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上丹青》法海寺与毗卢寺壁画的对话《毗卢寺壁画展》(永济寺)3-1(2025年7月8号拍摄)

天浪星99

<p class="ql-block">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_____!</p> <p class="ql-block">近日北京石景山和河北石家庄两地的国宝壁画联动了!</p><p class="ql-block">永济寺首次开展</p><p class="ql-block">6月28日“壁上丹青——法海寺与毗卢寺壁画的对话”展览宣传日活动在石景山区永济寺举办。</p> <p class="ql-block">永济寺首次作为展览场所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此次展览选址的永济寺,距离法海寺200米左右,在物理空间上形成了法海寺与毗卢寺的对话,展览面向游客免费开放。展览时间2025年6月20日-10月31日每周二至周日 9:00-16:30(16:00停止入场,16:30闭馆)每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p> <p class="ql-block">同时展出曲阳北岳庙壁画、正定隆兴寺壁画、蔚县故城寺壁画等其他河北经典壁画作品,复刻作品与相关文创,为观众带来多重文化体验。</p> <p class="ql-block">京冀古刹,壁画联动</p> <p class="ql-block">法海寺壁画以“光彩炳耀”的皇家巅峰技法勾勒天工神韵,毗卢寺壁画则以“三教合一”的宏阔叙事展现人间万象,虽然两寺壁画风格不同但却共同书写了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辉煌篇章。</p> <p class="ql-block">展览结合永济寺建筑形制,1:1复原毗卢寺经典部位壁画120余组,辅以数字化展示手段,使观众能够清晰地了解壁画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名称:毗卢殿壁画</p><p class="ql-block">展品简介</p><p class="ql-block">毗卢殿内的壁画是中内外驰名的国宝级水陆题材壁画,壁画于明朝绘制完成,绘画面积122平方米,共绘制了人物508位。特点如下:(1)精心布局将508位人物分成122组,分上、中、下三层排列,每组均有清晰的标榜提名,而且人物都是对称布局的(东壁和西壁对称,东北壁和西北壁对称,东南壁和西南壁对称)。其中下层人物为主像,身材高大,整身像(身高在1.2---1.5米之间)和观者水平正对视线,画功讲究,均为精品之作。综观场面恢弘,气势磅礴,层次分明,布局合理。人物、层次之间空白用彩色祥云填补,还巧妙渲染了仙境的氛围。(2)画功精湛,采用了工笔重彩沥粉贴金技法。工笔画以线条见长,有十八描法。毗卢殿壁画中的人物线条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游丝描、兰叶描、折芦描、铁线描等笔法运用自如,变化多样,成功的把当风的衣褶,飘舞的裙带描绘的生动、传神。达到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人物造型精准,线描细腻匀称。(3)人物的局部大量运用了沥粉贴金工艺,因为沥粉贴金主要表现的是金属的质感,所以诸如武将的铠甲,菩萨侍女的头冠、耳环、发簪、法器,帝王腰间的玉带、手中的如意等等,均采用了沥粉贴金,使画面呈现一派逼真、立体、金碧辉煌的意境。(4)颜色运用大胆、艳丽,且至今依然鲜艳醒目,设色以朱红、石绿为主,配以石黄、黑、褐、蓝等(颜料主要是石色和矿物颜料以及一部分植物颜料)。使画面无比华丽、壮美。</p> <p class="ql-block">名称:西南壁壁画概述</p><p class="ql-block">展品简介</p><p class="ql-block">西南壁题记13组,绘有53身。与东南壁内容对称。下层:城隍五道土地众、五湖百川等众等。中层:往古后妃等众、往古宫人等众等。上层:面燃鬼王、启教大师。</p> <p class="ql-block">请欣赏下层人物﹣﹣往古贤妇烈女绘有六位女子,两名孩童。六位女子依次是:孝敬公婆贤惠的儿媳,她身穿绿色上衣,粉红色裙,孝也是贤的表现,寓意贤妇;还有忠贞不渝的烈女,着红衣绿裙;有贤淑德良怀抱、手牵孩童的母亲,绿衣素裙,表示生儿育女的艰辛和劳苦;守身如玉的节妇,着橘红衣墨绿裙等,总而言之,她们是受人尊敬的,是广大女子学习的典范,也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道德规范影响下的女子们的真实生活写照。</p> <p class="ql-block">请欣赏中层人物:往古后妃等众绘有三主两次,三位主要人物应为后妃,她们凤冠霞披,雍容华贵,气质非凡,端庄高雅,均双手合十一脸的虔诚。两位随从分别穿红、绿袍,同样双手合十,头微低似在行礼。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佛教博大、广泛的收纳性,无论身份的高贵、贫贱,年纪的长、幼等等,只要诚心向善,佛都以一颗博爱的心收为弟子。</p> <p class="ql-block">请欣赏中层人物﹣﹣启教大师与面燃鬼王启教大师与面燃鬼王是两组题记的壁画。其中启教大师这组绘有启教大师阿难尊者和两名俗家弟子共三人,启教大师阿难尊者为主像,阿难身穿绿色长袍,身披蓝红相间的袈裟,面如玉,表情淡定祥和,似在微笑,头后有绿色光圈,双手合十侧身而立。身后的两名弟子,绘画表现出他们一心追随尊者的虔诚形象。面燃鬼王这组壁画人物比较多,共绘九人,面燃鬼王的形象是青面獠牙,口吐烟火,赤发绿身,骨瘦如柴,周身缠绕绿色绸带,左手持法印,右手托着一个包子代表食物。之所以把这两组壁画合为一组介绍,是因为水陆道场的起源和面燃鬼王与启教大师有一些渊源。据佛经记载,阿难尊者在梦中遇面燃鬼王前来为自己和众饿鬼乞食,阿难尊者设水陆道场舍食物,救度那些饿鬼。所以水陆画里他们两位也是必须出现的。</p> <p class="ql-block">名称:西壁壁画概述</p><p class="ql-block">展品简介</p><p class="ql-block">题记30组,共绘133身。内容与东壁人物对称。下层:崇宁护国真君等。中层:六曹官典、十王等众等。上层:三灵侯等众、主山主树主水主花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展品详情</p><p class="ql-block">请欣赏下层人物﹣﹣崇宁护国真君崇宁护国真君就是关羽,崇宁护国真君此名号是宋徽宗封的,历朝历代的帝王对关公都有追封,到了清朝就把关公封为关帝了,和帝王平起平坐,而且封关公入宅是宅神,入学堂是圣人,入店铺是财神。此组壁画共绘四人,关羽居中,周仓、关平侧立两旁,关羽身后一偏将握青龙偃月刀,尽职尽责的守卫着关羽。</p> <p class="ql-block">请欣赏下层人物-﹣五湖龙神等众这组壁画共绘七人,五湖龙神为主角,还有两位龟、龙丞相出现在画面的右下方。五位湖神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五湖龙神人物队形安排呈折扇形,最前排的龙神为主像,身着红绿黄相间长袍,左手垂下握笏板,右手高抬于胸前做指引状,同时向右前方俯身扭头,似在对龟丞相交待着什么重要的事情,这位湖神的头部描绘的非常精细,把工笔画中线描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工笔画以线条见长,有十八描之讲,其中有兰叶描、折芦描铁线描、游丝描等。请看人物的发丝,用来画人物发丝的线描通常会用游丝描来表现,画中人物的发丝在作者的笔下表现的细腻,精细,富有毛发蓬松的质感,发根部的线略弯,发丝像真的从头皮里长出似的,整体的效果像将头发精心梳理了一番。听过一句话,叫朱唇皓齿,这位湖神的嘴唇和牙齿极为符合,朱红的嘴唇轻启露出一排洁白细小的牙齿,极富表现力。其身后有四位湖神面部肤色各不同,或白净或褐黑,神态各异或听或沉思,动作基本统一都双手握笏板。整组画面构图独特,画面饱满,堪称精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请欣赏下层人物﹣﹣药叉大将等众药叉大将又名散脂大将,是梵文的音译,译为密神。是北方天王八大将之一,管领二十八部众。这组壁画绘有四人,靠近题榜的两位大将头戴战盔,身披铠甲,一人握剑,一人执钺斧,两位大将身后分别站立两名随从,身着绿袍的随从褐黑肤色,面有三目,浓密的黑发自耳后拢起上扬,手握斧;身着红袍的随从面色褐红,腰挎剑,头昂起似在跟绿袍随从交谈。此组壁画人物的沥粉贴金工艺比较多,身着的铠甲,头盔,剑柄等,尤其头盔,让人伸手过去仿佛能摘下来似的。沥粉贴金的制作方法类似做生日蛋糕的裱花环节,把调好的粘稠的液体,装进一个容器中,记载较多选择的容器是猪的膀胱,也有许多其他材质,然后连接一个铜管儿或中空的植物的茎,握在手中,站在墙的跟前,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这种工艺的制作。因为沥粉贴金表现的是金属的质感,所以武将的身上居多。</p> <p class="ql-block">展品详情</p><p class="ql-block">请欣赏下层人物﹣﹣摩利支天菩萨摩利支天译为"光",是受人敬仰的保护神,据说她是一位难一见其身形的隐身菩萨,天神们都看不到她,更别说凡夫俗子们了。画中摩利支天菩萨独立成幅,说到菩萨人们不禁要问,菩萨是男是女,我们面前的菩萨像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答案,菩萨是女相男身,女相体现在她华丽的头饰和飘逸柔美的天衣以及美轮美奂的身影。男身则体现在她鼻下蝌蚪状地小胡须。她身上既有女性温柔的亲和力,也有男子的英武、伟岸的安全感,可以说是阴阳完美地结合体。菩萨身体两侧各四臂,其中六只手拿不同、金印、骷髅、莲花等作战兵器和法器,另两只手,合十于胸前。菩萨面如满月,坦胸赤足,双足踏在莲花上,臂裸露,胯部向左扭动,身体呈 S 型,妩媚中不失端庄,配以头上的旗幡招展和周身的祥云缭绕,衬的是满壁风动,人物恨不得呼之欲出。摩利支天是古代画家常画的题目之一,吴道子等著名画家都曾画过她。</p> <p class="ql-block">请欣赏下层人物﹣﹣帝释天菩萨帝释天是佛教中初利天之主是著名的护法神。他主要的职责是保护佛陀、佛法和出家人。画中的帝释天是一幅中国后妃模样,也是典型的女相男身的形象出现,她双手合十,凤冠霞披。在她身体的周围共有两位头戴黑色软脚噗头帽的女侍者和三位貌美的女子,其中两名女侍者着绿色长袍和红色长袍,帽上插花,分别执墨绿色和浅绿色团扇站立在帝释天左右。三位女子应为帝释天的三位夫人,最前边的夫人双手托花盆,回首低眉顺目向帝释天,帝释天身后还有两位夫人,一位夫人双手托红色宝盒,另一夫人执方顶幡盖。画面构图饱满,设色丰富,人物神态表情拿捏的恰到好处。堪为壁画中精品之作。</p> <p class="ql-block">请欣赏下层人物﹣﹣梵王等众梵王,全称大梵天是古印度婆罗门教三大尊神之一,也是佛教中二十诸天之一,位居诸天之首。主次共绘五人,一主四次。梵王居中,为主像,他头戴六梁冠,面色白净,饱满圆润,身着炫色天衣,腰系方正玉带,足蹬云头靴,左臂抬起放置胸前,右手平托莲花如意,神情俊朗。梵王左侧一个武士两个侍者,武士高举幡盖,两侍者和举团扇。梵王右侧立一俊美侍女,双手托花盘。</p> <p class="ql-block">名称:东北壁壁画详解</p><p class="ql-block">展品简介</p><p class="ql-block">请欣赏东北壁下层人物﹣﹣玉皇大帝这幅"玉皇大帝"颇具传奇色彩,传说是唐伯虎上京赶考时他亲手所画,而且还给毗卢寺旁边的村子起名叫"上京",取上京赶考之意。玉皇大帝这组壁画,共绘五人,玉帝居中心位置神像最大,其余四人排列两侧身形较小,其中:右侧侍女双手拖玉盘,盘中置青莲;身后一位侍女手执团扇;左侧侍女双手捧印;其身后有一武士,高举黄罗伞盖。玉帝王冠华服,神情俊朗,仪态庄重,双手于胸前执笏板,既有人间帝王之威严、又有道教尊神之秀逸。衣服设色以黄、绿为主,给人感觉淡雅脱俗、清新而庄重。线条则运用兰叶描和铁线描,使服装效果看起来飘逸、自然、流畅、动感十足,有种满壁风动的感觉。三位侍女,凤冠华服,面容清丽,仪态优雅。武士身材健壮,面孔赤红,神情专注。整组壁画主次分明,形象突出。同时飘动的衣带、高扬的旗幡,均用墨线勾出,如行云流水,衣带当风,加之云气飘渺,可谓出神入化。</p> <p class="ql-block">请欣赏下层人物﹣﹣扶桑大帝扶桑一词最早见于《楚辞》,汉以前,古书中出现的扶桑一般是指神木。扶桑大帝,也称东王公,东王公在中国民间传说中认为是男仙之首,主阳和之气,生于东方碧海。画面中的扶桑大帝为一白须老者,慈祥,和蔼可亲的样子。头后有圆光,双手握笏板。右前方一侍女,双手捧圆盘;左身后一武将双手执扇,扇中红、白圆点图案,意思为日月,暗喻人物身</p><p class="ql-block">份。</p> <p class="ql-block">请欣赏下层人物﹣﹣玄天上帝一般道观中都会供养,与青龙、朱雀、玄武合称道教四方神。玄天上帝的形象披发赤足,右手握剑,左手于胸前,双手紧握呈拳,结实有力,骨节分明,刻画出力与美的完美结合。身着铠甲,异常威武,面貌丰盈,头后有圆光。玄天上帝的铠甲,就是用了大量的沥粉贴金工艺。身上的铠甲呈现出强烈逼真的立体感。</p> <p class="ql-block">请欣赏下层人物﹣﹣天妃圣母等众天妃圣母就是民间广为流传信仰的海神妈祖。和众多神众不同的是妈祖历史上确有其人,是真实存在的。这组画像共绘三人,妈祖和两位侍女。妈祖居中心位置,双手握笏板,凤冠霞披,袖口花边黑底红花,高贵华丽。面目端庄秀美,眼神深邃,透着一种淡淡的神伤和忧虑,仿佛凝视远方的大海,在为那些航海者和渔民祈祷,保佑他们平安归来。身旁两位侍女身材娇小、灵秀可人,右侧侍女捧印,左侧侍女执伞扇。</p> <p class="ql-block">展品详情</p><p class="ql-block">请欣赏下层人物:四海龙王等众此组共绘有四位龙王,两位侍者,四名水兽海怪。四位龙王居中相互顾盼,神态各异,其中一位龙王做回首状与身穿墨绿色长袍的龙王在窃窃私语仿佛商量着什么,二王身后立一白衣文官,面目清秀,左侧一束发侍者执幡伞高举,左下有一扇贝海妖肩扛红珊瑚必恭必敬的候着;另一龙王双手紧紧持笏板,头部稍低面色凝重,心事重重的样子,左上方有一个周身绿色的水兽托红盘,盘中的夜明珠发出一道耀眼的强光,右下一个蟾蜍状的海怪双手托海螺容器,内有稀世珠宝,发出幽幽柔美的光线与画面上层的直光上下呼应;一位龙王是龙首人身,被安排在整组画面的最右侧,他双手托绿色宝瓶,瓶内插一支红珊瑚,头扭向左方怒目而视,仿佛对自己没被画成人首而愤愤不平,右侧身下一名水兽做随时待状。整组画面层次分明、结构紧密。设色艳丽,以朱红、石绿为主,加以黄的点缀和黑的搭配使整个画面大气十足,艳而不俗。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p> <p class="ql-block">展品详情</p><p class="ql-block">请看下层中间位置的﹣﹣往古忠臣良将共绘有四人。从画面中人物形象特征可以判断,文臣指姜尚姜太公、诸葛亮孔明,武将指秦琼、尉迟敬德,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姜尚:既历史人物姜子牙,相传辅佐周武王起兵讨伐商纣王,完成兴周大业。壁画中的姜尚为一慈祥的老者,高高的额头,慈祥和瑞的目光,飘拂的白须银发,一副现实世界中的老者风貌,可敬可亲,身体右肩可见一钓竿斜出,杆上缠绕鱼线,人物形象表现的极为细腻,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诸葛亮:身着深绿色长袍,神态中透着儒雅,双目中流露出智慧的光芒。画面中的诸葛亮形象一副智者大度的样子。秦琼、尉迟敬德:因二人对主忠心耿耿,武艺高强,又是老实忠厚之人,就被民间尊为门神,过春节时张贴在自家门上,看家护院。这组壁画题材选取的极有典型代表性,画面中的文臣儒雅持重,武将威武刚硬,把人物的个性勾勒得栩栩如生,形象逼真。</p> <p class="ql-block">请欣赏下层人物-﹣往古孝子顺孙这组壁画绘于"往古忠臣良将"左侧。共绘11人,内容选材于中国历史上二十四孝的故事,通过艺术的形象宣扬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画面中重点描绘了卧冰求鲤、戏彩于亲、哭竹生笋、为母埋儿、仲由负米等孝子故事。人物形态赋予个性特点,人物之间又互相顾盼、照应,组成一副和谐统一的孝子图。</p><p class="ql-block">请欣赏中层人物﹣﹣往古九流百家一切街市画面上共绘五人,其中一人肩挑日用小百货,右手握扁担,左手摇动货郎鼓,沿街叫卖。他眉头紧锁,嘴唇微张,似在吆喝着招揽顾客,神情中流露出一种期盼的神情。小商贩身后一人建筑工匠,双手紧握工具,身材高大魁梧,嘴唇紧闭,表现出一副倔强好胜的神情,反映了建筑工匠劳动的繁重,生活的艰辛。这组画人物身份不同,形象各异,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封建社会下城市下层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一幅反映现实生活的风俗画。</p> <p class="ql-block">展览结合传统艺术与科技手段,让现场观众能够近距离感受到明代宫廷技艺与民间匠心的碰撞与交融。</p> <p class="ql-block">请欣赏中层人物﹣﹣六丁神女六丁与六甲将军合称六丁六甲,他们以十二时辰命名。都为天帝所役使,能行风雷,制鬼神。画中六位神女,统一着装、统一发饰和头饰,统一配宝剑,神女们各自握剑或轻轻舞动,或拿在手中把玩,或将剑悬挂于腕上,或横放于胸前。姿态各异,是画面看起来十分饱满。神女们个个秀美无比,端庄典雅,让人赏心悦目。神女们头上的发簪、耳环,腰间的玉玉带,衣服的花边,立体突出,这就是沥粉贴金的效果。此组人物的沥粉贴金细腻、精致,保存完整。</p> <p class="ql-block">请欣赏中层人物﹣﹣十六高僧等众和东北壁的十六高僧遥相呼应,各八位,组成十六位高僧罗汉。此组高僧罗汉,队伍排列非常有序,人物分三排,身体朝东而立,最前排绘有一名罗汉引领,罗汉身穿袈裟,双手合十,侧身,朝东;第二排会有四人,一字排开。</p> <p class="ql-block">展览所在的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曾是驼铃声声的京西古道,如今已蜕变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北京最美街巷”。</p><p class="ql-block">漫步其间,不仅能感受法海寺、承恩寺等多家博物馆的历史文脉,也能探访法海寺壁画艺术馆等科技赋能文化遗产的创新场景,更能体会到潮流美食、时尚文创与城市烟火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