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寻凉戏梦3日游

苹儿🍎

<p class="ql-block">  7月11日早上7:30一辆大巴从宁波出发,车上53名朋友开启了宁波文化之旅2025年第九期“绿海寻凉 戏梦遂昌”三日游活动。</p> <p class="ql-block">  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丽水市辖县。其生态环境优越,全县森林覆盖率82.3%,居浙江省前列。</p><p class="ql-block"> 约12:30左右到达遂昌县城,刚进县城,就远远看见遂昌县历史悠久的建筑瑰宝~双峰塔。</p> <p class="ql-block">  双峰塔作为遂昌历史最悠久的文化地标,始建于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由知县朱元成筹建。它与文笔峰相映成趣,遥遥相望,因此得名“双峰塔”。</p> <p class="ql-block">1、汤显祖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穿过牡丹亭,进入小弄堂,就是汤显祖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2006年,原汤显祖纪念馆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民居陈家大屋整合,整合后的纪念馆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陈列丰富,格调高雅。</p> <p class="ql-block">  汤显祖(1550— 161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义仍,号若士。十四岁进学,二十一岁中举,三十四岁考中进士。 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 礼部祠祭司主事等职。万历十九年因上章抨击朝政,被贬广东徐闻典史。 两年后量移浙江遂昌县知县。在任五年,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万历二十六年春弃官归里。</p> <p class="ql-block">  汤显祖在中国和世界戏剧史上有重要地位。<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的诗文和剧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span>一生留下了丰富的作品。《红泉逸草》《问棘邮草》 《玉茗堂集》以及《紫箫记》和《四梦》 都有明清刻本传世。</p><p class="ql-block"> 其代表作《牡丹亭》即酝酿创作于遂昌,该作品一直享誉文坛,驰名海外。</p> <p class="ql-block">  馆舍环境优美,古朴雅致。</p> <p class="ql-block">  质朴典雅的仿古戏台。</p> <p class="ql-block">2、石笋头村</p><p class="ql-block"> 傍晚来到海拔千米之上的南尖岩石笋头村,入住南尖岩山庄。</p> <p class="ql-block">  山上平均气温比县城区要低约8~10℃。蓝天白云,空气清新,沁人心脾,仿佛进入清凉秘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石笋头村位于遂昌县王村口镇东北面,距县城50公里,是国家4A级南尖岩景区的核心区域。</p> <p class="ql-block">  晚饭后我们来到山庄后面,入云端,拍晚霞……</p> <p class="ql-block">  晚上下了场雨,第二天我们早起拍到了漂亮的云海。</p> <p class="ql-block">3、南尖岩景区</p><p class="ql-block"> 景区位于位于遂昌县西南部,距县城约50公里,主峰海拔1626米,核心面积约6平方公里。景区集险峰、瀑布、竹林、湿地、云海梯田等自然景观于一体,森林覆盖率达82.3%,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国际民俗摄影创作基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云海</p> <p class="ql-block">梯田</p> <p class="ql-block">天柱峰 & 一线天</p><p class="ql-block"> 天柱峰高87米,底部最宽处直径达50余米。它是近水平产出的砂砾岩层,由于受地球内动力作用产生多组相互交切的断裂,受流力侵蚀及重力崩塌影响,岩层周围的岩块逐渐蚀去而保留下独立的岩柱。中间经东北西南节理切割,风化后形成一线天景观。</p> <p class="ql-block">文笔峰</p> <p class="ql-block">瑶台</p><p class="ql-block"> 神话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南尖岩云海缭绕,山峰在云海苍茫之中若隐若现,幻若人间仙境,遥想神仙当年自瑶台之上居住养生,时而在云海之上腾云驾雾,跨鹤乘龙,呼朋唤友。好是壮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峰插云</p><p class="ql-block"> 由神坛峰、天柱峰、文笔峰三峰在云海的簇拥下,形成的一道独特景观,称之为"三峰插云"。神坛峰高108米、天柱峰高87米、文笔峰高65米,三峰高耸入云,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竹海</p> <p class="ql-block">九级瀑布 </p><p class="ql-block"> 由九个悬瀑和跌水组成的瀑布群,九瀑各展奇姿,各具特色。分布较为集中,以山水汇集并经常年向下侵蚀切割作用形成。其中第一二级瀑布紧密相连,上级高约12米,下级高约15米,两级下各形成以不规则圆形深潭,面积约20平方米。此处为瀑布的第二级。</p> <p class="ql-block">来一组姐妹美照</p> <p class="ql-block">又入云端☁️☁️</p> <p class="ql-block">  在去独山村的路上,偶遇美景:依山傍水的村落与清澈的乌溪江形成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4、独山村(独山古寨)</p><p class="ql-block"> 南宋时,尚书左丞叶梦得曾孙叶峦视此地山奇水秀,风光独好,自松阳县古市卯山迁居于此,逐渐形成村落。明嘉靖年间,叶以蕃殿试得中第二甲第十九名,官工部员外郎,后文风卓盛,名士辈出,胜迹日辟,村容大壮,独山村也被世人称为 “独山府”。</p> <p class="ql-block">  明代中晚期可谓是独山村最鼎盛的时期,名仕辈出,村容大壮,村中有府第、大夫第、大宗祠、关帝庙、文昌阁、育英楼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  独山石牌坊,位于独山村东南隅,东西朝向,花岗石质,三间四柱五楼,歇山顶,翼角发饯起翘,脊顶饰兽吻,额枋浮雕龙凤瑞兽,雄伟壮观。明间中额枋两面中部刻 “洊膺天宠” 四个正楷大字。</p> <p class="ql-block">  5、王村口古镇</p><p class="ql-block"> 王村口古镇,位于遂昌县城西南,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的山脚,东接埯口乡、石练镇,南界龙洋乡,西与蔡源乡相连,北与焦滩乡相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自清代康熙年之后,人烟稠密,贸易兴盛,是乌溪江上游的常年口岸,竹木柴炭的集运埠头,闽浦通往衢州要道,当时居民中王姓居多,即以乌溪江此一流段为王溪,袭称王村口。明崇祯年间,曾立防御厅于王村口,清代亦设驻防署。</p> <p class="ql-block">  1935 年,红军挺进师在此开辟了浙西南游击根据地。是红军挺进师革命旧址,粟裕将军在此创建了以王村口为中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该村至今保存有当年建立的苏维埃政府,红军挺进师师部等多处革命遗址,是人们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基地。1992 年撤区、扩镇、并乡,关川、对正乡并入王村口镇。</p> <p class="ql-block">  王村口镇桥西村有蔡相庙。建于清乾隆年间。二进三开间,古朴威严。</p> <p class="ql-block">宏济桥</p><p class="ql-block"> 宏济桥为木质平廊桥,东西走向,跨关川溪。联接桥东、桥西两村街道。原名"济川石桥",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重建;乾隆间再建,易名"宝善石桥",光绪初,易以木构廊屋桥,改名"宏济桥"。1927年修葺。木构廊屋桥身,主桥九间,引桥四间,抬梁结构,全长34.97米,宽4.8米,矢高7.58米。1935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此桥上召开群众大会,宣告浙西南特区王村口苏维埃政府成立。</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p><p class="ql-block"> 王村口镇桥东村天后宫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咸丰、光绪年间曾两度修葺。宫宇基础以卵石垒砌,石级上登,宫门朝西,二进五开间,抬梁斗拱,雕梁画栋。</p> <p class="ql-block">6、鞍山书院</p><p class="ql-block"> 鞍山书院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云峰镇长濂村文化村。</p><p class="ql-block">鞍山书院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因位于长濂村南部的马鞍山缓坡处,故名鞍山书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书院为三进三间两塔厢穿斗结构院落式建筑,占地面积近700平方米,为明代风格的江南民居建筑,屋顶曲面中间微凸、檐角挑起,梁作月梁,柱有卷杀,柱基为元代始有之鼓型素面。明代进士郑秉厚曾在此读书,四明士人杨守勤曾在此执教。</p> <p class="ql-block">7、黄山八面厅</p><p class="ql-block"> 黄山八面厅位于浙江省义乌市上溪镇黄山五村,原名振声堂,由义乌火腿商人陈子宷(shěn)与其孙陈正道建造。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建成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p><p class="ql-block"> 黄山八面厅是鉴定清中后期浙中民居的典型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2</p><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25日,黄山八面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黄山八面厅现存花厅遗址、门厅、大厅、堂楼及中轴线两侧的三合院,建筑布局坐西南朝东北,前园后宅。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是由一条中轴线和两条横轴线构成。建筑占地2902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因有八个厅堂、七个天井、八根旗杆和外墙四周有八个门户出入而俗称八面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