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八一建军节而作

昆仑山雪莲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进机房</p><p class="ql-block"> 覃华</p><p class="ql-block"> 2025.7.20</p><p class="ql-block"> 四月的新疆,春的脚步似乎格外迟缓。明明已过惊蛰,大地却仍被厚厚的冰雪牢牢锁着,凛冽的寒风卷着雪粒,像无数细小的冰刃,刮在脸上生疼。这样的天气里,室外呵气成霜,屋檐下的冰棱能垂到半人高,连空气都仿佛冻成了固态,吸进肺里带着刺骨的凉意。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我们的故事,伴随着冰天雪地里那股不服输的韧劲,悄然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新兵连训练结束,我们六位女兵分到二中队后,我们便投入到了紧张业务训练中。李队长反复强调,作为特种部队的航天兵,过硬的业务能力是完成任务的基础,因此我们系统学习了无线电基础、电工基础和数学知识——数学从初中、高中一直学到大学内容,电工和无线电基础也涵盖得十分完整。通过这些课程,我们对相关业务有了大致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基础课结束后,我们六个女兵在付分队长和李班长的带领下,走进了期盼已久的机房。一进门,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红灯亮、绿灯闪,还有白的、黄的指示灯,像天上的星星在眨眼,瞬间让人感受到科学的神秘与新奇。分队长还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多普勒设备的使命,提到毛主席“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的评价,在那个年代,这番话无疑像“洗脑”与开窍,让我们深深意识到:作为第一批进入220部队的女兵,父辈是跟着共产党和毛主席打天下,建立新中国的子女。我们即将成为多普勒机房的操作手,参与前人从未做过的伟大航天实验。那份自豪与兴奋,一直鼓舞着我们日后铆足劲学习和工作,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好好学、快点掌握设备,早点上机,成为合格的操作手。</p><p class="ql-block"> 随后,分队长和班长继续带领我们深入熟悉机房。我们接触到的多普勒接收机,核心任务是记录卫星在空中的轨迹:通过数字电路与计算机对接,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码传送给计算机。当时国内有多个卫星观测站,各站监测到的卫星轨道数据汇总后,就能联合形成卫星在空中的完整轨道。</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进机房时,设备启动的瞬间让我们记忆犹新:红灯、绿灯、白灯交替闪烁,示波器上跳动着电波纹,新奇感扑面而来。我们从了解设备方框图入手,逐步掌握具体线路图,再进行实操训练。我最初是接收机操作手,后来又调到天线操作岗,两台设备(一台主机、一台备用机)在执行任务时都要开机,一旦主机出现问题,备用机需立即衔接,任务责任重大,我们每次操作都格外谨慎。</p><p class="ql-block"> 这段军旅生涯,因这份特殊的使命、难忘的经历,以及在新疆四月冰天雪地里淬炼出的坚韧,成为了心中永远无法磨灭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疆字220部队招的第一批女兵,我们6位女兵加入航天牧星人行例</p> <p class="ql-block">和女兵排长合影</p> <p class="ql-block">二中队女兵参加南疆军区运动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军中姐妹</p> <p class="ql-block">姐妹们天天读</p> <p class="ql-block">和付分队长合影</p> <p class="ql-block">二中队6位女兵,是单频多普勒的操作手。</p> <p class="ql-block">姐妹</p> <p class="ql-block">姐妹学毛选</p> <p class="ql-block">在部队的办公大楼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三中队机房楼门前合影,是双频多普勒的战友们</p> <p class="ql-block">二中队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姐妹们</p> <p class="ql-block">天线</p> <p class="ql-block">我和王帅母合影</p> <p class="ql-block">七绝·使命在肩</p><p class="ql-block"> 卫星轨迹细追寻,</p><p class="ql-block"> 数据传输意义深。</p><p class="ql-block"> 操作谨慎责任重,</p><p class="ql-block"> 航天路上守初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