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细雨中

隔篱莲影

<p class="ql-block">文/隔篱莲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早醒来,只听得雨在淅淅沥沥地下着,但没过多久,便已若有若无。站在窗前,看着天空中划过的雨丝,忽然间想出去走一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雨中漫步,历来被文人墨客赋予浪漫的色彩。戴望舒的《雨巷》更是将其推向极致:“撑着油纸伞,独自徘徊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位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人总喜欢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到外界,于是雨巷变得寂寥,姑娘也仿佛结着愁怨。其实,真正寂寥的,和结着愁怨的,是诗人自己。而我们这些生活在烟火中的普通人,也常常在某个瞬间,被某一种情绪裹挟,也希望能像诗人一样,倾诉自己内心的惆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像此时此刻,虽然我走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却也希望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沿着石板铺就的老街缓步前行,两旁是高大的树木,茂密的枝叶在雨中闪着青翠的光。远处的高楼隐约可见,现代与传统的交融,让这条街道多了一层时空交错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边走边想,不觉间便到了苏州河畔。两岸的海派风格建筑静静伫立,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沧桑过往。曾经被殖民、被入侵,战火、屈辱,都化为这些建筑的斑驳痕迹。虽然经过时间的冲刷,但历史是不能更改的,记忆也无法彻底抹去,那些故事早已刻进了这座城市的基因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不禁陷入沉思,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历史?那些血泪与悲苦,真的能用一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来消解吗?那些伤痛和屈辱,难道说一声“让往事如烟”,就可以轻松放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想起前不久才读完的小说《一个人的朝圣》,作者在历经的艰辛独自行走中,拯救了友人,也疗愈了自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到一座红砖瓦结构的教堂前,只见高耸的尖顶与拱形的窗户,在雨中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教堂前的广场上,绿植与雕塑错落有致,与远处的高楼相得益彰。我站在细雨中,看着眼前的一切,忽然觉得,诗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驻足观赏的每一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继续前行,来到外滩美术馆前。美术馆因故不开放,但外面的建筑也很值得观赏。圆形花坛、白色雕塑,周围有葱翠的绿植,远处是一片红砖建筑,在手机取景框里显得格外出片。我突然意识到,诗不只是文字,它也可以是建筑,是雕塑,是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刻,我仿佛明白了戴望舒的《雨巷》想要表达的内涵。多少无法言说的心事,多少无从寄托的情怀,在雨巷、油纸伞,在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身上,诗人投射了内心无尽的诗意。这诗意不仅是诗人的自我的精神放逐和心灵疗愈,也为原本枯燥乏味的平常日子增添了一抹亮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知什么时候,雨已经完全停了。但我的思绪依然沉浸在雨中漫步的意境里。我喜欢绵绵细雨,喜欢细雨中的风景,喜欢一路走来的触景生情。虽然我不会写诗,但我觉得,此时此刻,我的内心充满了诗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2日写于上海</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