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享】No.02 ‍那些因忧伤而格外美丽的文字

划过记忆的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些因忧伤而格外美丽的文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一部难以定性的富有诗意的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 25, 25);"> 作者:屋檐听雨 </b><a href="https://www.meipian.cn/platform/person-column?um_rtc=e1a51d46251b2148b531b128547e8d9e&author_id=761746&container=1&v=11.1.2"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网页链接</a></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图片来源于网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图片来源于网络</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近,俄乌战争让一个城市又重新引起世界的关注,这就是土耳其最大的港口城市——伊斯坦布尔。为什么我说重新关注?是因为历史上它曾是一个名字如雷灌耳、地位举足轻重的地方:君士坦丁堡,它曾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的都城。</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图片来源于网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图片来源于网络</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推介的这本书就是以这个城市命名的自传体小说——《伊斯坦布尔》,它的作者是获得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图片来源于网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图片来源于网络</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土耳其是一个非常浪漫的地方,有一首歌唱到:我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土耳其的浪漫不只是异域风情和迷人风光,今天我要说的是一种夹杂着哀愁和忧伤的浪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伊斯坦布尔横跨欧亚大陆,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方文明交汇地带,回顾它历史翻滚的岁月,从拜占庭到君士坦丁堡,从基督教到伊斯兰教,从圣索菲亚大教堂到蓝色清真寺,从公元十二世纪之后的五百年帝国鼎盛时代,这足够丰富的兴衰史,给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刻下了渗入血液的辉煌,这是世界上大多数城市无法比拟的。而随着历史的风云变幻,这里却逐渐成为一个非常尴尬的地带:它左手欧洲右手亚洲,欧洲人把它当作东方,亚洲人把它当作西方;它自己极力想摆脱东方加入西方,但西方却很难接纳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昔日的帝国已经落幕,世界政治中心已全然错位,如今的土耳其被世界边缘化了。很久以来,沉重而绵长的失落情绪笼罩在这个城市的骨子里挥之不去,成为作者笔下沉郁顿挫难以遣怀的“呼愁”,而呼愁则形成了伊斯坦布尔具有独特韵味的标签,也成了帕慕克的专用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图片来源于网络</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帕慕克出生在这里,并且一生从未离开过这里,他并未在书中提及城市昔日的辉煌,却这样描述:“我出生的城市在她两千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如此贫穷、破败、孤立。她对我而言一直是个废墟之城,充满帝国斜阳的忧伤。我一生不是对抗这种忧伤,就是(跟每个伊斯坦布尔人一样)让她成为自己的忧伤。”</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注意,这里的她是女性的她,我们可以理解为具有母亲般的依恋又痛心的感觉吧)</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图片来源于网络</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帕慕克平实的语言有着独特的魅力,他仿佛站在伊斯坦布尔城市的上空,站在众生顶端,饱含深情地思索,或悲悯或欢喜或平静,他好像每天在这个城市里踽踽独行,又好像游离于这个城市之外,他不可自拔地爱这里,又无奈地苦恼着这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见过它的繁华,便心痛于它的落幕!</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图片来源于网络</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知道有谁比帕慕克更爱这个城市了,他的文字带着对城市繁荣而衰败的“呼愁”,带着源自博斯普鲁斯海峡入筋入骨的深情,带着一个横跨欧亚史诗般城市的前世和今生。他说:“伊斯坦布尔的命运就是我的命运,我依附于这个城市,只因她造就了今天的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用文字忠实地记录这个城市的落幕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种感觉谁曾有呢?眼见着繁华成旧梦的贾宝玉有过,鲁迅从小康坠入困顿时有过,张爱玲在小说里叹息过,《乱世佳人》中郝思嘉回到陶乐庄园哭泣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对这座城市的感觉,就像陕北黄土地之于路遥,大观园之于曹雪芹,也像乔伊斯之于都柏林,卡夫卡之于布拉格,帕慕克已经紧紧地与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绑在了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图片来源于网络</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部自传里,他也平静地叙述了儿时快乐而迷茫的经历,他从富裕的贵族到没落的家庭,写到父母的无奈离异,写到他自己怎样从一个可能非常优秀的建筑师转身成为一个画家,最后却无心插柳地成为了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当然,也回忆了自己没有结局的爱情……在这样的时空交错里,他为热爱阅读和旅行的人们,展开了一个因忧伤而美丽的土耳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似一本传记,却没有波澜起伏的人生,也没有连贯的故事,甚至没有男女主角配角,但你看到了在时光错位之后,鸿篇巨制的场景轰然逝去,无法言说的“呼愁”笼罩在心头,历史裹挟着人们无力地向前走,来不及忧伤,而忧伤却永远不请自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图片来源于网络</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虽然真实的土耳其充满了丰富的色彩,在书中,他却甄选了450幅黑白照片作为插图,充分展现着“呼愁”的氛围,旧建筑、城市贫民、以及废墟的忧郁苍凉,他在黑与白的对比中帮助文字去渲染情绪。</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图片来源于网络</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他依然向往着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他说:我想象一个黄金时代,一个纯粹辉煌的时刻,那时城市与自己和平相处,那时它仍是美丽的整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也许每一个离开故乡的人,都有自己的伊斯坦布尔,都有一座小城和村庄,当年的漫不经心,可能是你多年后的深切回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图片来源于网络</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能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在城市的繁荣发展进程中,我们是否同时也在失去什么?或者有什么已是不可挽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然,书中旖旎的风光永远那么迷人:蓝色海洋与初升太阳映照着,博斯普鲁斯海峡黄金水道的船只来来往往,中世纪建筑精美典雅,它们共同构建了这部作品美妙的底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很奇怪,这样的忧伤有时也不可捉摸地传递出一种动人的美,甚至读到最后,你可能和我一样,沉醉于这个城市史诗般的忧伤和浪漫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图片来源于网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