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满怀期待,在接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刻,电影开播啦!这部长安的荔枝我是纯看电影,没有看原著与其他任何影视作品<br></h3> <h3>我感觉这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非常有哲理的电影,这部电影留给我的哲理让我对大学生活和奋斗目标有了新的定义</h3> <h3>这部电影有很多种切入题材,我想表达的感受也很多,首先先介绍一下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这部电影将镜头对准天宝年间的底层小吏李善德,他是一个小吏,在长安拼搏数年,只为让妻子和女儿过上安稳的生活,在长安有一套自己的宅子。他在官场上为人正直,早已得罪了不少同僚。同僚以“荔枝煎”偷换“荔枝鲜”的文书骗局,让他成了替罪羔羊,后来就有了李善德无数次的尝试。他深知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的特性,于是创造性地提出“分枝植瓮法”。还有陶翁双层设计、盐水处理和冰镇等方法,这些方法无不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最终能运送几颗色香味俱全的荔枝,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李善德在广州结识到的友人。当需要换人换马的驿站发生逃驿时,林邑奴翻山越岭,跨越重重危险去找冰船,最后也为了保护荔枝和李善德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当李善德在岸边焦急地等待最后一颗救命稻草时,出现的竟是昔日的商人好友苏谅,他见到李善德时,谈笑风生般说了一句:“关键时刻,你还得靠我。”还有每次让李善德虎口脱险的杜少卿,善良的侗人姑娘。 电影中如画卷般的美景,还原了整个大唐盛世,同时对市井人物的刻画,也反映出了盛唐表象下的危机四伏。电影中跑废的驿站、踢不完的皮球、为运荔枝而耗费的人力物力都极具讽刺意味,让运荔枝这件事情变得更荒诞可笑。最终李善德骑着白马,乱蓬着白发,双眼通红,带着仅存的几颗荔枝驶向城门,袋中的木棉花也掉落了一地。场景虽然很悲壮,但也很美,“一骑红尘”有了具象化的表现😃可是最终在贵妃寿宴上带回来的几颗荔枝,埋没在香蕉葡萄各种贡品中。为一口荔枝鲜耗尽的人命,换来的仅仅是一句不过如此!此时李善德与宰相摊牌,说出百姓的不易艰辛,这是他与妻子商量后的结果,若不是亲眼见了民不聊生,他又岂敢直言?万幸的是他保住了性命,被流放岭南。他与妻女一同种植了上百颗荔枝树,也是对当时砍伐侗女荔枝园的补偿。最后一个镜头是李善德听闻长安沦陷后,坐在荔枝树下,用指甲缝里塞进去,此刻看得出来他的心情非常的难受😨最后的动作与情感描写非常细腻,让人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与难过😱</h3> <h3>主要内容介绍完毕😃<br></h3> <h3>说实话,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触极深,李善德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但他依然没有放弃,他在用他的真才实学和积极思考的大脑,不断的在优化方法,努力的完成任务,我觉得他坚持的样子很酷,虽然绝境,但也逢生,我非常钦佩他坚持不懈与灵活变通的精神品质,这让我对大学学习有了新的定义与看法,让我对我的大学有新的规划😃也让我回忆起了高中生活的艰辛,高中是个拼搏的三年,我们遇到过困难挫折,遇到过失败告终,遇到过沮丧无助,但我们熬过来了,在今天下午收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刻,整个人都释怀了,可能这就是青春最好的诠释,也是成功最好的印记</h3> <h3>最后写三个感触很深的地方!<br>①结尾处给了希望,安史之乱长安沦陷,而李善德在岭南荔枝园中和家人偏安一隅,他是幸运的,他坐在荔枝树下边哭边吃荔枝的场景,更是将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交织在一起——他咀嚼的不再是果肉,而是一个时代的甜与苦,是林邑奴、杜少陵等无数小人物的血泪与希冀!!!<br>②感动!!!林邑奴拼死护李善德和最后一瓮荔枝的赤胆忠心,让古人的“士为知己者死”具象化了,苏谅在关键时刻架船携冰而来为李助力,展现了江湖中人的血性和义气,阿僮最终和李善德及家人同坐一席吃饭聊天,又刻画了小人物们之间惺惺相惜和宽宥饶恕!<br>③李善德接受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必须去完成它,就算最终失败,也要知道自己会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br>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李善德在采买荔枝的过程中,发现依足规则却处处碰壁,而一块不在任何官牍里的牌子却畅行无阻,由此悟出了这句话,道破了官场中强者为所欲为、规则只为约束弱者的现实!!!<br>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强者才有发言权!永不言弃才会永无止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