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文化博览园

缥缈之云

前言 <p class="ql-block">  金山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原为江中岛屿,后历经沧桑,长江改道,清晚期终与南岸相接,从东晋在此建寺造园起,这里已有1600余年历史,又是“水陆法会”的首创地。</p><p class="ql-block"> 金山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楼阁依山而建,慈寿塔突兀山巅,呈现出“山被寺裹,塔拔山高”的特有风貌。金山有三十余处景点和古迹,每处无不包含着动人的神话和传说:白娘子水漫金山,梁红玉击鼓抗金兵,道月为岳飞解梦,金山四宝及历代文人墨迹等……无不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金山的秀美风光、建筑特色、传奇故事以及丰富的人文内涵,彰显出它独有的个性魅力。</p> 水陆变迁,沧海桑田 <p class="ql-block">  【地貌演变】</p><p class="ql-block"> 金山冠“京口三山”之首,位于镇江市区西北部,高44米,周长520米,原是屹立于扬子江中的一个岛屿,“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有江心一朵“芙蓉”之美称。后由于沧桑变迁长江易道,至十九世纪后期,这个“千载江心寺”才逐渐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终变为陆上胜境,“打马上金山”曾盛行一时,成为旅游者的一种美妙享受。</p> <p class="ql-block">  【地质形成】</p><p class="ql-block"> 金山,原系宁镇山脉延伸于扬子江中的岛屿。高度不大,北坡陡峻,南坡和缓,形势颇为险要,曾是长江下游控制大江南北的江防要塞。金山原由三叠字石灰岩组成,后多次火山喷发的岩浆侵入,逐渐冷凝形成侵入岩体,地质上称“花岗闪长斑岩”。</p> <p class="ql-block">  【多彩的山名】</p><p class="ql-block"> 金山曾有许多名称,如浮玉山、泽心山、氐父山(荻俘山)、伏牛山、龙游山、紫金山等。“浮玉山”形容金山宛如碧玉浮江;“氐父山(荻俘山)”是因东晋淝水大捷时将俘获的前秦政权士兵置放在此而得名。其它名称,也皆与其形象、位置、寺名有关,如金山像头牛浮在江上,故名伏牛山;山寺曾名泽心寺,山又称“泽心山”;宋真宗曾经梦游金山,因此称其为龙游山等。其中,“金山”的名称流传最久。直至今日,此名最早出现在公元505年(梁天监四年),然后人对“金山”这一名称的由来却说法不一。佛教界把此山比作《华严经》里镇定“香水海”的“七金山”而得名。而宋代王存著《九城志》中,唐代高僧裴头陀在此修复寺庙时,每天在山间披荆斩棘,开山种田。偶或挖出黄金数镒(一镒为二十两),交给润州刺史李德裕。李则将此事禀报皇帝。皇帝令将黄金交给裴头陀做修复寺庙之用,并赐名“金山”。</p> <p class="ql-block">  【魅力金山】</p><p class="ql-block"> 金山之所以成为江南名山而享誉古今,蜚声海外,主要有三个重要因素:一是与宗教,特别是佛教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二是得天独厚的地理风貌和自然环境,造就出区别于其他园林景观的意境。三是具有丰富的历史典故、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佛教建筑。</p> <p class="ql-block">  金山风光。</p> <p class="ql-block">  神话典故。</p> <p class="ql-block">  【它山借范本】</p><p class="ql-block"> 金山优美的风光和山体自然形态,神合了中国传统的园林意境,堪称神来之笔,因此为许多造园艺术提供天然蓝本和创作灵感。</p> 华严金山,弘法千年 <p class="ql-block">  金山建寺始于东晋,自古就是一座名刹,寺宇规模宏大,全盛时曾有和尚三千,僧侣万计。金山是我国佛教寺院水陆大法会的发祥地,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很大影响。作为禅宗四大丛林之一,金山历代高僧辈出。如灵坦、法海、佛印、应深、德全、起乐、宗仰法师等,流传于民间的唐僧玄奘的故事又是那样栩栩如生、扣人心弦。</p> <p class="ql-block">  【水陆法会】</p><p class="ql-block"> 水陆法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等,全称为“法界圣凡水陆普渡大斋胜会”,是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种。其内容主要是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推亡灵。这种法事是由梁武帝时的《六道慈忏》和唐代密教冥道无遮大斋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水陆”之名,始见于宋遵式(964~1032)的《施食正名》,谓系“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p><p class="ql-block"> 镇江金山是中国佛教寺院水陆大法会的发源祥地。据佛教史籍记载,南北朝时的梁武帝于天监四年(505)亲自在镇江金山依仪修设水陆法会,用以超度一切鬼魂,普济众生。</p> <p class="ql-block">  【高僧辈出】</p> <p class="ql-block">  “天下名山高僧多”,金山寺是我国佛教禅宗四大丛林之一,故历代高僧辈出。</p><p class="ql-block"> 如唐代的灵坦(武则天的侄孙)、法海(唐宰相裴天之子裴头陀),宋代的佛印(神宗把高丽磨纳金钵赐给金山方丈佛印)、宝印,元代的应深、行端,明代的德全、正胜、释澈,清代的起乐、明诠、观心、隐儒。清末民初的高僧中仰法师(别号乌目山僧等),先后主持过金山寺。</p> <p class="ql-block">  【玄奘(唐僧)】</p><p class="ql-block"> 玄奘(602~664),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为唐代高僧,佛教学者、旅行家,民间对他十分崇敬,并广泛流传他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唐僧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西游记》中说:唐僧的父亲中状元后,被皇帝任命为江州(现江苏镇江)做太守。</p><p class="ql-block"> 其父携其母赴任途中被强盗所杀。</p><p class="ql-block"> 强盗冒名顶替到江州赴任,唐僧的母亲因已怀着唐僧,便忍辱偷生,随着强盗到了江州。几个月后唐僧出世。</p><p class="ql-block"> 强盗要杀唐僧以斩草除根,其母力阻,逃过一劫。</p><p class="ql-block"> 唐僧的母亲写下血书一份,讲其父母姓名的一些细节叙述下来系在儿子胸前,并将儿子左脚小指咬下,以为验记。取贴身汗衫一件包裹儿子。偷空跑出衙门,来到江边,忽见岸边有一木板。随即用布将儿子绑在木板上,对天祈祷,任木板漂流而去,恰巧流至金山寺脚下停住。</p><p class="ql-block"> 金山寺长老法明和尚,修真悟道,以得无生妙诀。正当打坐参禅,忽闻小儿啼哭之声。一时心动,急到江边观看。只见江边木板上,睡一婴儿,长老慌忙救起。见怀中血书,方知来历,给其取乳名,叫淌生,托人抚养,血书紧紧收藏。</p><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淌生已是一十八岁的青年。长老劝其削发修行,取法名为玄奘,摩顶受戒,坚心修行,并将血书交于官衙,捉拿杀害双亲的大盗。</p> 水漫金山,神话人间 <p class="ql-block">  金山,不但形胜天然,风景幽绝,更是有名的“神话山”,山上每一个古迹都承载着迷人的神话、传说和故事。</p><p class="ql-block"> 《白蛇传》的故事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从唐代产生传奇《白蛇传》故事原型开始,至今已有千余年的流传历史。“白蛇传”在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位置,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已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里主要从参禅驱蟒、僧龙斗法、水淹庐舍、袈裟镇妖、水府龙洞,以及冯梦龙、方成培熟知镇江等方面,探索“水漫金山”传说之源。</p> <p class="ql-block">  【断桥相会】</p><p class="ql-block">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千年修炼的白蛇(白娘子)与许仙相会在西湖断桥,两人情投意合,喜结连理。</p> <p class="ql-block">  【保和堂】</p><p class="ql-block"> 白娘子与许仙在镇江五条街太和生药店附近开了家“保和堂”药店,并经售地道药材,货真价廉,加上服务态度好,待人热心和善,因此生意十分兴隆。</p> <p class="ql-block">  【端午现形】</p><p class="ql-block"> 法海教许仙在端午节给白娘子喝雄黄酒,使之现出原形,惊吓得许仙昏死过去。白娘子冒着生命危险,盗得灵芝草救活许仙。</p> <p class="ql-block">  【水漫金山】</p> <p class="ql-block">  【史书记载】</p><p class="ql-block"> 金山的许多故事和传说历代均有记载,经过千年流传,已形成较独有的金山文化特征。</p> <p class="ql-block">  【真假善恶两法海】</p> 金山风物,四宝同光 <p class="ql-block">  金山除了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华严佛法、神话故事以外,还有珍藏千年的镇寺之宝,其中苏东坡的玉带、诸葛亮的战鼓、文徵明《金山图》和周鼎。四宝最具代表性,同时流传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尤以宋代文豪苏东坡与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以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给后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一段佳话。除有四宝以外,这里还留下了清代康熙皇帝的手迹御碑和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题诗与寻父的传说。更有民主革命的领袖孙中山先生与金山寺宗仰禅师的革命友谊。</p> <p class="ql-block">  【玉带】</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是很好的朋友。苏东坡赴任杭州,路过镇江,特地到金山访问佛印。当时,佛印正在准备为金山的和尚说法,苏东坡不等通报,径直走进方丈室。</p><p class="ql-block"> 佛印开玩笑:“此间无坐处。”苏东坡即以禅宗之语笑答道:“暂借佛印四大为座。”佛印见东坡引用佛学,就趁势考问,并与东坡打赌道:“山僧有一问,学士道得,即请坐;道不得,即输玉带。”东坡欣然应允。</p><p class="ql-block"> 佛印问东坡:“既然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居士哪里坐?”(四大即风大、火大、水大、土大,佛宗认为这是构成物质的四大元素;五蕴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是构成人身的五种因素)是啊,四大皆空,五蕴非有,一无所有,空空如也。哪里来座位?</p><p class="ql-block"> 佛印这一问,把自恃聪明的苏东坡给难住了。他无言以对,只好解下玉带相赠,佛印则回赠一幅衲裙。</p> <p class="ql-block">  【周鼎】</p><p class="ql-block"> 周鼎是西周周宣王时代的铜器,迄今已有2700多年,1848年由湖北汉阳人叶志先赠金山寺收藏。有铭文12行,共134字。是当时周宣王北伐成功铸造的酬劳北伐统帅遂启祺的,所以此鼎又称遂启祺鼎,现已被收入《三代铜器图像》一书中。</p> <p class="ql-block">  【铜鼓】</p><p class="ql-block"> 铜鼓是一种鼓状铜器,高八寸八分,径一尺五寸七分,重二十三斤八两。传说是三国时代诸葛亮发明的。行军时可做煮饭的炊具。作战时当战鼓敲打,所以又名“诸葛鼓”。</p> <p class="ql-block">  【金山图】</p><p class="ql-block"> 金山图是我国明朝著名画家文徵明所绘,是清代两江总督端方送上山的。画中江水茫茫,微波荡漾。金山如浮玉漂浮在波涛之上,山色青碧,上面有一栋栋画檐朱宇,展现了当时金山和金山寺屹立扬子江心秀美雄姿。画后有他写的《金山寺追赋》诗一首。金山图和长卷诗,古色古香,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  【康熙“江天一览”】</p><p class="ql-block"> 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到金山,登高望远,大江东去,水天盛势,蔚为壮观。为金山寺题写“江天禅寺”的匾额,并书“江天一览”四字。相传在写“江天一览”时,竟一时想不起“览”字的写法,正在为难之际,身为镇江人的当朝宰相张玉书计上心来,说了一声“臣今见驾”(览的繁体字是“覽”),康熙皇帝顿时想起,随笔写出“覽”字。由于不是一气呵成,在四个字中“覽”字就显得略小。事后有人调侃说:“康熙皇帝题字靠提示!”</p> <p class="ql-block">  【乾隆御碑】</p><p class="ql-block"> 乾隆皇帝南巡驻跸金山留下七块御碑,保存完好。石碑记载的内容大多是乾隆六下江南对金山风景的评价和如何继承清室传统、统治大清帝国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  【文宗阁】</p><p class="ql-block"> 金山曾经有一座著名的皇家藏书楼,名叫文宗阁。在昔日金山寺行宫之左,今楞伽台下,已收藏《四库全书》出名。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隆皇帝敕建文宗阁,先贮藏《古金图书集成》。乾隆四十九年(1784),《四库全书》编纂完成,特颁三部于江浙两省,以一部藏文宗阁。这一年他第六次南巡,复谕令士子愿读其中秘书者,就阁抄写。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入镇江,将文宗阁及藏书一并烧毁,这座皇家藏书楼存世74年。</p> <p class="ql-block">  【宗仰与孙中山】</p><p class="ql-block"> 宗仰于光绪七年(1881)来到金山寺,不久升为监院。虽为出家人,却时刻关心国事,倾向反清革命。先后加入兴中会、同盟会,时常撰文在《苏报》发表,鼓吹革命,引起清政府的忌恨,被通缉而避走日本。</p><p class="ql-block"> 当时适逢孙中山抵达日本横滨,宗仰前往谒见。两人倾心交谈,志同道合,相见恨晚,结为知己。</p><p class="ql-block"> 1903年9月下旬,慷慨资助旅费两百元,送孙中山赴檀香山进行反清革命活动。1908年由日返沪后,仍时常接到孙中山从美国寄来的函件。</p><p class="ql-block"> 民国建立后,宗仰淡泊名利,功成身退,归隐金山寺,1914年为首座大和尚。但他仍时常怀念孙中山先生,很想他来此小憩,老友重聚。可惜孙中山为国事操劳繁忙,无暇光临金山寺。</p><p class="ql-block"> 后来,宗仰在复兴六朝古刹——南京栖霞寺时,缺乏资金。孙中山知晓后,立即捐赠银币万元,助其修建,也是对宗仰当年资助革命的回报。</p> 擂鼓抗金,保我河山 <p class="ql-block">  金山,有文人墨客登临观景,有忠臣良将到访驻足,有聚集了名人雅士的墨宝遗迹,还有抵御金兵的一声声英雄战鼓。</p><p class="ql-block"> 巾帼不让须眉的宋代著名女将梁红玉擂鼓抗金以少胜多取得了黄天荡大捷。</p><p class="ql-block"> 以“精忠报国”而流芳千载的岳飞与通神得道的道月禅师解梦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  【岳飞】</p> <p class="ql-block">  【梁红玉擂鼓战金山】</p><p class="ql-block"> 宋高宗建炎四年春,梁红玉与丈夫韩世忠守卫镇江,恰逢金兀术攻破杭州城,满载而归,行至镇江。面对敌众我寡的态势,梁红玉建议韩世忠利用金山水城的有利地形智取金兀术,并以少胜多大败金兵。一通战鼓,迎战金军。</p><p class="ql-block"> 梁红玉在金山顶上看的清清楚楚。她英姿飒爽,猛然敲起战鼓。一通战鼓,韩世忠立即指挥水军,扯帆驶出鲇鱼套的芦苇荡迎战金军。二通战鼓,诱敌深入。韩世忠佯装失利,边战边退,转眼间隐进了茫茫芦苇荡。金兀术当是宋军贪生怕死,不堪一击。于是急令紧紧追赶,一路追进埋伏圈。三通战鼓,大获全胜。梁红玉见金兵中计,随即擂起三通鼓,埋伏在芦苇荡里的船只,脱掉伪装,飞向敌军。江面上烟雾腾腾,杀声震天。宋军各显其能,打得金兵溃不成军。</p> 英才辈出,流芳千载 <p class="ql-block">  金山,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其中许多名人雅士,曾在此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墨迹和脍炙人口的故事。这里我们选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毛泽东主席、江泽民主席、胡锦涛主席和其他国外元首及友人到金山游览视察的照片,这是金山文化中最珍贵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  【英才辈出】</p> <p class="ql-block">  李远安八岁“天地同庚”:传说八岁的李远安跟着刘坤一进京给慈禧祝寿。当慈禧问刘坤一她能活多少岁时,刘坤一张口结舌,心惊肉跳,满头大汗。李远安悄悄地把写着“天地同庚”四字的纸条递给他,刘坤一如获至宝,迅速双手呈给慈禧,慈禧看了眉开眼笑,后来,“天地同庚”被刻在慈寿塔的外墙上,成为金山寺一景。</p> <p class="ql-block">  【名人墨宝】</p><p class="ql-block"> 历代名人留下的墨宝是金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我们采用水印法复制毛泽东、苏东坡、赵朴初等作品。</p> <p class="ql-block">  【国内外政要参观金山】</p> 结束语 <p class="ql-block">  金山山美、寺美、故事美,金山的美,是独具个性魅力的美。金山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具有1600余年历史的金山风景区,必将以更加绚丽夺目的风姿,去迎接四面八方的海内外宾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