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烟山国家公园 - 明矾洞步道

Rong

<p class="ql-block">  自从决定来大烟山度假,我就开始琢磨这个步道 - Alum Cave Trail(明矾洞步道),这可是全美访客最多的国家公园,最受欢迎的步道呀!</p> <p class="ql-block">  今天清晨凉爽,上午晴天,适合爬山。昨晚虽然在Gatlinburg品尝了月光酒,但只是浅尝而已,不影响今天的攀爬。</p> <p class="ql-block">  早上7:15主车场只剩下三四个车位,我们赶紧停下,检查装备,<span style="font-size:18px;">拍一张地图,出发!</span></p> <p class="ql-block">  明矾洞步道上有三个主要景点:</p><ul><li>Arch Rock(拱门岩)1.4 英里(2.25 公里)</li><li>Alum Cave Bluff(明矾洞岩棚)2.3 英里(3.7 公里)</li><li>Mount Le Conte(勒孔特山)5英里</li></ul> <p class="ql-block">  七月的明矾洞步道两侧,玫瑰湾杜鹃花(Rhododendron)怒放着。一簇簇白白的,粉粉的花团向游人招手。朝阳透过层层树叶渗透过来,洒在花瓣上,那么的时光静好。</p> <p class="ql-block">  过小桥,跨溪水。</p> <p class="ql-block">  Arch Rock (拱门岩)是天然形成的岩石拱门,里面有石梯供游人穿越,拱门里光线昏暗,楼梯上有点湿哒哒,我们扶着钢索轻松过关。</p> <p class="ql-block">  大约走了两英里,到达Inspiration Point(灵感点/远眺点)。从这里远望Chimney Tops和Sugarland Mountain。</p> <p class="ql-block">  Alum Cave Bluff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岩棚(不是洞穴),高约 80 英尺(约 24 米),宽约 500 英尺(约 150 米)。岩石中间凹了进去,远看像个棚子。岩棚上山泉水滴滴答答,落在头上,带来丝丝凉爽。</p><p class="ql-block"> 1838 年起,当地人在这里开采含有明矾、硝石等矿物的岩石,用于制造火药和染料。内战期间,这里是南方邦联的重要矿源地。</p><p class="ql-block"> 现在是早上9:30,时间上跟我们的计划高度吻合。</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两个小时的攀爬,很多人就在这里驻足,折返回停车场了。</p> <p class="ql-block">  一部分人在这个坡上短暂停歇,接着向Mt Le Conte进发。</p> <p class="ql-block">  玫瑰湾杜鹃一路陪伴。</p> <p class="ql-block">  有好几棵树被连根拔起,倒在地上。</p> <p class="ql-block">  潮湿的环境中,各种蘑菇纷纷破土而出。</p> <p class="ql-block">  湿湿的步道和曲折蜿蜒的树根。</p> <p class="ql-block">  小小一片地方尽然有三种苔藓。</p> <p class="ql-block">  一路攀爬,歇歇停停,我虽然前几周拉练爬了几次山,但都是我家附近的小山。无论从高度长度都不能与Alum Cave Trail相比。我放慢脚步,调整呼吸,及时补充水分和能量,同时看着越来越多的登山者超越自己。</p><p class="ql-block"> 登顶后下来的人也常常鼓励我们:你们还有一半就到了,加油!有个白胡子传奇大爷在登顶后回程的路上遇到我们,告诉我们慢慢爬。和他的谈话我在后面会讲。</p> <p class="ql-block">  越往上爬风景越好!</p> <p class="ql-block">  一棵高颜值的冷杉!</p> <p class="ql-block">  太阳渐渐升高,林子里忽然升腾起来浓浓的氧气味,我贪婪地猛吸了几口。LD笑说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你的化学算是白学了。但是我觉着这就是高质量的氧气味。</p> <p class="ql-block">  高山上看到一颗跟家养的杜鹃一样的花。</p> <p class="ql-block">  尽管被很多人超越,我们还是越来越接近目的地了。</p> <p class="ql-block">  去Cliff Top的路</p> <p class="ql-block">  从这里还可以去Mytal Point。但我上山之前忘记了这个地方,也因此错过了据说是绝美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悬崖顶(Cliff Top)海拔6555英尺(1998米),朝西,是看日落的好地方。此时此刻,站在峭壁之上,望着对面的山峰和很快升起的云雾,我听到了雷声。</p> <p class="ql-block">  硕大的雨点时不时地落下来几颗,站在大烟山自身身高第一,海拔第三的高山顶上,已经听到雷声,被雷击中的几率是不是很大?是不是该躲避一下?即使非常不舍,但也不敢多做停留,我们赶紧下到Le Conte Lodge(勒孔特山小屋)休整。</p> <p class="ql-block">  LeConte Lodge(勒孔特山小屋)海拔6593英尺,提供住宿,但通常要提前一年预定。</p> <p class="ql-block">  小屋的游客留言簿上翻了几页,发现这页上,只有少数人是第一次登顶,其他人都多于一次。</p> <p class="ql-block">  餐厅光线昏暗,照明基本靠太阳。</p> <p class="ql-block">  或者靠油灯!</p> <p class="ql-block">  东西的价格公道,只是不买水和饮料给普通登山者。唯有小屋的住客可以用小屋特有的水杯过来打饮料。</p> <p class="ql-block">  想象下午四点晚饭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尤其是秋冬时节日暮西山,借着油灯的光,</span>有人轻抚吉它吟唱。</p> <p class="ql-block">  由于小屋无法通车,所有食物、燃料、床单等都靠 美洲驼队伍 从 Trillium Gap Trail 运送上山,基本每周运三次。Llama(美洲驼 或 骆马)就住在这里,有地上的一粒粒便便为证。Llama要经过一年左右的培训才能上岗。我们都说很快可以用无人机代替了。</p> <p class="ql-block">  从小屋出来准备下山就遇到了大雨。闪电过后,惊雷仿佛在头顶上方不远处炸开,特别恐怖。</p> <p class="ql-block">  休息了这么久,雨越下越小,我们穿上雨衣开始下山。这时是下午3:10。</p><p class="ql-block"> 一场大雨让山景变了样!</p> <p class="ql-block">  蘑菇依然幸福地生活着。</p> <p class="ql-block">  山泉流淌,所有的动植物菌类都沐浴着清爽的泉水。此情此景,正是斜阳松间照,清泉石上流。</p> <p class="ql-block">  告诉罗大佑,野百合不仅有春天,还有夏天。</p> <p class="ql-block">  下山快到Bluff,看见岩壁上有明黄色和白色物质。我还以为是矿物质的析出物,后来发现是地衣。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或蓝藻的共生体。它们不是植物,也不是单纯的霉菌,而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生态组合。对环境很敏感,是空气清洁的指示物。这些地衣也说明这一区空气质量很好、生态系统健康。地衣附着在岩壁上,对岩石没有明显腐蚀作用。</p> <p class="ql-block">  下到Bluff,已经快六点了,坡上没有其他人,这时又下起一阵雨。夏天的山里天气多变,一会儿倾盆大雨,一会儿阳光普照。我们坐在一块石头上,听雨打树叶的沙沙声,看岩棚边上升起半条淡淡的彩虹。</p> <p class="ql-block">  三个多小时下山比上山难,腿疼脚累,体力消耗,想着还要多久才能到车场。忽然抬头见彩虹,一条完整的、完美的彩虹!</p><p class="ql-block"> 还是隐约的双彩虹!</p> <p class="ql-block">  终于终于,过了最后一条小溪,在晚上8:20我们到了车场。这天总共36000多步,12.96英里(20.85公里),海拔攀升2700-2800英尺(820-850米),耗时整整13小时。期间两人共喝了六瓶半矿泉水和运动饮料,十几块能量棒。这是我第一次爬这么高的山,给自己一个大大的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步道上的路人们</b></p> <ul><li><b>100次的传奇大爷</b> - 这个白胡子大爷14年前从田纳西的西部搬到东部,从此开始了他十四年的爬山生涯。仅去年一年他就登顶了100次。传奇呐!我们见到他时不到十点,他已经登顶完毕往回走。他说如果在大烟山要走一个步道,那就是这个了。正说话的功夫,走下来一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背着好大一个包,像是走AT的那种,他和大爷打了个招呼,大跨步地走了。大爷说,我不算传奇,这个人才是传奇!</li><li><b>一天七次的经理</b> - 大爷说这个小伙子是这里的总经理,每天都要上下山。他二十多岁年轻时刚刚上任,当时人手不够,一天常常上下多次,他的最高记录是一天上来七次!</li><li><b>一家三口三个地方</b> - 有个女士正轻轻松松地往山下走,我问她登顶了吗。她说她家三口来登山,准备了一个水袋。上山途中,她和儿子都是小口小口喝,可她先生没注意,大口大口很快把水喝完转身下山不爬了。女士陪儿子爬了一阵没水撑不下去,儿子却非要接着爬,说小屋有水(小屋附近确实有水,但据说是泉水和雨水,没有处理过,需要泡药片的)。就这样,爸爸在山下,妈妈在山中,儿子在山上,三个人三个地方。</li><li><b>VT的大侄子</b> - 下山时看到一个身穿VT体恤衫的大侄子,一问,说是离我家20分钟车程。他VT毕业了五年,现在在纽约工作,最近刚刚换了单位,中间有两周时间,周围朋友都在上班没人能来,他就自己来玩一圈。</li><li><b>晚上八点登山的牛人</b> - 我们快到山底的时候看见一对男女正往上走,问他们打算登顶吗,回答说当然,我们四小时就可以下来。步道湿滑,真为他们操心。</li><li><b>纽约搬去德州过不同日子的妈妈</b> - 在岩拱门附近遇到一个亚洲面孔的妈妈和两个孩子。她说几年前他们从纽约搬到德州,离开纽约一线城市的喧嚣,德州的生活无比美好,人们很友善,节奏慢,他们一家非常喜欢德州的不一样的生活。</li><li><b>跑客</b> - 远远听到喘气的声音,我连忙回头看,只见一小伙子一路跑上来,我赶紧让道。后来又看到他跑步下山。他的膝盖太强大了,鞋太防滑了,我服!</li><li><b>“Dying Dying”</b> - 一家四口刚刚超过我们就停下来休息,妈妈一手扶墙,弯着腰嘟囔着:Dying Dying。我们反超了他们。但后来下山的时候他们超过了我们。</li><li><b>腿受伤的父子俩 </b>- 在山上躲雨时遇到一对父子俩,他们淋了雨到小屋换了身干衣服。下山时我们又遇见了,他们超过我们,我们又反超了他们。后来LD看到那个爸爸走路一瘸一拐,才发现他受伤了,当时停下来被我们反超时是在包扎伤口,我们当时没注意,他还跟我们很和善的打招呼说等会还会见面。根本看不出受伤的样子。心平气和,即使遇到问题也能从容面对,这也许是给儿子上的又一课。</li></ul>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