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高温 陇西避暑

镜花水月

<p class="ql-block">进入七月,时值盛夏,持续高温,咸阳酷热难耐,四老汉结伴西行,陇西定西甘谷避暑,游览名山大川,寻访名胜古迹,品尝风味美食,乐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以悠久历史、丰富中药材资源和独特李氏文化闻名。陇西建置悠久‌,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始设陇西郡,汉初设襄武县,隋改陇西县,唐代为李氏郡望地,现存李家龙宫等遗址,被誉为“天下李氏出陇西”。‌‌</p> <p class="ql-block">陇右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域概念,陇右,又称“陇西”,泛指陇山以西地区。古人以“东为左,西为右”,故名,广义的陇右,指唐代陇右道辖域。</p> <p class="ql-block">威远楼,又名雄镇楼、钟鼓楼,位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巩昌镇东大街,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p><p class="ql-block">威远楼为砖基三层木楼,通高26米,结构严谨,造型雄伟,为歇山屋顶式建筑;威远楼反映出古代工艺技巧、艺术风格,凝结了古代人民智慧,是陇西县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李家龙宫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李家龙宫(李氏祠堂)遗址位于甘肃陇西县庙儿巷,始建于唐初,相传是李氏家族聚居地。唐朝中叶在这里建有上、中、下三组雄伟的建筑,称为李家龙宫,殿堂林立,建筑巍峨,规模宏大,且规格较高,是唐代宫廷式古建筑群,因唐太宗李世民曾御笔题额“李家龙宫”而闻名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仁寿山是陇西境内一座闻名遐迩、颇负盛誉、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素有“天边仁寿”美传。</p> <p class="ql-block">定西市位于中国甘肃省中部,黄河上游的黄金地带,定西取“安定西边”之意而得名,通称“陇中”。</p><p class="ql-block">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置陇西郡,郡治狄道(今临洮),辖今定西全境,因其郡治位于陇水之西,故名“陇西”。定西历史悠久,被誉为黄河上游文明的重要起源地,拥有新石器时代著名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和辛甸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p> <p class="ql-block">西岩山公园位于定西城区西山。因山腰有殿宇,旁有石洞,下有二泉,故得名西岩山。公园以西岩寺驰名。该寺始建于明代,后又陆续重修山门、大雄殿、弥勒殿、金刚殿、地藏殿,香火日盛。</p><p class="ql-block">西岩山公园为陇中旅游休闲胜地。</p> <p class="ql-block">定西市博物馆,是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主要以新石器时代彩陶为特色,兼有铜器、瓷器、石器、玉器、骨器、书画以及部分历史货币。</p> <p class="ql-block">‌定西中山垒遗址‌是位于中国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的明代军事遗址,以徐达与王保保沈儿峪之战的核心指挥所而闻名。</p><p class="ql-block">中山垒遗址始建于元末明初,是明代开国名将徐达为指挥沈儿峪战役修筑的军事指挥所,兼具点将台功能。‌‌</p><p class="ql-block">洪武三年(1370年),徐达率10万明军与元将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的10万元军在此展开决战。此战通过深沟对垒、夜袭粮仓等战术,最终以明军全歼元军主力告终,被视为明朝巩固西北边疆的关键战役。‌‌</p><p class="ql-block">遗址现存青砖高台为后期修复建筑,原土垒已损毁,遗址中心立有青铜战车雕塑群和"中山垒遗址"石碑。</p> <p class="ql-block">甘谷大像山位于甘谷县城西2.5公里处,秦岭西端的文旗山上。山势巍峨,气势磅礴,为典型的丹霞地貌,质地为红色砂砾岩,为开凿石窟提供了条件。自山脚拾级而上至巅,总长1.5公里,占地面积640亩,是古丝绸之路上甘肃东南部融石窟古建为一体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大像山依山就势,西低东高,分东西两区。西区以古建为主,现存古建15处;东区以石窟为主,现存石窟22处,而以6号窟(大佛殿)最为重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A 级风景旅游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