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

CYK

<p class="ql-block">  值此唐山大地震发生49周年之际,整理一下唐山国家地震遗址公园照片,与朋友们共享。</p> <p class="ql-block">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是为纪念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而建,是世界上首个以“纪念”为主题的地震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  公园设计理念为“敬畏自然、关爱生命、探索科学、追忆历史”。</p> <p class="ql-block">  唐山地震遗址公园的时钟雕塑是地震时刻的永恒象征,定格于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8秒——这一精确时间点标志着唐山大地震发生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时钟的裂痕象征地震造成的时空裂变,既是对24万逝去生命的纪念,也是对灾难瞬间的凝固记忆。凤凰造型则寓意唐山人民“浴火重生”的精神,体现“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内核。 ‌‌</p> <p class="ql-block">  雕塑位于公园入口显著位置,采用写实手法呈现地震摧毁城市的悲壮场景,成为全球首个地震纪念主题公园的核心符号。</p> <p class="ql-block">  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是位于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内的黑色花岗岩纪念建筑群,用于铭记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中24万余名遇难同胞‌。</p> <p class="ql-block">  纪念墙墙高7.28米(象征地震日期7月28日),墙体距水面19.76米(象征年份1976年)‌</p> <p class="ql-block">  由5组13面墙体组成,总长度500米,采用黑色大理石镌刻遇难者姓名‌</p> <p class="ql-block">  唐山抗震纪念广场,浮雕群组‌采用紫色花岗岩雕刻,刻画房屋坍塌、桥梁断裂的灾难场景‌‌。</p> <p class="ql-block">  广场群雕通过人物动态和场景还原,呈现地震中群众被困、救援人员施救、医疗救助等画面。部分雕塑展现了倒塌房屋下的幸存者挣扎求生,以及解放军官兵徒手挖掘废墟的场景。 ‌‌再现抗震救灾场景。</p> <p class="ql-block">  雕塑群通过人物表情和肢体语言传递绝望与希望交织的情绪:既有因失去亲人而嚎啕大哭的妇女,也有互相搀扶的老人与儿童,还有成功脱困后相拥而泣的幸存者。这种情感张力强化了纪念意义。</p> <p class="ql-block">  唐山人民在灾难面前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生动场面,激发人们珍爱生命、奋发向上的豪迈情怀。</p> <p class="ql-block">  唐山地震(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遗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该遗址位于发震构造带北西侧约1公里外,系“7.28”地震的宏观震中。烈度为11度。</p> <p class="ql-block">  厂房建于1959年,建筑面积9072平方米。地震时,3跨厂房除部分中间立柱扭曲、倾斜外,四周墙柱全部倒塌,屋架落地。</p> <p class="ql-block">  厂房南东处一砖砌烟囱,原高35米,地震损半,全高仅存19.1米。</p> <p class="ql-block">  此水塔是铁路水塔,位于唐山大地震遗址公园内,建于1939年。该水塔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未受损,水塔主体结构保持完好。 ‌‌它是地震遗址中少数幸存的历史遗迹之一,也是开滦煤矿历史遗存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中国·唐山地震博物馆‌,位于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内,旨在纪念1976年唐山大地震及其后续重建历程。该馆由科普展厅和纪念展厅两部分组成,总建筑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地震主题展馆。‌</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通过500幅照片、300件实物及蜡像等《唐山·1976》展览‌,全面展示地震灾难及重建壮举。该馆承担着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职能,是国家级全民应急安全科普宣教基地。‌‌</p> <p class="ql-block">  唐山地震遗址公园承载着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历史记忆,是缅怀24万遇难同胞的庄严圣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