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陕西省渭北有一个县叫蒲城。蒲城古称“重泉”,光是名字里的古韵,就足以勾起人的好奇。</p><p class="ql-block"> 作为渭南第二大县,蒲城的“家底”厚得很。它是陕西产粮第一大县,田间地头的蔬果品种多到能凑成一本“时令图鉴”,更因香甜多汁的酥梨得名“酥梨之乡”,每逢佳节,绚烂的焰火又让它成了远近闻名的“焰火之乡”,一甜一艳,道尽人间烟火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可蒲城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被称作华夏“龙脉福地”,唐代时更有“奉先”之名——顾名思义,这里曾是皇室贵族敬奉先祖的地方。县城周边,唐桥陵、唐泰陵、唐让帝陵等唐代帝王陵墓静静矗立,封土堆上的青草枯了又荣,仿佛还在诉说着盛唐的风云变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这里是“将相故里”。国民革命军上将杨虎城,以一片赤诚推动历史转折;清代名相王鼎,“以尸血谏”道光皇帝,用生命诠释忠烈。两位先贤的风骨,早已融入蒲城的街巷与草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走在蒲城的路上,你会发现:脚下的泥土,既长得出饱满的谷穗,也埋得住帝王的陵寝;空气中的风,既带着酥梨的甜香,也飘着将相的浩然正气。或许,这就是蒲城最动人的地方——它把历史的厚重、生活的鲜活,都酿成了一杯值得细品的酒,无论什么时候来,都能尝出不一样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在蒲城,随便一个地名一处山景都有一个典故一个传说。蒲城北有一个小古镇叫“罕井”,静静处在因尧帝治水而获名的尧山背后。这个古镇子,它千年以来躺在白水河边繁衍生息,风雨岁月给它周边刻画了塬、沟、坡、山、洼鲜明的自然风貌。这个小古镇在蒲城有“小香港”之称,不仅因为古镇的物产丰富煤矿藏丰富,而且因为在这个小镇,你可以听到全中国天南地北的方言,你在街道上会发现白羊肚手巾裹头吼唱秦腔的庄稼汉,会发现西装革履字正腔圆京腔京韵,也会发现阳春白雪靓丽佳人,在贩夫小商云集的街头婀娜多姿走过。商贩司空见惯阳春白雪的惊艳,阳春白雪服装走秀般领导古镇流行前线。这就是罕井!天南地北人才的融合,注入了丰富无比的新鲜血液,古老的罕井镇活力充盈,焕发出勃勃生机。</p><p class="ql-block"> 说起罕井这个名称,有没有感觉到茫茫大草原的味道,似乎能闻到了古代征夫战马的呐喊与嘶鸣声。据传说,在那遥远的南宋时期,金兵南下入侵,这地方沦为金人的占领区,金将完颜粘罕曾在这里驻扎军队,因此地干旱缺水,粘罕便命军士在此掘井数眼,唯一井得水,此井因系首领粘罕所掘,人们便把此井叫做罕井。日久之后,罕井便成了这里的地方名了。” 这眼井现在在哪里?千年风霜后,这眼见证战争也见证曾经民族大融合的井,据说在现在的罕井镇政府的西南角。</p><p class="ql-block"> 罕井素来不是普通的小镇,肩负着一次又一次民族大融合,据说蒲城北部一带许多古老姓氏多系羌族复姓,如罕井、屈男、弥姐、钤铒等,在唐代以后,这些复姓就演变为井、屈、弥等。但以“罕井“姓氏族居的地名罕井依然存留至今。现如今罕井镇东头有弥姓聚集的弥家村,镇西头的樊家村镇北的屈家寸等。所以说罕井这个地名,也可能就是从罕井这个复姓上演化而来的。但不论是一眼井的传说,拟或是一个姓的推论,罕井古镇如同饱经风霜的一位母亲,见证过刀光剑影,见证过沧海桑田,之后又如同母亲以博大的胸襟包容一次次民族的交融,赋予历史穿过时空之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