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早在2021年,我曾很荣幸被Youlee邀请去走瓦伊瓦什徒步。她说有驴队,可以帮忙驮装备,还能带上无数条美丽的裙子,在雪山和湖泊间拍照出片。其他她说了什么,我都不记得了。后面听说要请假三四个星期,只能礼貌请退。</p><p class="ql-block">时间飞逝,2024年麦哥、毛大哥、魔娃等几位大神都分别组了队。但是听说高反,严寒,连大牛Sabre都说是她走过最难的一次。我是个大懒人,还怕吃苦,一听就失了兴趣。</p><p class="ql-block">到了去年底,Shirley组新队,队里有阿唐、Tony等大拿,我待在群里围观,心里压根没打算去。</p><p class="ql-block">直到今年二月,红娟和主席入群——他们没听说去年的种种“劝退故事”,一上来就是满满的坚定与执行力。气氛一变,我也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成了“必去分子”。加上好友Iris和Farmer力挺,那么就下了定金去呗。</p> <p class="ql-block">在我家开的一中全会</p> <p class="ql-block">于是,正式开启每周拉练。背上吃的喝的,美其名曰“负重训练”,其实更像是背着野餐去踏青。亲朋好友纷纷加入,不亦乐乎。一连折腾了五六个星期,倒也其乐融融,仿佛真的是在为一场轻松的郊游做准备。</p><p class="ql-block">中途还抽空去伦敦跑了个马拉松,顺便在欧洲玩了一圈。等我回国,才发现——变天了。原本群里几个中坚力量宣布退出,气氛一度有点低迷。</p><p class="ql-block">但我依然秉持着那句信仰:“我们去哪儿,哪儿就是风景。” 于是,队伍在风雨飘摇中继续前行,又招了三个小兵,义无反顾地奔向那段高反加严寒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欧洲四国之行</p> <p class="ql-block">出发前两周,为了模拟高原环境,专门去爬了一次Mt. Dana,顺便测试一下雪山状态和高反反应。特地请来了经验丰富的Dan带队。结果一整天的体验总结如下:摔跤、打瞌睡、头疼,三连击齐全。测试结果非常明确:我——高反不耐受,体能不过关,协调性存疑,雪地技能为零。</p><p class="ql-block">但我内心却莫名自信地总结道:我这样的人都不能上瓦伊瓦什,世上99.99%的人都别想上了。舍我其谁啊!吃高反药呗!</p> <p class="ql-block">6月17日半夜,正式出发。</p><p class="ql-block">我一个人提前一天抵达迈阿密,奢侈地享受了独属一人的阳光、海滩和美食。</p><p class="ql-block">那天的我,无忧无虑,悠闲得像是要去度假,而不是奔赴一场高反加严寒的高原战斗。</p><p class="ql-block">傍晚,和大部队会合,旅程真的要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6月19日一早抵达 Huaraz,入住旅行公司安排的免費酒店,居然是单人间还带独立浴室,简洁现代,意外地舒服。稍事放下行李,就上街闲逛,买新鲜水果,尝当地小吃,感受小城节奏。</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三天是周边一日游——每天早上五点出发,天黑才回。打卡可达的高山湖泊和雪山风光,不知不觉间,身体逐渐适应了高反。每天中午在当地村落的“农家乐”里用餐,更是另一种风味体验,热情、简单、地道。</p> <p class="ql-block">6月23日,正式踏上瓦伊瓦什十天徒步的征途。我们一行7人,配了完整的7人服务团队:2位向导,2位厨师,2位驮夫外加1位马夫。还有12头驴、2匹马,浩浩荡荡像一支小型远征队。</p><p class="ql-block">一路上吃得好睡得暖:五顿饭(是的,早中晚+早茶+下午点心),配帐篷、厨房、餐厅帐篷样样齐全,甚至还有每天热水洗脸,营地选得风景如画。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一切,十天下来人均还不到八百美金!</p><p class="ql-block">便宜到不可思议,幸福到有点愧疚。所以说——各位有体力的同学们,这么超值的南美高山奢野体验,不去一次都对不起自己啊!</p> <p class="ql-block">闲话少说。一路上翻的许多雪山、经过的许多湖泊,美得让人词穷。队友们都特别勤奋好学,走一路记一路,东问西问。而我呢?全程属于“省脑梦游派”,稳稳地走在队尾,浮在安第斯山间,像一朵慢节拍的云。</p><p class="ql-block">每天三点半以后才晃到营地,仿佛从幻境中飘出来的旅人。全程没有“辛苦”的感觉,自然也就没有“激动”的时刻——就像做了一场风景太美的长梦,醒不来也不想醒。</p><p class="ql-block">风景照片?一张正经的都没拍。连“努力拍一张”的努力都没有。眼睛看了,心里装着,就足够了。摆拍个美美“我来也”的打卡照是必然的——像孙悟空到如来掌心,看一眼那根擎天柱:嗯,来过。</p> <p class="ql-block">途中有路过一个小村庄,难得有个不住帐篷的晚上,我们在村里的小旅馆住了一夜。那晚的主旋律是——吃鸡与跳舞。</p><p class="ql-block">我们吃掉了村里现有的三只土鸡,真正的“走地老母”,老得咬不动,大家嘴上喊“咬不动”,但盘子还是被清得干干净净。跳舞更是尽兴,人间烟火味十足了。第二天在路上又拉起厨师马夫的手在步道上尽情跳了起來。无忧无虑的人生往往是在旅途上啊!</p> <p class="ql-block">和村民小乐队合影</p> <p class="ql-block">最后,贴上我做的一个视频,算是给这段瓦伊瓦什旅程留个念想。其实这条线路并没有那么难,十天大约共走了一百公里,每天肯定比 Mt. Dana 轻松至少一半。只要吃上高反药,带上贵点的睡袋和保暖大棉衣,体验可以说是舒适又精彩。真的,大家不去一趟,简直是亏钱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