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台山—金河口游记

浅醉ye微凉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生命本是一场旅程,游山玩水,吃喝玩乐并非虚度光阴,忍辱负重,吃苦耐劳亦非必得颂扬。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感受与体验,在于各种经历的叠加。只要你愿意,便可去做那些他人看似无意义之事,比如发呆、徒步山野、观日出、数星辰,甚至淋雨……你的体验和感受才是至关重要的。人生并非轨道,而是旷野!说来也巧,刚有此念头就逢了小五台山—金河口之行。于是便在某人的鼓动下报名参加!更何况,只要当下快乐,便是有意义的。</p><p class="ql-block"> 先说一下报名插曲吧,行程发布时我们其实我们正在白洋淀之行的路上。服务区小憩时刚刚开始报名,可能和媳妇一样喜欢靠前近窗座位的太多了,她从相中第二排靠窗被抢,到第三排第四排都没抢着,气的甚至就发狠说不去了……。而我喜欢挨过道出入方便的座位,一下手便抢到了第二排B座(挨过道),因想和媳妇坐同一排,就又放弃了。结果到第四排时等不及了,我就先确定了 4排B座。又安慰并帮着她一直抢到第九排A靠窗位置,心想到时候我和9排B换一下就行了。靠前靠后于我而言无所谓的啦!说这些也是想说明这次小五台山之行是多么的受欢迎,报名之踊跃,的确甚众!队长北斗只发了一次链接就差不多满员了。可行程确定了之后,闺女放假回来了,想去,得知消息的侄子也想去。于是又候补排队。好在天遂人愿,几天后,在出行前候补成功!于是乎,2025年7月19日,就在入伏前一天,小五台山金河口成行!一路无话,大巴车颠簸大约三个半小时到达金河口。</p> <p class="ql-block">  要下车时, 突然想起豫剧黑脸包公在《铡美案》里的一句唱词“旌旗钥铆耀光辉,我整冠束带离虎位。”哈哈,我不是去断案平冤,却也是要离虎位了!我这排队候补好不容易得来的座位怎么不堪比包青天的虎皮大椅子那么难得呢?一切只因了对此行的憧憬和期待。戏言勿怪啊!我且整理一下着装,以示对此行的敬畏和庄重!</p><p class="ql-block"> 一入山门凉便扑面而来!且不说景色如何,单就清凉而言可堪比清凉山—真的五台山了。可能小五台山之名也是因此而得吧!此清凉也因了河水穿行于峡谷中,水流撞击岩石声如鸣金,"金河"怕是因此而得名。水声潺潺中,行至峡谷深处岩壁陡然收紧。 <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巨斧劈开一道狭缝,只容天光一线漏入,这便是“一线天”了。穿行其间,石阶湿滑,岩壁沁凉,风从峡谷另一端灌入,裹挟着苔藓与草木的清新气息,呼啸声如虎踞龙盘的低吟。最窄处需侧身而过,不由得手抵石壁,耳贴岩石,而此时也仿佛与这山壁息息相连了。唯有敬畏与宁静于内心!小时候啊认为忘带作业是天大的事,高中时觉得考不上大学是天大的事,恋爱时分手是天大的事,工作时被领导批评是天大的事……。然而,如今再回首,那些曾经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早已跨越,曾以为无法接受的,也已坦然面对。而此时此刻能和这山石河水,沁凉岩壁心意相通感受自然,体会永恒才是最重要的。思想若此,必是有境界的了。</span>抬头望去,天空被挤成一绺细长的丝缎,浮云孕雨而低低掠过,仿佛触手可及。 <span style="font-size:18px;">忽而转角,天光骤亮,豁然开朗处,便见河床中满是色彩斑斓的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火山岩巨石,七彩石滩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这些石头经历了火山熔岩的炽热熬煎、矿脉物质的经年累月的渗透、流水不厌其烦的打磨才造就了现在绛红如晚霞,黛青似远山,淡黄若谷堆的色彩奇观。人生短暂,百年之后,你我皆无踪影。我们奋斗一生,带不走一砖一瓦;我们执着一世,穷极所能也不能如这斑斓彩石让后人瞻仰追思!那就不要争吵、不要伤心、更不要计较!抓紧时间去爱、去享受这稍纵即逝的美好,活在当下才是真呐!</p> <p class="ql-block">走走停停中,不知不觉中来到了金河寺。金河寺始建于北魏时期的佛教寺庙,现存部分遗迹。历经唐、辽、明多次修缮,曾为佛教禅宗重要道场,后因战火与自然侵蚀逐渐衰败,现存遗址仍可窥见当年香火鼎盛之貌。而今的寺院是2006年重建的,是在清代废墟基础上进行的,但规模远不及历史鼎盛时期。寺庙后是一座舍利塔,舍利塔左后是道㲀法师的一座石碑。据记载,<span style="font-size:18px;">道㲀法师</span>与金河寺是辽代佛教史上的重要联结。</p><p class="ql-block">又有民间传说金河寺最后的守寺人——了尘(1930-2002)民国战乱后唯一留守的僧人,文革期间暗中保护残碑,将经卷藏入黑龙潭石缝(2000年发现部分水渍文书)。晚年常坐七彩石滩上说"石头禅",留下俚语:"红石头是菩萨血,青石头是祖师骨,流水冲它千万遍,冲不淡心头佛"。闻此心头难免悲戚,无言中且只见寺院外的大石墙上“南无阿弥佗佛”……</p> <p class="ql-block">过了舍利塔再前行就到了金河谷底了,此时还不到十点,从河口到谷底差不多一个小时就走完了。个个皆感深不尽兴,午饭时间又尚早,于是一行人又折返奔塔林而去。金河寺塔林:得道高僧的灵骨归宿!看碑记塔林始建年代最早可追溯至北魏,现存多为辽、明、清三代遗存。 经战乱与自然侵蚀,现完整保存仅4座。登至最高处塔时已经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塔林位于金河寺西北侧山脊,海拔1820米,高出寺院建筑群约150米 ,约270度环形视角,东望寺院全貌,西瞰金河峡谷,北眺小五台主峰。而从塔林观景台俯瞰金河寺,更像是一场穿越千年的视觉史诗。全谷景致皆收眼底,不由得深感:幸甚至哉!幸甚至哉!幸甚之余也小憾,因为路尽,未敢跟随“铁腿”们开路攀岩登临塔林最高峰!不是担心上不去,而是害怕下不来。或许,登至最高处便不会有此番景色了吧!</p><p class="ql-block"> 人生无法重来,趁时光尚存,去爱你所爱,去追你所求,去享受,去踏遍万水千山!若问幸福是什么?其实很简单,仅九字:有家回,有人念,有饭吃!所谓岁月静好,不过家中一碗热汤,一灯长明而已!愿你我余生皆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