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盛夏里的时光乐章

晴耕雨读

<p class="ql-block">王文年</p><p class="ql-block">开篇·时光咏叹</p><p class="ql-block">在岁月长河那粼粼闪烁的波光之中,四季宛如一组灵动跳跃的琴键,于广袤天地之间,悠然奏响一曲自然的雄浑交响。而三伏天,恰似盛夏乐章里最为炽烈、绚烂的华彩乐段。它以那滚烫灼人的温度作为独特音符,以蓬勃盎然的生机作为动人旋律,在时光那无形的五线谱之上,精心书写着独属于这个季节的壮美诗行,奏响一曲扣人心弦的夏日赞歌。</p><p class="ql-block">溯源·文化密码</p><p class="ql-block">“伏”字,其古意深邃而幽远,既蕴含着潜伏隐匿之态,又寄寓着蛰伏等待之美。三伏天,作为一年之中最为燠热难耐的时节,其命名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深邃智慧结晶之中。回溯秦汉时期,先民们仰首观天象之变幻,俯身察物候之更迭,巧妙创造出“干支纪日法”,以此来精准丈量时光的流转。夏至过后,第三个庚日,初伏悄然拉开序幕;第四个庚日,中伏接踵而至;待立秋之后,首个庚日,末伏方才姗姗来迟。这般精妙绝伦的历法推演,恰似古人饱含深情写给宇宙的一封封情书,在天干地支相互叠合之间,将对天文的细致观测与悠久的农耕文明巧妙地编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锦绣画卷。</p><p class="ql-block">物候·天地画卷</p><p class="ql-block">当太阳直射点缓缓迈出南归的步伐,地表所积蓄的热量却如汹涌澎湃的潮水,愈发势不可挡。夏季风宛如一位慷慨的使者,裹挟着丰沛的水汽,将整个空气精心调制成一个温润潮热的蒸笼。此时此刻的天地,仿佛是莫奈挥毫泼墨创作的印象派油画,美得如梦如幻:湛蓝如洗的天幕,宛如一块澄澈无垠的宝石,纯净而高远;柏油路面在烈日的炙烤下,蒸腾起层层粼粼波光,恰似一片闪烁着神秘光芒的海市蜃楼;行道树的叶片,被炽热的阳光烤得蜷曲起来,仿若一叶叶翡翠色的小舟,在热浪中微微摇曳。而那由蝉鸣交织而成的声浪,宛如一场盛大的生命狂欢,其中藏着生命对于盛夏最直白、最热烈的礼赞,奏响了一曲生命的激昂之歌。</p><p class="ql-block">田野·生命礼赞</p><p class="ql-block">广袤无垠的田野,无疑是一座正在上演生命奇迹的宏大舞台。玉米苗尽情舒展着那宛如翡翠雕琢而成的叶片,在炽热的烈日之下,欢快地跳起了光合作用的优美圆舞曲,每一片叶子都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生命的光泽;棉花植株骄傲地擎着微黄的叶片,宛如一位忠诚的卫士,悉心守护着棉桃里孕育着的如同云朵般洁白柔软的希望;稻田宛如一面巨大而澄澈的镜面,将蓝天白云的壮美与农人躬身耕耘的勤劳身影清晰地倒映其中,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景致。高温,于这片田野而言,既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更是一份慷慨的馈赠。每一滴挥洒而下的汗水,落入肥沃的土地,都如同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在时光的孕育下,为金秋的丰收默默埋下了坚实的伏笔,预示着一场盛大而喜悦的收获。</p><p class="ql-block">城郭·人间烟火</p><p class="ql-block">在由钢筋水泥构筑而成的城市森林里,人们凭借着无穷的智慧,巧妙地与酷暑展开对抗。商场里的冰柜,宛如一座奇幻的宝藏,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那光芒仿佛带着丝丝凉意,吸引着人们驻足;游泳池中,欢快的涟漪层层漾开,孩子们在水中嬉笑玩耍,溅起的水花仿佛是夏日里最灵动的音符;老人们则选择在清晨与黄昏时分,趁着那微微的凉意,悠然打起太极,一招一式间,尽显从容与淡定。楼顶之上,晒伏的竹匾整齐铺展,衣物与书籍在阳光的轻抚下,翻涌着干燥而温暖的芬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三伏天里的人间烟火,恰是人类文明与自然之间最生动、最和谐的对话,展现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夏日城市画卷。</p><p class="ql-block">民俗·智慧结晶</p><p class="ql-block">“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句广为流传的民谚,宛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先民们对时令深刻理解的大门。饺子,其形状酷似元宝,寓意着福气满盈,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面条,绵长而顺滑,不仅口感宜人,更暗合传统养生之道,蕴含着对健康长寿的祝愿;烙饼摊蛋,那金黄灿烂的色泽,宛如秋日里的麦浪,寄托着人们对丰收的殷切期盼。晒伏之俗,借阳光之力驱散潮气,守护生活的干爽;三伏贴祛湿之法,以传统中医之妙,呵护身体的康健。这些代代相传、绵延不绝的习俗,无一不是中国人用生活的智慧与深情,写给健康的优美情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生活的热爱。</p><p class="ql-block">养生·生命哲学</p><p class="ql-block">三伏养生,蕴含着“以热制热”这一独具东方特色的智慧。清晨时分,沏上一杯清茶,让那袅袅茶香,在唇齿间弥漫开来,唤醒沉睡一夜的身心;午间时分,稍作小憩,让疲惫的心神在静谧中得以滋养与修复;傍晚来临,漫步于凉风之中,感受大自然的温柔轻抚,舒缓一天的疲惫。西瓜,宛如大自然赐予的解暑神器,清甜多汁,为人们驱散暑气;绿豆汤,那淡雅的清香与清热的功效,恰似夏日里的一股清泉,润泽身心;苦瓜,虽苦味浓郁,却有着极佳的败火之效,是夏日养生的一味良药。这些应时应季的食材,皆是大自然慷慨馈赠的珍贵解药。运动方面,宜选择如太极、瑜伽这般温和而内敛的方式,在一呼一吸的吐纳之间,寻找身体与心灵的平衡,让身体的节奏与天地的韵律同频共振,达到身心和谐的美妙境界。</p><p class="ql-block">哲思·生命咏叹</p><p class="ql-block">当我们伫立在三伏天那炽热的烈日之下,仿佛能透过那滚烫的阳光,读懂生命的坚韧与顽强。恰似田野里那些倔强生长的庄稼,即便面对高温的炙烤,依然不屈不挠,奋力向上。人类,同样在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希望的种子,在艰难的环境中砥砺前行。这炙热难耐的季节,宛如一位睿智的导师,教会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往往诞生于最为艰难困苦的时刻。当夜晚的微风轻轻送来第一缕清凉,仿佛是大自然温柔的抚慰。此时,仰望浩瀚星空,在那深邃无垠的宇宙面前,我们或许会突然顿悟,这份在炎热中领悟到的生命真谛,便是三伏天赐予我们最为珍贵的礼物,让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更加珍惜生命的每一次成长与蜕变。</p><p class="ql-block">尾声·时光印记</p><p class="ql-block">三伏天,终将如同岁月长河中一朵转瞬即逝的浪花,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融入历史的洪流。然而,它所留下的启示,却如同璀璨星辰,在时光的苍穹中永恒闪耀。在这个瞬息万变、节奏飞快的时代,不妨让我们学会像古人那般,静下心来,在酷暑的磨砺中,用心感受生命的律动与节奏;在炎热的洗礼里,参悟生存的智慧与哲理。当秋意渐浓,凉爽的秋风轻轻拂过面庞,我们会深深铭记这个夏天所教会我们的:所有那些炽热而执着的坚持,都将在时光的长河中,慢慢酿成如美酒般甘甜醇厚的回忆,成为我们人生旅程中最宝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王文年,字北张,号清流,笔名晴耕雨读,1984年入伍,1986年入党,大学文化,安徽省肥西县人。当过运动员教练员,扛过枪放过哨,长期从事机关党建理论研究工作。曾任南京机关某研究室主任,《南京新风》杂志执行主编。南京市和江苏、安徽等多个省市书法家摄影家作家等协会会员,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建研究特约研究员、长三角机关党建研究专家库成员。先后在《群众》《旗帜》《机关党建研究》《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等省和中央级刊物发表新闻、散文、人物传记、工作论文、调查报告等作品820余篇。多篇研究成果被收入《全国党建思想理论研究专卷》《全国党建成果经典实践名人录》等。2017年以来连续八年在全省和全国机关党建课题研究竞赛中获得一、二等奖。连续四届在全国机关党建创新案例交流竞赛中获得2个金奖和2个银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