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平安桥天主教堂,即平安桥天主堂,因其是成都天主教教区主教座堂,居成都教区各堂之首,又称平安桥总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西华门街25号(原平安桥街29号),是天主教成都教区主教府和成都市天主教爱国会所在地。1</p><p class="ql-block">平安桥天主教堂平安桥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建成,占地面积约16566.3平方米,建筑面积8508.5平方米。平安桥天主堂由主教座堂与主教公署两部分组成。1</p><p class="ql-block">教堂总平面呈中文“悚”字型,因鉴于成都“教案”事件屡发,以示教会“自警自律”。“悚”字“十”边旁为主教座堂;另半边“束”字为主教公署,此种布局,为成都教会建筑孤例。教堂木构选材,取自天全、邛崃县产优质楠木。堂内设楠木主柱108根,径为35厘米,高约5至6米。整个建筑周边由外廊相连接,高大宽敞。此地与成都皇城甚近,无楼塔,全以单层展开,使外观与中国传统建筑风貌相似。3</p><p class="ql-block">平安桥天主堂是中国西南地区保留较完整的中西合璧建筑群,其建筑体现了西方天主教宗教文化与成都本土文化的结合,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天主教建筑价值。2</p><p class="ql-block">2013年,平安桥天主教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p><p class="ql-block">中文名</p><p class="ql-block">平安桥天主教堂</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1</p><p class="ql-block">所处时代</p><p class="ql-block">1904年4</p><p class="ql-block">占地面积</p><p class="ql-block">约 16566.3 m21</p><p class="ql-block">保护级别</p><p class="ql-block">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p><p class="ql-block">批准单位</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一年(1894年)五月初五端午节,成都民众反洋教斗争,打毁了位于成都市一洞桥光大巷的天主教堂(当时的主教座堂)。当时四川宗座代牧法籍人杜昂(1893—1915年在任)选择平安桥,指派时任当家神父的法籍人骆书雅(一译名“骆舒雅”2</p><p class="ql-block">)主持设计修建主教座堂。楠木全从天全邛崃山区采集,工匠来自崇庆、大邑、邛崃等县的教徒,法国人设计,中国工匠按图施工。1</p><p class="ql-block">平安桥天主堂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6年)开始建造,历时八年,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竣工。建成后,历任主教住于此。1</p><p class="ql-block">平安桥天主教堂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的巷战、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的叠溪地震中建筑受到损坏。2</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11日,1</p><p class="ql-block">日寇轰炸成都,导致大经堂左侧房梁被炸断、教堂建筑部分门窗受损门,2</p><p class="ql-block">但建筑结构并未受损。1</p><p class="ql-block">“文革”中,建筑结构也未受到大的破坏,保存较为完整。1</p><p class="ql-block">落实政策后,平安桥天主教堂经过维修于1979年圣诞节开放。1</p><p class="ql-block">平安桥天主教堂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2004年,成都市天主教爱国会完成了平安桥教堂及其周边的改造规划,并在成都市第六次规划委员会上得以通过。根据总体规划,整个教堂区的维修改造工作随即全面展开,历经10个多月,耗资250万元,将大教堂进行了抗震加固﹑维修装饰。1</p><p class="ql-block">2005年8月至12月,平安桥大教堂在内部装修的基础上整体装饰了大门、连廊及主教公署南北两侧大院。1</p><p class="ql-block">2004年,成都市天主教爱国会成功地进行了主教府及爱国会办公地的电网改造,耗资20多万元,改造线路﹑更换设备﹑增添器材,增添了消防器材﹑接通了消防用水。1</p><p class="ql-block">同时将平安桥临街沿线围墙改造成了景观围墙,在围墙上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个壁龛,里面安放有保禄(Paul)、安德肋(Andrew)、长雅各伯(James)、若望(John)、多默(Thomas)、次雅各伯(James)、斐理伯(Philip)、巴尔多禄茂(Bartholomew)、玛窦(Matthew)、西满(Simon)、达陡(Thaddeus)、玛弟亚(Matthias)宗徒的雕塑。1</p><p class="ql-block">玛弟亚宗徒雕像</p><p class="ql-block">宗徒雕像</p><p class="ql-block">玛宝宗徒</p><p class="ql-block">查看更多</p><p class="ql-block">6</p><p class="ql-block">建筑布局</p><p class="ql-block">平安桥天主教堂建筑整体建筑坐西朝东,与中国传统建筑平面布局不同。2</p><p class="ql-block">教堂建筑总平面由主教座堂和主教公署组成,并呈现汉字“悚”字行布局。其中大教堂为“悚”字左偏旁,主教公署为“束”字,“束”字顶部“十”字处小经堂为“丰”字形。2</p><p class="ql-block">其中大教堂为“悚”字的左偏旁,体现了以“心”为约束的宗教神学特点。主教公署为“束”字,其本意为“魂悚悚其惊斯”,体现了对天主的敬畏之情。1</p><p class="ql-block">整个平面布局为西方教堂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平面布局的结合。主座教堂和小经堂采用拉丁“十”字,符合西方教堂建筑平面布局,主教公署采用川西院落式平面布局。2</p><p class="ql-block">整个建筑中西合璧,是西南地区尚存不多的较为完整的中国天主教传统建筑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