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山远征 哈巴探秘 (之一)

追梦神游

<p class="ql-block">  2025年6 月14日,三五九旅后代三十人从哈尔滨长途跋涉赶赴密山,就是为了祭奠79年前(1946年)为解放密山而牺牲在这里的父辈的战友们。</p><p class="ql-block"> 这支队伍是来自延安的三五九旅南下第二支队的将士们。1945年6月,三五九旅南下第二梯队正式离开了延安,原计划南下追随第一梯队,与之会合,争取在南方建立新的根据地。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世界正式宣布投降,惊天的喜讯彻底改变了党中央的作战计划,迅速决定身处河南新安县的三五九旅南下第二支队停止南下,并立即奉命全速北上,直奔东北,为收复东北广大地区,与国民党展开了殊死的战斗。</p><p class="ql-block"> 三五九旅首先解放了哈尔滨、佳木斯等地,并在四野的直接领导下,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战斗。这支部队于1946年6 月22日解放了东安市(现密山)。 为纪念这支从延安南泥湾出发到东安地区的解放斗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在东安地委提议下,在市中心竖立起一座详细记载这支部队在革命斗争中的光辉战斗历程,记录下为国捐躯的烈士门的英名和职务。</p> <div>密山市烈士陵园</div> <p class="ql-block">  密山市烈士陵园平面示意图</p><p class="ql-block">密山市烈士陵园简介</p><p class="ql-block"> 为了纪念缅怀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等历史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中共密山县委、县政府在密山城区东北郊建立了密山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 1946年6 月22日密山解放,密山烈士陵园于当年始建形成。1955年,为了纪念为国捐躯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密山县委、县政府与密山康复医院共同对烈士陵园进行了扩建。1994年4月,密山市委、市政府对烈士陵园进行了修缮。密山烈士陵园占地面积35688.4平方米。陵园内建有三五九旅烈士纪念塔、抗美援朝烈士纪念塔,以及抗联四军军长李延平、副军长王光宇、抗联四军一师师长杨太和、抗联五军二师师长傅显明、抗联八军一师政治部主任金根、抗联四军二团团长张奎、密山游击队队长朱守一等烈士纪念碑。陵园西侧建有80座烈士墓,安葬各个历史时期革命烈士615人,</p><p class="ql-block"> 2024年经市政府九届三十四次常务会议研究, 确定烈士陵园为县级纪念设施。密山烈士陵园是我市共产党员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密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p><p class="ql-block">二0二四年九月 </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活动 (6月15日 8:00 )</p><p class="ql-block">一. 烈士陵园(三五九旅烈士纪念塔祭奠活动) </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旗手和准备敬献花篮的礼兵已经准备就续,只等待前行的号令。</p> <p class="ql-block">  全体团员手持菊花,面对纪念碑, 大家围成一个半圆,向纪念碑致注目礼,虽然我们来自祖国各地,从珠海、深圳、广州、南宁、龙山、江西、到太原、北京。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为父辈的战友们、革命的前辈们敬献上一束英雄花。</p> <p class="ql-block">  全体团员再次手持菊花,围站在纪念塔的正面,和纪念塔提前合影一张,队伍的背后高高飘扬着三五九旅后代的红旗。</p> 祭奠活动正式开始,首先六名礼兵迈着整齐、庄重的步伐,伴随着哀婉的音乐,抬上来一大两小三个花篮,这是密山市委为我们这次祭奠活动做的准备工作, 以表达他们对革命烈士的崇敬和对我们心愿的尊重。很感激市委的大力支持。<div><br></div> 战士们列队在烈士纪念塔正面,三个花篮庄重地摆放在纪念塔的正中央,花篮上的飘带有密山市文旅局、三五九旅后代敬挽等字样。<div>  该纪念塔的正面是毛主席的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左侧面顶端是地委书记吴亮平题词,底部是九旅政委晏福生题词;右侧面顶端铭刻着纪念塔的名称,碑文在正中央,底部是旅长刘转连的题词。背部顶端是九旅政治部主任何宣太的题词,底部是副政委李信的题词。</div> <p class="ql-block">  密山市文化和广电旅游局王志鹏局长与侯兵教授亲切握手,预祝我们此次来密山的祭奠活动举办成功。</p> <p class="ql-block">  甘仁荣(甘祖昌之女)和我分别代表三五九旅南下第一支队和第二支队的子弟们上前整理了花篮飘带。我们感到很荣幸,感觉到我们和烈士们的心更近,更亲了。 </p> <p class="ql-block">  全体团员面对纪念塔正式列队,手捧黄色菊花,静候纪念塔祭奠活动的启动。密山市的各级领导及工作人员,也和我们一起排队,场面十分严肃,认真。 </p><p class="ql-block">  我们远道而来,满怀恭敬之心,就是要亲自为革命战争中牺牲的将士们献上一束花,代替我们的父辈及兄弟姐妹们表达我们的崇高敬意。</p> <p class="ql-block">  王志鹏局长主持这项活动,首先他致词,对我们远征奔赴密山的行动表示欢迎和敬意。</p> <p class="ql-block">  他说:”尊敬的三五九旅后代回访学习团各位老师、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胜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东北民主联军第三五九旅解放密山79周年。今天, 我们怀着无比崇敬与激动的心情, 热烈欢迎回访学习团各位老师回到密山,这片承载着厚重红色记忆的热土!·并在这里隆重祭奠从延安南泥湾出发, 到东安(密山)地区解放牺牲的三五九旅烈士先辈。</p><p class="ql-block">  1946年,三五九旅将士们从延安出发, 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解放了密山, 用热血与生命开辟了新的天地。“三五九旅烈士纪念塔”矗立至今,正是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不朽见证,铭刻着先辈们的英勇与奉献!</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密山人民始终铭记三五九旅的功绩,将红色精神融入血脉,传承至今。如今,各位踏着先辈的足迹归来,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红色基因跨越时空的对话。</p><p class="ql-block"> 下面有请三五九旅717团一营营长侯双禄之子,侯兵大校致辞,并带领宣誓。”</p> 侯兵带领大家,举起右手,庄严宣誓:<div>坚承遗志、吾辈当先;</div><div>铭记历史、赤心向党;</div><div><div> 勇担使命、百炼成钢;</div><div>九旅后代、不负山河;</div><div> 砥砺奋进、再续华章;<div> 吾心昭昭、日月可见;</div><div> 赤胆忠魂、永志不忘! </div></div></div> 在侯兵大校的带领下,全体团员,以及密山来参加活动的各路人员和我们一起高举右手向已经牺牲的九旅先辈们、向密山的父老乡亲们庄严宣誓,我们是九旅的后代, 一定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p class="ql-block"> 全体团员依次给纪念塔献花,表达我们的哀思与崇敬,当地的官员和王志鹏局长一样,随着我们的队伍恭敬地向纪念塔献花。</p> <p class="ql-block"> 我们再次簇拥在纪念塔之下,与敬献的花篮一起合影,这些照片将是我们永生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  献花结束后,几位女团友不约而同地排在纪念塔的前面,在毛主席的题词前合影一张,这是鞭策我们前行的誓言,我们不忘自己的来处,更懂得我们的使命:九旅后代、不负山河;砥砺奋进、再续华章!</p> <p class="ql-block">  终于和纪念塔合影一张,实现了我九年以来的夙愿。</p><p class="ql-block">  2016年,由于个人原因, 我没能和九旅后代来密山。为此,我心中留下了遗憾,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来一趟密山,祭拜父辈战友们的英灵......</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为人民而死 虽死犹荣”的题词铭记在心,他们是我们的行动楷模,是我们永生的榜样。</p> 底座上是朱德的题词:为全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 纪念塔的右侧顶端上部有两面交叉的红旗(党旗和五星红旗),<font color="#333333">以及</font>镌刻有“东北民主联军第三五九旅烈士纪念塔”黑色塔名。<div><div>中部:碑文</div><div>下部:旅长刘转连题词</div></div> <p class="ql-block">碑文如下</p><p class="ql-block">敬爱的烈士们:</p><p class="ql-block"> 你们为了光复祖国的山河为了人民的民主自由为了东北三千万人民的解放为了党的事业你们在同蒲路上在豫北在四平在南满和北满的的各个祖国原野上以你们革命的英雄主义的勇敢行动打击了法西斯日寇蒋介石的凶焰消灭了汉奸特务土匪安定了民主你们的血肉换来了祖国的光复换得了人民的自由民主在四万万五千万人民的解放事业上写上了光荣的一页你们的牺牲是无尚光荣的</p><p class="ql-block"> 现在中国法西斯头子蒋介石撕毁了政协协议在帝国主义积极支持下疯狂继续扩大内战屠杀中国人民阻碍中国人民民主自由的实现解放中国人民的伟大任务还摆在我们的前面你们虽然已经英勇牺牲了我们后来同志决心继承你们的遗志秉承你们的勇敢杀敌为民主为自由为人民彻底解放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牺牲精神而坚决奋斗到底直到中国法西斯蒋介石的最后毁灭中国的独立民主自由彻底实现安慰你们的英灵</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烈士们你们的血不是白流的将在你们的鲜血上呈现着独立自由民主之花烈士们你们安息吧</p><p class="ql-block"> 旅长 刘转连 副旅长 谭友林</p><p class="ql-block"> 政委 晏福生 副政委 李 信 全体指战员敬立</p><p class="ql-block"> 主任 何宣太</p> 底座上是旅长刘转连的题词: 你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 在左侧面顶端部有两面交叉的红旗(党旗和五星红旗),下面是地委吴仁衡(吴亮平)书记的题词,塔身上铭刻着牺牲烈士的姓名及职务。吴亮平书记的题词内容如下: 地委书记吴亮平(吴仁衡)题词:为创建根据地而牺牲 虽死犹荣 底座上是九旅政委晏福生题词 :为国捐躯 纪念塔的背面顶部有九旅政治部主任何宣太的题词。塔身上铭刻着牺牲烈士们的姓名和职务,底座上是副政委李信的题词。<div><br></div> 九旅政治部主任何宣太的题词:中国人民永不会忘记你们消灭日寇光复祖国为人民翻身而战的功绩 底座上旅副政委李信的题词:为民族为人民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不愧为中华民族优秀子孙 <p class="ql-block"> 看到父亲高高在上的亲笔题字,心中激动不已。2005年前后,整理父亲的回忆录时,看到他记录的有关密山三五九旅烈士纪念塔的始末,密山党史办陈兴良主任正好给我们也提供了他收集的有关当年九旅领导班子人员和纪念塔的照片,我如获至宝,暗下决心一定要去密山,既能祭拜父亲的那些为革命献生的战友们,又能瞻仰父亲及其他首长们的亲笔题词。</p><p class="ql-block"> 现在,此时此刻的我终于如愿以偿了,二十年的等待才最终实现夙愿,心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最清楚。 </p> <p class="ql-block"> 目前,密山三五九旅烈士纪念塔仍然默默耸立在密山烈士陵园内 , 它是三五九旅这支英雄部队唯一以旅为建制面向全国人民的历史丰碑。它告知全国人民这支来自延安的部队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他们的足迹不仅踏遍祖国的西域新疆、还涉足祖国的东北广大地区,从解放哈尔滨、佳木斯、沈阳,丹东等城市,直至祖国的最南方广州等地,且边战斗,边把革命的火种,撒在祖国的各个区域,使九旅的革命火种得以发扬光大......,九旅的后代们皆为兄弟。</p> <p class="ql-block">二 . 捐赠仪式 (6月15日 9:30)</p><p class="ql-block">  我们为密山纪念馆准备了十八份文献资料和历史照片,其中许多没有机会来密山的九旅后代委托我们捐赠他们父辈的资料,诸如:吴德峰之女吴持生大姐、周仁杰之子周刚、郭鹏之女郭离南、袁福生之女袁军、左齐之女左凌、颜德明之子颜凡强等都将自己父辈的资料委托我们团友捐赠给了纪念馆。我们来密山的团员诸如:甘仁荣、林戈、赵希阳、陈青、周晓平、李侑品、贾宪生和我都各尽所能给纪念馆提供文献资料,以尽我们九旅后代的心意,用实际行动来颂扬三五九旅的丰功伟绩。</p> 捐赠活动在东老航校纪念馆门前举行,在大门前竖立一块巨大的捐赠图版,上面写到:三五九旅后代回访学习团文献捐赠仪式。 <div>我们准时列队在会场的下方,静候捐赠仪式的开始。</div> <p class="ql-block"> 密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文献局周元龙局长主持活动,他说:尊敬的三五九旅后代回访学习团各位老师、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 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相聚在密山市东北老航校纪念馆,共同见证密山回访学习团捐赠革命历史文献仪式。东北老航校于1946年3月1 日成立。8月迁至密山,并在密山经历了三年零四个月的艰苦历程,是人民空军诞生、发展和走向强大的重要标志。东北老航校作为人民空军的摇篮,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白手起家,以“马拉飞机”、“酒精代汽油”等壮举,为新中国航空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书写了中国航空史上的传奇篇章。</p><p class="ql-block"> 今天,密山回访学习团各位老师,怀着对先辈的深切缅怀和对历史传承的责任感,向东北老航校纪念馆捐赠父辈的历史文献资料。这些文献承载着珍贵的历史记忆,是研究革命历史的重要史料。</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谨代表东北老航校纪念馆,向捐赠者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感谢你们的无私奉献,让这些珍贵文献有了最好的归宿。相信这些文献将激励更多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 下面进行捐赠仪式第一项:有请三五九旅政治部主任何宣太大女儿何额红老师致词。</p> 在这么严肃的场合,我首先对密山市政府、市文旅局及密山市老航校纪念馆对我们到密山回访学习给与积极支持和热情接待表示由衷的感谢。我们这次出行的目的就是要祭拜三五九旅的老前辈们在七十多年前,为解放这片国土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我们终生学习的楷模。同时我还介绍了这支部队的传奇历史,即在中国解放战争初期,有两支部队在不同的地域同时采用三五九旅这个部队番号的历史事实。一支是由王震领导的由南下北返,又返回延安的三五九旅南下第一支队,后来又随王震进军新疆的部队;另一支是曾留守延安,比第一支队晚近一年出发南下,在日本投降后,即刻停止南下,改道北上,经过山海关直插东北的三五九旅南下第二支队,就这样两支打着同样番号的部队纵横战斗在祖国的大西北和东北广大地域,并且屡建战功,这在军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奇迹。我们为前辈们这样的战绩感到骄傲与自豪。 <p class="ql-block"> 捐赠仪式开始时,纪念馆王洪悦馆长特意准备了一块捐赠牌,上面表注着:三五九旅后代回访学习团捐赠革命历史文物资料18件(套)。有这个捐赠牌,就无需捐赠者一个个上台捐赠物品了)。王馆长手持所有的捐赠证书,我和馆长在台上正式交换了手持的物品,捐赠活动就正式完毕了。</p> 我接过来全部证书, 并代表所有捐赠者向纪念馆表示谢意。 <p class="ql-block"> 在这块捐赠图板上, 我认真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给密山纪念馆留下自己的墨宝。虽然字不好看,但是我的崇敬之心都凝结在一笔一划之中。</p> 全体团员都签了字,这是密山市政府对我们的尊重和关爱,我们很感动。 全体团员在台前集体合影留念。 最后,密山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王志鹏局长(中间者),文物局周元龙局长(左四)和密山老航校纪念馆王洪悦馆长(右四)和我们全体团员一起合影留念。 <div>三. 参观密山老航校纪念馆</div><div> 捐赠活洞结束后, 我们集体参观了老航校纪念馆,受到了深刻地革命传统教育。本图片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该纪念馆的基本情况。内容如下:<br></div><div>1.项目名称 密山市东北老航校(旧址)纪念馆建设项目<div>2.项目建设单位 密山市博物馆 </div><div>3.项目地点 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旧址(密山市第四中学)</div><div>4.项目维修改造内容 </div><div> 本项目由三部分组成:省级文物建筑(东北老航校旧址)保护性修复;东北老航校纪念馆升级建设;航空纪念园建设。改造建筑单位建筑面积2439.28平方米。</div></div> <p class="ql-block"> 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旧址</p><p class="ql-block">东北老航校旧址(密山市第四中学)</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了东北老航校博物馆,了解了中国空军的创建多么的不容易。 </p><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 我党我军在长期革命战争年代,由于没有空军,饱受了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空中强盗的欺侮,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下,许多同志牺牲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了惨重损失。全军指战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多么盼望有我们自己的空军!</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刚刚胜利结束,党中央预见到被日本帝国主义占据多年的我国东北地区会留下一些机场,工厂和飞机。当即决定利用这一条件在东北创建航校。刘少奇、任弼时同志亲自召见延安航空研究小组负责人,传达中央决定。中央组织部迅速选派干部开赴东北筹建航校。党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等先后对建立航校给与了具体指示,鼓舞了建校人员的斗志,明确了建校方向。</p><p class="ql-block"> 东北老航校的建设者们, 带着中央的嘱托,以高昂的革命热情,在炮火硝烟的战争环境中,创办了我党、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p> <div>  第一批:1924年,中共派共产党员刘云、冯飞万、 郭一予等人和进步青年唐铎、东航空学校第一期学习飞行。<div>  第二批:选派共产党员常乾坤、徐介藩、李乾元等人赴广东航校第二期学习飞行,1926年5月派他们去苏联学习航空。同年刘云等人 发展唐铎、王翱、王勋家入中国共产党。</div></div><div> 第三批:1927年4 月,选调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新疆边防督办航空队党团员王弼、岳少文、蒋余材、罗国器、饶均等12人进苏联空军航校和地勤学习。</div><div> 第四批:1935年9月,从在苏联学习的中国学员中选派共产党员刘风、王连、李凡、王春、刘武、孙毅卿等7位进入苏联契卡洛夫航校学习飞行。郑德同志于1930年入广东航校学习,1935年入党。左起:刘云、冯达飞、王叔铭、王翱、万鹏、袁政、郭予如、唐铎、朴泰下、金震10名进步青年被选送广东航空学校。</div><div> 第五批:1936年-1938年前后,中共地下党安排魏坚、吴恺、梁帮和、杨劲夫、张开帙 、郭佩珊、顾光旭等人秘密考入国民党成都、南昌、中央航校学习飞行和航空机械。</div><div> 第六批:借窼育鹰。1938年2 月,从延安抗大挑选4名、摩托学校选派14名八路军干部和西路军余部25人,共计43人,进入新疆军阀盛世才的航空<i></i>队学习航空技术。</div><div> 第七批:在以后的各个不同时期还陆续派出或吸引进步国民党笕桥航校旧址青年参加国民党各个航空学校学习航空。</div> 我党与一九三八年派往新疆学习航空的干部<div>前排左起:安志敏 朱火华 陈熙(马明方 张子意 方志纯)李奎 周昭光</div><div>中排左起:陈旭 刘宗慧 刘子立 陈御风 周立范 严镇 吕黎平 胡子昆 黃思深 赵群 方子翼 杨一德 方华</div><div>后排左起:(从略)</div><div> 我党于一九三八年派往新疆学习航空的干部,在一九四一年被军阀盛世才监禁,度过了四年多的铁窗生活。在重庆国共谈判期间,经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极力营救,在屈武将军协助下获释后,于一九四六年七月回到延安。同年九月到达安东(密山)参加建校工作。</div> 航校的诞生<div> 抗日战争刚刚胜利结束,党中央预见到被日本帝国主义占据多年的我国东北地区会留下一些机场、工厂和飞机,当即决定利用这一条件在东北创建航校。<div><br><div><br></div></div></div> 白山黑水聚天兵<div>  建校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其中有我党早期培养的航空干部;有八路军新四军、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选派的干部;有新招收的青年知识分子;有汪伪和国民党空军起义人员; 还有广集人才,团结建校收编的日本航空技术人员。他们从全国各地汇集东北, 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创建航校的艰苦历程。</div> 讲解员为我们数十名参观者认真讲解,把空军老前辈们的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事迹介绍给我们, 让我们很受教育,很受感动。 我们认真学习,对前辈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上图:一九四五年九月是十月间,中央组织部从延安航空研究小组、抗大机械工程班、中央自然科学院、俄文学校等单位选调三十多名干部赴东北创办航校。他们多是我党早年培养和储备的航空干部或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人,他们是:王弼、常乾坤、刘风、王连、吴恺、许昌裕、熊焰、魏坚、张开帙、顾光旭、许景煌、胡华钦、欧阳翼、谢挺扬、郦少安、张成中、杨劲夫、张仲铭、刘玉堤、吴元任、马杰三、孟力、李汉、林征、龙定燎、陈然、邵来、高鹰、王麦林、李淑芳、李成福、沙来、陆夫等。<div> 下图:一九四五年十一月起,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先后选派二十多名干部参加建校工作,他们是:黄乃一、张宝中、张凤岐、顾磊、白平、姚俊、李熙川、张培根、张清贵、刘西科、李连富、张乃康、蒋金庭、蒋天然、马文、赵凯、周兆平、李东流、王朝刚、薛少卿、杨大伦、王智涛、张孔修、龚友源</div> 新四军选调部分学员<div> 1946年11月,新四军选调100人入校,其中有:郭浩、张执之、杨扶真、陆汀、胡溪涛、姚长川、金山、王健、郑国龙、杜国光、方飞、徐振东、董平波、董兴、郑刚、范辉、施谛......</div><div> 1946年6月,山东大学六十多人开赴东北, 其中选调王海、邹炎、戚洁、夏元谦、吕延浩、李杰等六人入航校。</div> 国民党空军起义人员<div> 1946年6 月26日,国民党30万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当天,刘善本驾驶国民党空军第八大队530号B-24轰战机从成都飞抵延安,反对内战,宣布起义。起义机组成员中,刘善本、张受益、唐市耀、唐玉文加入革命队伍,全部参与东北老航校建设。</div> 我们在展厅内,不仅认真听讲解员的介绍,还主动参阅学习展板上的各类资料文献。 <h3> 回顾东北老航校的诞生 伍修权<div>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党中央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阶段过去后时局发展的方向,决定争取东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同时估计到日本在东北盘踞多年,修了很多机场,有航空工厂,有飞机,这对我们兴办航空事业是个有力条件。因此,中央决定把我党多年培养和储备的一些干部派到东北去,设法创办航空学校,为建立空军培养干部。</div><div> 1945年9月18日,我与彭真、陈云、叶季壮等同志到达沈阳。在组成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简称“东总”)领导机构时, 中央任命我担任参谋长,并负责航校筹建工作。 </div><div> 十月上旬的一天,“东总”接到曾克林部报告,他们在凤凰城、连山关依稀地区,受降了一支三百余人的日军部队,已 查明是一批航空技术人员,领头的是林迩一郎,等待处理。经与彭真等领导同志商议,决定争取他们为我办航校服务。</div><div> 为使这些日本航空技术人员了解我们的政策,消除顾虑,彭真同时决定把林迩一郎等人招到沈阳,由我出面谈话。我对他们讲明了我党战后对待日本战俘的基本态度和政策,指明日本侵华战争是少数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挑起的,侵略战争的责任应由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承担,对一般日本军人我们加以保护。 通过晓以大义,直接了当地要求他们留下来,为我们训练航空人员。同时答应对他们不以战俘身份对待,改善生活待遇,安排好他们的家属,条件具备就尽早让他们回国。这次谈话中还有个小插曲,林迩一郎要我把随身携带的一支勃朗宁手枪送给他做纪念。我在短暂而复杂的思考后,采取了“用人不疑”的态动,将手枪亲自赠与他,这使林迩一郎和他的同伴们深为感动,纷纷表示愿为我们办航校出力。随即把他们安排到奉集堡等机场。</div><div> 这时,首批从延安出发的刘风、蔡云翔等五人到达沈阳,东总便派他们去领导组织这批日本航空技术人员搜集航材修理飞机。随后“东总”又排出几名干部参加工作,成立了“沈阳航空队”。11月份,东北局又派黄乃一任航空队政委。</div><div> 为加强对创办航空事业的领导,东北局决定成立航空委员会,由我任主任委员。 我按照彭真同志关于筹办航校的一些想法,找黄乃一、刘风等人研究确定急待进行的几项工作:一是组织人员赴南满各地搜集和修理飞机航材;二是初步决定办校任务、方针、招生、训练等问题、三是把起义人员、日本航空技术人员团结组织起来,按我军办法,实施管理教育,开展工作。</div></h3><h3> 不久,从延安出发的另两批干部陆续到达东北,又从抗大山东分校挑选了一百多名航空学员。1946年1月1 日,在通化成立“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在东北局、”东总“的领导下,建校准备工作高速度的进行着。<br> 经过艰苦的搜索、运输工作,得到了残破不全的各式日式飞机四十余架。当时估计其中三十余架可修复使用。常乾坤、王弼等已全部到达航校,在编人数已近五百人。“东总”下令于1946年3 月1日,成立“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h3><div> 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终于诞生了。在那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中,赤手空拳在很短时间内办起了一所航空学校,这是多么值得庆贺啊!数十年间, 我也常常念及那些老航校的创业者们,以及曾给我们帮助的日本朋友, 我深深地感激他们。</div> <h3></h3><h3> 伍修权的题词(1986年4 月)</h3> 继承和发扬东北老航校光荣传统 加速空军和航空事业的现代化建设 航空总队成立时搭制彩门<div>成立航空总队</div><div>总队长:朱瑞(兼) 政委 :吴漑之(兼)</div><div>副总队长:常乾坤、白起、林弥 一郎</div><div>副政委:黄乃一、顾磊</div><div>政治部主任:白平</div><div>民航队队长:蔡云翔、 政委:刘风</div><div>教导队队长:刘风、 政委:陈乃康</div><div>学生队队长兼指导员: 姚俊; </div><div>副队长:李熙川 </div><div>副政治教导员: 张凤岐</div> 1947年春, 东北老航校部分领导在东北(密山)合影<div>左起:校长常乾坤、副政委 黄乃一、副政委顾磊、政委王弼、</div><div>政治部主任白平、第一政委马文、副校长刘善本</div> <p class="ql-block"> 副校长常乾坤在《星火》杂志上的题词。</p><p class="ql-block">“只有彻底剔除旧思想意识的人才能成为真正建立人民空军基础的青年。”</p> 开国大典空中受阅的飞机编队序列 <div> “空四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 毛泽东 10月2 日”</div> 四师长方子翼率领的空四师在抗美援朝作战中, 积极参加大规模空战,勇挫强敌,取得了重大战果,上为毛主席1951年10月2 日在一份关于空四师作战情况报告上的批语。 东北老航校军装<div>空军六航校五团气象台立功授奖证书</div><div>东北解放纪念章</div> <div> 老航校四次大搬迁</div>1946年3 月1日东北老航校在通化成立<div>1946年4 月航校由通化搬到牡丹江<br><div>1946年11月航校由牡丹江搬到密山</div><div>1948年3月航校由密山搬回牡丹江</div><div>1949年3 月校部由牡丹江迁到长春</div></div> <div>新建学校 主要领导干部 飞行人员 机务人员</div><div>第一轰炸学校 刘善本 吴恺 张毅 周兆平 21人 21人</div><div>第二轰炸学校 刘风 龚友源 龙定燎 20人 20人</div><div>第一驱逐学校 陈熙 杨大伦 姚俊 9人 18人</div><div>第二驱逐学校 吕黎平 袁彬 尹安澜 8人 12人</div><div>第四驱逐学校 安志敏 赵群 10人 20人</div><div>第七航空学校 魏坚 黎明 张培根 刘西科 10人</div><div> 1949年7月,党中央决定建立空军,并组建一批新航校。根据中央决定,空军司令部于1949年11月中旬,令老航校将技术骨干分配到两个轰炸学校、四个驱逐学校及相继新建的第七航空学校。并指定各新建航校的主要带队干部。</div> 中央军委航空局主要领导干部<div> 局长 常乾坤 :作战教育处 处长方槐 </div><div> : 航天处 处长蒋天然 政委朱火华</div><div> : 民航处 处长油江 </div><div> 政委 王弼 : 航管处 处长安志敏</div><div> :政治处 副主任刘德深</div><div> :秘书处 主任王涛 </div><div> :情报科 韩志明 </div><div> :供给科 伊琦</div> 毕业各类学院人数<div> 飞行员: 126人 领航员 : 24人 机务人员:322人</div><div> 通讯人员:9人 仪表人员: 6人 场站人员 : 38人</div><div> 气象人员:12人 参谋人员:23人 总计: 560人</div> <h3></h3><h3>在展厅的出口处看到了这个广告版,觉得和老航校的建设很贴切,就合影一张。<br> 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br> 东北老航校历史陈列展</h3><h3> 团结奋斗 艰苦创业 勇于现身 开拓新路 </h3> 离开展厅之前,展馆希望我们给他们留下相关信息,我们都踊跃签字, 让我们在密山留下永恒的印迹。 在展示区,我看到了这架飞机,展板解释说:这是歼8战斗机,1965年9月开始设计。1967年开始试制。后针对歼8飞机的缺陷和不足,沈飞又研制了歼8全天候飞机,成为歼-8A。1987年歼-8A正式停产。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空军又对现役的歼-8 A进行了重大改进, 改进后的歼-8A,主要是升级了部分机载电子设备和火控设施,歼-8E最明显的改进是使用令人平视显示器代替了以前的瞄准具,机身上增加了一些与其他新机型一致的告警天线和应答装置。所以目前在编的歼-8A均为歼-8E 。首飞日期:1996年3月31日。......<div> 和这架战机合影一张,留个念想,算我在空军任职十几年的军旅生涯没有白干。</div> 我们几位女团员凑在一起合影,从左至右分别是:陈青、周晓平、何额红、甘仁荣。 展示区还有其他样式的飞机,都是我空军使用过的不同型号的战斗机,是在中国空军的空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飞机,为它们点赞。 不知道这架双翼型飞机是什么类型的飞机,既然展示在这里,一定是在空军曾经服役过,为中国空军做过贡献的飞机。 展示广场上,还有一些火炮,应该是保护空域的高射炮吧。 四. 参观装甲兵原址-密山三中(6月15日 11:00)<div>  临近中午,为了参观装甲兵原址,我们来到了密山三中,今天是周日,由于学校休课,校园内十分清洁与安宁。<br><div><br></div></div> 在展板前,王洪悦馆长给我们认真介绍。 <h3> 人民装甲军摇篮</h3><h3> 1946年7月,东北民主联军炮校战车大队在大队长孙三、政委毛鹏云、参谋长李自群的带领下,从牡丹江搬迁到东北市(今密山市第三中学所在地),后改成东安战车队,隶属炮校校长朱瑞和政委邱创成领导,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个战车团。修理出日式坦克30辆 ,汽车100余辆,有人员1200人。在东安创建我军第一个装甲兵基地,在解放战争中,战车团立下了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1948年10月,战车团从东安基地开赴锦州前线,其中“老头号”坦克在许多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辽沈战役胜利后被授予“功臣号”。战车团随后参加了北平和平解放入城式、西苑机场迎接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阅兵和开国大典。</h3> 人民装甲兵摇篮<div> 李伟,时任东北炮校宣传科长。在安东基地体验生活,1946年11月下旬,随安东战车团参加了攻打靠山屯作战。战斗胜利回到安东后创作了著名的《坦克进行曲》。成为东北民主联军战车大队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战斗号角。</div> 庭院中在一块巨石上,雕刻有《人民装甲兵摇篮》几个红色大字,证明这里就是装甲兵的诞生地。 坦克进行曲的歌词如下: <div>  坦克进行曲 李伟</div><div> 摩托隆隆 履带滚滚</div><div> 机枪摆动 驾驶员和射击手们勇敢又坚定<br><div> 炮声吼鸣 铁的堡垒横冲直闯开路打先锋</div></div><div> 突然地出现 勇猛地前进 爬坡越壘快如风 冲破了障碍</div><div> 轧垮了地堡 铁网 鹿yan 一扫平</div><div> 人民的坦克兵 要为人民主战功</div><div> 革命意志钢铁练成 人人当英雄</div> 参观后,侯兵代表我们向密山三中捐赠了有关装甲兵的文创产品。 我也捐赠了一部分,估计是车模。 甘仁荣也捐赠了部分产品,密山三中的领导很高兴。 最后全体回访学习团的团员们在巨石的前面合影一张,这是计划外的项目,是密山文旅局给我们安排的内容, 让我们得知密山也是装甲兵的摇篮、诞生地,在中国的军史上又立一功。 五. 兴凯湖博物馆 (6月15日, 13: 00)<div> 下午来到了兴凯湖博物馆,这里真让我们长知识,这里有许多我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的动植物,尤其兴凯湖历史,及人文知识,我们是一片空白,好好地补课了。<br><div><br></div></div> 兴凯湖生态宣教馆 兴凯为满语,原味中国内湖,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变成了中俄界湖。<div> 史书记载,唐朝称兴凯湖为湄沱湖,以盛产“湄沱之鲫”驰誉,因湖形如“月琴”,金代有“北琴海”之称,清代改为兴凯湖。它是中俄边界上的淡水湖,为中俄界湖。距离密山仅35公里,北三分之一的面积为中国,南部属俄罗斯。总面积为4380 平方公里,环湖多沼泽,湖底多淤泥和腐殖质。湖水从东北部流出,注入乌苏里江,是国家四A级度假、养生、旅游胜地,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美称。</div> 这是湖内生存的各类动植物,没见过,更叫不出名字了。 展馆内展示着各种动物标本,名字叫不准确, 但是各个肥壮,惹人喜爱。 在这个展室,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兴凯湖丰富的水资源和水产品。<div><br></div> 湖面的美景让人不禁想停留下来,合影一张。 兴凯湖博物馆生态展厅 前言<div> 兴凯湖是世界少有的集湖泊、沼泽、森林、草原于一体的完整生态系统,湖泊主要有大、小兴凯湖两部分组成。大兴凯湖是中俄界湖,总面积为4380平方公里。北属中国,面积为1240平方公里。放眼望去,形如月琴,气势磅礴,横无际涯。小兴凯湖是我国的内陆湖,面积176平方公里。这里芦荡茂密,景色秀丽。</div><div> 兴凯湖湿地广袤辽阔,总面积222,488公顷,与俄罗斯境内湿地连成一片,是世界少见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内,泡泽遍布,鱼丰草美,是候鸟的最佳栖息地。这里也是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极近原始状态。兴凯湖保护区自1986年成立以来,就承担起了保护好这块珍惜资源的重任。这里的走兽、飞禽、游鱼得到了加倍的呵护,这里的植被、水文、大气状况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努力为世界留下一块难以再生的自然遗产。</div> 文明之光 渔猎 新开流文化展<div>新开流文化是黑龙江省境内首个命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代文化,因1972年发掘于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县新开流遗址而得名。</div><div>新开流遗址位于大、小兴凯湖之间的湖岗上,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大体属于同一文化的不同阶段。新开流文化覆盖地域广阔,具有跨地域、跨国度的典型特征,其文化传播范围较广。核心分布区在兴凯湖周边和俄罗斯滨海,东达锡霍特——阿林山脉,南抵大彼得湾,西至牡丹江流域,北到完达山。</div><div> 新开流文化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黑龙江发掘较早,在黑龙江出土文物最多的遗址,较为全面系统反映了史前渔猎先民在这片土地上聠手胝足,繁衍迁变的过程。在漫长的岁月里,肃慎先民创造了极富特色的历史文化,其内涵博大精深,气势宏伟,为人类的发展注入了璀璨的文明之光!</div> <h3></h3><h3> 房址</h3><h3>维特卡-2遗址发现的新开流文化房址土坑半地穴式,平面呈圆形,直径约为9米,面积约为64平方米。穴壁高在20至45厘米之间,柱坑分布于居住面穴壁周围。没有发现炉灶,在房址的西南部发现有大块的木炭。房址居住面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灰褐色黄土,应是由烧毁的屋顶形成。</h3> 荒原游群 绿野仙踪<div> 新开流文化的时空范畴</div><div> 1972年7月,黑龙江省博物馆考古部在新开流东1.5公里的湖岗上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湖岗高起的南北缘成为遗址的天然屏障,遗址西南三百余米处有一隆起<font color="#333333">高皋,公路穿过湖岗,将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遗址东西长三百米,南北宽八十米,面积约24000平方米。发现新石器墓葬32座,鱼窖十座,出现大量与鱼鳞纹、网纹、波纹为特征的陶器和以渔猎工具为主的石器、骨器、牙角器等。经测定和树轮校正,距今7500-6500年,被命名为“新开流文化”。</font></div> 三国志 魏书三十 乌丸鲜卑东夷传<div>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 说挹娄“其张弓长四尺,力加驽,矢用弩长尺八寸,青石为镞 ,古之肅慎民之国也。善射,射人皆入目。矢施毒,人中皆死“。</div> 新开流遗址记载着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建筑格局,这是一处不同于国内外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以本遗址为代表的这种类型的文化遗存,被命名为“新开流文化”。1981年,新开流遗址被公出为省级文化保护单位。1983年,经省政府批准,在原址建起了一块“新开流遗址”石碑,与兴凯湖一起成为我国东北著名自然和人文景区,并且对我国人类进化历史和文化历史研究提供重要依据。<div> 2019年10月,新开流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div> 结束语<div> 鸡西新开流遗址是一个极富特征的器物群,不同与国内迄今已发现的诸新石器时代文化。</div><div> 千百年来,生活在鸡西这片土地上的肅慎广袤先民筚路蓝缕、跌宕起伏、盛衰荣辱,他们创造了极具地域特色又与中原保持不间断联系的肅慎文化, 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书写了璀璨的文明、辉煌的历史。今天的鸡西,必将从厚重的文化根脉找那个汲取各族人民团结同心的动力,踔厉奋发的活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的伟力!</div> 六. 黑龙江兴凯湖国家地质公园 (6月15日 13:30) 兴凯湖湿地公园大门口,里面的景色更加吸引眼球......<div> (待续)<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