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寇准(961一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他19岁中进士,历任知县、知州、参知政事、宰相。寇准以刚直敢言著称,景德元年(1004年),辽军入侵,他曾力排众议,促使宋真宗亲征澶渊,促成“澶渊之盟”,为北宋赢得了四十余年和平。其诗文清丽,有《寇忠愍公诗集》等著作传世。 </p> <p class="ql-block"> 一辈子那么长,谁的心里没有几件后悔的事?寇准就有一篇传世奇文留传于世。全文短短六句话,只有42个字,却说尽了人生六大悔事,人们看完不禁潸然泪下。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对这篇文章推崇备至,将他奉为经典,时刻用于自省。</p> <p class="ql-block"> 《六悔铭》</p><p class="ql-block"> 北宋.寇准</p><p class="ql-block">官行私曲,失时悔。富不俭用,贫时悔。</p><p class="ql-block">艺不少学,过时悔。见事不学,用时悔。</p><p class="ql-block">醉发狂言,醒时悔。安不将息,病时悔。</p> 官行私曲,失时悔 <p class="ql-block"> 中国自古有“千里做官,为了吃穿”的说法,也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顺口溜。 不管如何,“举头三尺有神明”,当官应以公心、民众为本,不能因个人的利益或喜怒有所偏失、曲护,至于受贿、包庇、冤狱、草菅人命,待东窗事发时,后悔就晚了。寇准一生光明磊落,做事踏实正直,官至宰相,但从未在对公财务上“越雷池一步”,没有为自已建过一处私宅,人们称赞他“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p> 富不俭用,贫时悔 <p class="ql-block"> 俗语说,“富不过三代”,富贵时不知勤俭持家,终日挥霍无度,把家底败光,待到一贫如洗时才悔不当初。且终日与你推杯换盏的“朋友”,也因你贫困而不见了。“由贫入富易,由奢入俭难”,过惯了大手大脚的舒服日子,一旦宭迫,不但物质匮乏,心里也难接受。富时有人敬,贵时有人捧,如今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回想以前的风光,悔之晚矣!</p> 艺不少学,过时悔 <p class="ql-block"> 不趁年轻时学一门手艺,等到上年纪时才知道后悔了。年少学艺,事半功倍,而若在年轻时应该学习的时候,懒惰虚度,只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到垂垂老矣,回首悔恨,“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换不回。”</p> 见事不学,用时悔 <p class="ql-block"> 经一事,长一智,社会是一所学到老的终身大学。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为人处世,是人一生都在学习的学问。逢事留心,随时学习,会让人更加成熟。而那些犯错不长记性、遇事就躲在一边的人,遇到棘手的问题,只能追悔莫及。</p> 醉发狂言,醒时悔 <p class="ql-block"> 俗语说,酒壮怂人胆。不少人,在酒桌上,狂饮猛拼,看似豪爽,却在醉酒后,控制不住自已的情绪,胡言乱语,甚至做出难以挽回的事。待酒醒之时,回想自己所做的事,不禁羞愧难当。要知道,中国人的所谓“酒桌文化”,都是把被灌的人当成傻瓜看,你又何必自以为海量而争一时之雄昵?</p> 安不将息,病时悔 <p class="ql-block"> 平时不注意保养身体,病来如山倒。在疾病中,忏悔自己为什么不保护身体,可惜病一好转,就全忘记了。这一点在现代的年轻人表现的尤为突出,许多人为了工作没日没夜加班,结果是把自己的身体累垮了。年轻力壮时用身体换金钱,将来用再多的金钱也换不回健康的身体,后悔不及了!名利的计较,琐碎的操劳,到头来,哪比得上健康的身体重要,要知道,生死才是世间唯一的大事。</p> <p class="ql-block"> 总之,北宋名相寇准所作《六悔铭》是通过揭示人生易悔的六件事,强调为官公正、财富节俭、学习进取、情绪管理和健康保养的重要性,对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启示。</p> <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图片:剧照及网络,致谢原作者。</p><p class="ql-block">文字:紫山兰水据史料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