="ql-block">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p><p class="ql-block">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p><p class="ql-block">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p> <p class="ql-block"> 诗朗诵后,再一展歌喉,放歌一曲。</p> <p class="ql-block">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五十年的约定,我们赴了;下一个五年、十年、二十年,愿我们依旧能笑着相聚。敬青春,敬岁月,更敬此刻身边的每一个你——因为有你们,那段青葱岁月才格外闪亮,这五十年的回忆才格外温暖。</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五十年过去了,岁月的沧桑改变我们的容颜,未能参加聚会的同学,看看还有多少熟悉的面孔,还能想起多少记忆中的音容相貌。</p> <p class="ql-block"> 7月20日,孙星龙同学赋诗一首。</p> <p class="ql-block"> 这次同学分别五十年后的聚会非常成功, 首先要感谢组委会的同学,他们不辞劳苦,订酒店,联系同学,写横幅 ,联系摄影师。再是感谢常伟华同学提供了活动经费。三是感谢尹来玫和马美菊同学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瞬间。四是感谢每一位积极参与的同学。</p><p class="ql-block"> 这篇文章是受尹来玫同学的委托而写的,使用的视频和照片素材是尹来玫和马美菊同学提供的,在此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 我没能参加此次聚会,深感遗憾。但看了同学们聚会的视频和照片,仿佛身临其境,加入其中。把我学唱的这首《深深的怀念》唱给同学们听,以此种方式参加聚会,弥补遗憾。</p> <p class="ql-block"> 请不要付费送礼,因为你花的钱都让平台没收了。</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动动你带有灵性的手指点个赞或转发一下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