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窗外,骄阳似火,蝉声四起。又是一年大暑到。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2个节气,也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意味着“蒸煮模式”的开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俗语:“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上有烈日当头,下有湿气蒸腾,天地之间就像一个大蒸笼,持续三十天的三伏天,如何消热解暑?“小暑接大暑,冬瓜最降暑。”中国人最常食最普通的蔬菜“冬瓜”,成了热门话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冬瓜,起源于中国,古代称白瓜,因形状如枕,民间又称枕瓜。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果实,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它硕大滚圆,一身玉白,在瓜果中堪称王者。产于夏季。夏季所产的瓜为何叫冬瓜呢?这是因为瓜熟之际,表面上有一层白粉状的东西,像是冬天所结的白霜,也是这个原因,冬瓜又称白瓜。葫芦科植物冬瓜的果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上有卷须,能爬蔓且有毛;叶子大,开黄花;果实长圆柱形或近球形,直径可达一尺多,嫩时呈绿色有毛,成熟则呈苍白色有粉;种子卵形稍压扁,白色或淡黄色,冬瓜是一种药食两用瓜类蔬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此时节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冬瓜性凉,味甘淡,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降脂减肥等功效。在大暑食用冬瓜,可以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和热量,缓解暑热带来的不适。冬瓜有化痰湿、轻身健体之效。《食疗本草》中说:“欲得体瘦轻健者,则可常食之。”人体内痰湿过重,容易腰腹肥胖,冬瓜以其利水之性,助力身体轻盈。它可入馔,炒、烧、烩、煲汤、作馅,样样皆宜,还能制成各种果脯、蜜饯。那冬瓜糖,颜色淡绿如翡翠,味道甜丝丝的,如同夏日里的一抹甜蜜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天里,多吃冬瓜,祛暑排湿。清炒冬瓜,脆嫩爽口;煲汤时,与排骨、海鲜为伴,汤汁鲜美无比。炖排骨时,待排骨软烂,放入切好的冬瓜,再焖煮片刻,冬瓜吸满了汤汁的精华,却不会像土豆那样粘附在排骨上。袁枚在《随园食单》中盛赞:“冬瓜之用最多。”苏轼这位美食大咖,也对冬瓜情有独钟。他的红烧冬瓜,大火炖、慢火煨后,如肉般香软,慰藉了他的味蕾。他在《东坡志林》里记录了冬瓜的好处,“性寒,味甘,利水消肿。”还研发了储存之法,记录在《格物粗谈》里,“冬瓜内置茄子,至春不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冬瓜营养丰富,鸟氨酸、Y-氨基丁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等含量高,这些物质赋予了它利尿消肿的神奇功效,具有极高的食用和医疗价值。《神农本草经》记载:“其性微寒,味甘淡无毒,入肺、大小肠、膀胱三经。能清肺热化痰、清胃热除烦止渴,甘淡渗痢,去湿解暑,能利小便,消除水肿之功效。”冬瓜其貌不扬,但全身是宝:其皮(冬瓜皮)长于利水消肿,治疗水肿胀满、小便不利,临床应用于肾炎浮肿;其子(冬瓜仁)具有清肺化痰、排脓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肺痈肠痈。其茎(冬瓜藤)水煎液对于脱肛症有独到之效,鲜汁用于洗面、洗澡,可增白皮肤,使皮肤有光泽,是廉价的天然美容剂;其瓤也叫瓜练、其叶都可入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日大暑,我决定煮一锅冬瓜汤。清晨,我到菜市场上转一转,冬瓜不同产地所产品种各不同,市场最常见有青皮、黑皮、白皮的不同外观。黑皮冬瓜皮薄肉厚,肉质紧实,口感好,食用率高;白皮冬瓜肉薄质松,皮厚肉薄,煮久了容易滩软成水状,口感较差;青皮冬瓜则介于黑、白二者之间。所以根据需要选购,一般清炒选黑皮,煲汤则白皮,冬瓜盅便选青皮者。市场里大多数冬瓜都是墨绿色的,一般都是很大的冬瓜,切成片片状来卖。挑选的时候按照自己家庭的饭量,挑选1片左右就可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家后,我先削去冬瓜的外皮,将它放案板上切开,再挖去中间带点瓜籽的囊,放水池洗干净后,切成块状。点火烧水,锅中的水渐渐沸腾,我将调好的味汁倒入,再放入处理好的冬瓜块。它们在水中欢快地跳跃,慢慢变得半透明,如同换一种方式绽放。一锅冬瓜汤煮好了,我小心翼翼地盛出一碗,热气腾腾的瓜香扑鼻而来。第一口下去,清甜滋味在舌尖蔓延,仿佛心灵的尘埃都被洗净。我这才明白,冬瓜不仅是消暑解渴的佳品,更是一种温柔的力量,能安抚燥热的心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碗冬瓜汤,没是什么复杂的烹饪,不过是用寻常食材,加几分心意,慢火煨出的家常味。它不惊艳,却熨帖,像生活里那些不动声色的温暖。记得小时候,家中的厨房里偶尔会飘来冬瓜炖汤的香味,母亲将冬瓜与排骨或海带同炖,<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汤热,浓,香,稠,细细品嚼冬瓜的甘泽和顺滑浸满唇齿间直充颅顶。想必能和排骨等肉类配合的如此天衣无缝除了冬瓜也无物出其左右了。排骨酥烂,入口即化,而冬瓜,则有一种独特的清新感,使得这汤达到了一个微妙的中和状态。吮一口汤,既有肉汁的沁香,又有冬瓜的甘爽,二者特质交相辉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我并未对这普通食材有太多感触,只觉得它是餐桌上习以为常的角色。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我逐渐领悟到冬瓜所承载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是消暑的佳品,更是自然恩赐的礼物,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无私的奉献。冬瓜虽普通,却无处不在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包容着人们的喜乐悲欢。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需要这样一段“冬瓜时光”,以最朴素的方式,滋养着疲惫的身心。从此,夏日的厨房总少不了冬瓜的身影。它不再只是食材,而是生活中的一道风景、一份情感的寄托。无论是清炒、炖汤还是做成冬瓜茶,它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带给我无尽的惊喜与感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暑时节吃冬瓜,不仅是消暑之法,更蕴含“以寒制热”的生活哲学。古人认为,暑热之时应食性凉之物,但冬瓜的凉性温和,不会伤及脾胃,恰似炎炎夏日中的一缕清风,而非凛冽寒霜。这种平衡之道,正是传统饮食文化中“顺时而食”的智慧体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食物不仅是味觉的体验,更是情感的载体。许多人对冬瓜的记忆,或许是一碗母亲熬的一碗冬瓜排骨汤。这清淡香甜的味道,连接着故乡、童年和亲情,成为生命中难以割舍的乡愁符号。吃一口冬瓜,忆一回过往。冬瓜里,藏着过去的美好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