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上的国旗与信仰》

清清

<p class="ql-block">  我伫立在晨雾还未全然消散的布达拉宫广场,手中酥油茶残留的温热,仿佛传递着这片土地独有的温情。镜头之中,五星红旗正迎着布达拉宫上空初升的朝阳,翩翩起舞,一旁的经幡在风中猎猎翻涌,恰似绚丽多彩的云霞。这是我第二次踏上这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可眼前国旗与信仰交织的画面,却让我仿佛初次领略般深受触动。</p><p class="ql-block">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风,带着雪水的清冽气息扑面而来。在观景台上,我遇见了转山归来的扎西老人。他脸上满是岁月刻下的深深沟壑,皮肤被高原的阳光晒成古铜色,腰间那转经筒,镌刻着无数时光的印记。当他的目光触及江对岸飘扬的国旗,原本略显佝偻的身躯,瞬间挺直,犹如苍松般坚毅。他那略显浑浊的眼眸里,陡然闪烁出熠熠光芒。老人用藏语轻轻哼唱着国歌的旋律,那声音虽不嘹亮,却满含深情。这一幕,让我的思绪不禁飘回到三天前,在林芝的一个宁静村庄里,那位坚持每天擦拭村口国旗杆的老阿妈。她那布满老茧的手缓缓抚过旗杆,嘴里总会低声念叨着:“这红旗,是为咱西藏修路而牺牲的解放军战士,用鲜血染红的呀,它必须永远鲜亮地飘扬在这离天堂最近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回首六十年前,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拉萨河畔冉冉升起之时,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难寻踪迹。而如今,沿着川藏线驱车前行,太阳能路灯如繁星般照亮每一个垭口,川藏铁路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在林芝的藏香厂,次仁厂长满脸自豪地掏出手机,向我展示他的全家福——女儿在成都的大学勤奋求学,妻子在县城医院救死扶伤,而他经营的厂子,每年能为村里创造百万的收入。“以前我们拜佛求来世,现在跟着共产党,实实在在地过上了好日子。”他轻轻摩挲着胸前的党徽,笑容恰似盛开的格桑花般灿烂。在他身后,现代化的自动化生产线与精美的唐卡壁画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既独特又和谐的美妙画面。</p><p class="ql-block"> 最让我心潮澎湃的场景,出现在美丽的色秀拉山。一场由藏族同胞自发组织的文艺演出正在热烈进行,藏族汉子豪迈奔放的锅庄舞与汉族姑娘轻盈优美的扇子舞,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如同一片流动的璀璨星河。当激昂的《歌唱祖国》旋律响起,不同肤色的人们纷纷高高举起双手,在暮色的映衬下,仿佛拼接成了一面无形却无比庄重的旗帜。大家尽情地载歌载舞,共同为伟大的祖国献上最诚挚的赞歌。我也不由自主地融入这欢乐的人群,跟着藏族同胞的欢快节奏,尽情地跳起锅庄舞。就在那一刻,我深切地领悟到,民族团结并非刻意营造的表象,而是各民族之间自然而然形成的心灵交融与默契。</p><p class="ql-block"> 收拾行装之际,我小心翼翼地整理着拍摄的国旗照片,准备将它们精心制成相册。布达拉宫前的红旗,在雪后显得愈发庄严肃穆;大峡谷旁的国旗,被绚丽的彩虹环绕,宛如梦幻中的神迹;草原上的国旗,沾染着孩子们纯真的指纹,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这些照片,不仅仅是对西藏六十年沧桑巨变的真实记录,更承载着十四亿中华儿女共同的心跳与情感。就像扎西老人所说:“看着北斗星走,心里踏实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生活越过越幸福。”在这海拔四千多米的云端之上,信仰不再抽象,它具象为风中猎猎作响的国旗,成为雪域高原永不熄灭、永远温暖的太阳。</p><p class="ql-block">(袁浩/图文)2025.7.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