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这句俗语揭示了陕西帝王陵的众多,曾经的十三朝古都,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矗立着90余座帝王陵,这些陵墓不仅代表着陕西的帝王历史,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厚重,仿佛穿越时空,目睹那些帝王的辉煌时刻。</p><p class="ql-block"> 5月20我们从西安火车站相聚后,驱车赶往礼泉,开启我们西北自驾的统一行程,我们入住礼泉袁家村“一亩三分地”客栈,明天准备去昭陵和黄帝陵,还有古代水利工程郑国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中国传统村落 • 袁家村</b></p> <p class="ql-block"> 袁家村地处中国陕西关中平原腹地,隶属礼泉县烟霞镇,村域面积0.4平方公里,形成于元代以前。村落布局顺应自然地势,保留明清关中传统建筑风貌,2013年被列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其核心产业为传统小吃、农家乐和手工艺作坊,通过股份制合作社模式实现村民共同富裕,202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以上。因为离昭陵相对比较近,今天我们就入住这里。</p> <p class="ql-block"> “先有宝宁寺,后有袁家村”,宝宁寺乃皇家寺院,唐天宝年间为守护昭陵供奉香火而建。经唐元明洪武、永乐、清康熙、同治年的多次修葺,成为唐朝一大古刹。它属于唐昭陵近200座陪葬墓、30万亩陵园区内唯一一座古寺。是袁家村建造年代最为久远的一座建筑,距今约有千年的历史。它的周边还有秦琼等陪葬墓。</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住过的一亩三分地客栈,环境幽雅,古朴浓郁的西北风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唐昭陵 • 李世民的长眠之地</b></p> <p class="ql-block"> 昭陵,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它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昭陵镇九嵕山的主峰上,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陵墓从唐贞观十年(636年)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昭陵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占地面积200平方千米,共有180余座陪葬墓,是关中“唐十八陵”,也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千年岁月湮没的盛世卷轴,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君主专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p> <p class="ql-block"> 进入昭陵,迎面是一座石雕牌坊大门,双面都上书“昭陵”两字,这仿佛是一扇通往历史的大门,让人禁不住想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 走过牌坊门,首先来到昭陵六骏文化广场,显然这个广场是现代建造的。远处赫然矗立的雕像一定是昭陵的主人李世民,中轴线地上有六骏复制图,东西两侧立体雕塑的六骏,还是很吸引眼球的。</p> <p class="ql-block"> 穿过六骏文化广场便是主陵区了。清陕西巡抚毕沅题写墓碑“唐太宗昭陵”,再往前就是“功德碑”。远处的九嵕山,山势突兀挺拔,因九道山梁拱举得名。从不同方位观察呈圆锥、覆斗、笔架等形态。</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神道、北司马门祭坛遗址、明清山门遗址、北司马门门址、享殿遗址、六骏碑刻一步步往上行走,步行大约40分钟左右,神道两侧石像记载着臣民的过往。凿九嵕山建玄宫,开创唐代依山为陵的先例。整体布局仿长安城结构,分宫城、皇城与外廓城三部分。墓道设五重石门,地表原有献殿、栈道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 唐昭陵六骏石刻是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立于昭陵北司马门内,祭坛两侧六骏大型浮雕石刻,<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为纪念六匹随唐太宗征战疆场的战马而刻制的。传为当时工艺家阎立德、画家阎立本所作。石刻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英勇驰骋疆场的情景。该雕刻线条流畅,刻工精细,栩栩如生,是驰名中外的石雕艺术珍品。</span>西侧三骏:飒露紫、拳毛騧(guā)、白蹄乌。东侧三骏:特勒骠、青骓(zhuī)、什伐赤。现在这里的六骏,皆为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 “拳毛騧”、“<span style="font-size:18px;">飒露紫”</span>两石刻在1914年时被盗,流失海外,最后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 剩下的这四块石刻分别为“白蹄乌”、“特勒骠”、“什伐赤”、“青骓”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p> <p class="ql-block"> 太宗今日夫如何?九嵕山上杂草生。站在昭陵遗址前,我不禁感叹时光的无情。曾经的帝王,如今已化作尘土。那些曾经的辉煌与荣耀,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散。唯有这片土地,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诉说着过往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长乐公主墓</b>是唐太宗和文德皇后的嫡长女长乐公主李丽质的墓葬,也是昭陵的陪葬墓之一,是唐朝除皇帝外最高等级的墓,可见唐太宗对其宠爱之情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五个女儿,才华横溢,但红颜薄命,23岁因哮喘去世。</span>可怜的是公主死后也不得安宁,地宫被人“光顾”了无数次,值钱的东西被拿完了,几吨重的石椁也不知去处。</p> <p class="ql-block"> 昭陵开创了唐代帝陵“因山为陵”埋葬制度,其所依九嵕山,突显威龙卧虎之势,一峰突兀,九梁环拱,巧夺天工,稀世奇观。昭陵陪葬墓以九嵕山主峰为轴心,呈扇形分布在主峰两侧和正南面,犹如群星拱月,护卫昭陵。在长乐公主墓不远处还有韦贵妃墓,可看见石椁及陪葬品。昭陵其它的还有陪葬墓房玄龄墓、魏征墓、李靖墓等。</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昭陵博物馆</b>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西侧的李勣(徐懋功)墓前,属社会科学类历史遗址专题博物馆。昭陵博物馆主要陈列有《昭陵出土文物精华展》《昭陵碑林》《昭陵唐墓壁画》《昭陵文物精华展》陈列,博物馆藏品共计有4550件。</p> <p class="ql-block"> 昭陵博物馆代表性藏品有:高宗李治御制御书的徐懋功《李勣碑》、欧阳询书的《温彦博碑》、褚遂良书的《房玄龄碑》《昭陵六骏碑》、尉迟敬德及夫人墓志铭、越王李贞墓志铭、临川长公主墓出土的2件石刻诏书、孔颖达墓发现的刻字碑座、张士贵墓出土的彩绘釉陶文、武官俑、长乐公主墓出土的白瓷辟雍砚、徐懋功(李勣)墓出土的三梁进德冠、郑仁泰墓出土的大批彩绘釉陶俑等。</p> <p class="ql-block"> 昭陵碑林集中了昭陵陵园现存的40通碑石及出土的40余合墓志,为研究中国初唐书法及石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具有纠史、证史、补史的特殊价值。</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收藏的壁画主要包括韦贵妃墓出土的侍卫图、门吏图、仪卫图、甲胄仪卫图、战袍仪卫图等唐代壁画,这些壁画以设色技法著称,内容涵盖贵族生活场景,如出行、歌舞、侍女等。</p> <p class="ql-block"> 李勣(徐懋功)墓在今昭陵博物馆院内,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英国公李勣和其夫人的合葬墓,也是昭陵5座山型陪葬墓中,规模最大、特征最突出的一座。他的墓虽在山下,但其封土的高大、碑石的丰伟、石刻的精美,却是昭陵其它一百多座陪葬墓所无法比拟的。况且,碑文的御撰御书,其规格更高一筹,显然,李勣之葬是享受了不寻常的荣典。</p> <p class="ql-block"> 高宗李治御制御书的《李勣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黄帝陵 • 华夏第一陵</b></p> <p class="ql-block"> 黄帝陵,是轩辕黄帝的陵寝。《史记》中记载的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因此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200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黄帝陵祭典)活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8月,黄帝陵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p> <p class="ql-block"> 黄帝陵景区主要由轩辕庙和黄帝陵两大部分组成,轩辕庙在桥山山麓,而黄帝陵则在桥山之巅。</p> <p class="ql-block"> 陵前的“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p> <p class="ql-block"> 轩辕庙总占地面积26亩。主要建筑沿南北轴线顺次排列为庙门、诚心 亭、碑亭、人文初祖大殿和祭祀广场及祭祀大殿。东侧为碑廊,西侧为接待室和文物展室,其风格多为明代歇山形建筑。</p> <p class="ql-block"> 黄帝陵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圣地,历代名人题字成为其独特文化景观。庙内共存放古今石碑五十余通。这些石碑有北宋以来的“御制祝文”、名人题咏和重修碑记,包括孙中山、蒋中正、毛泽东的诗文、题字和祭文。由江泽民、李鹏为黄帝陵整修工程的题词以及董建华亲笔题写的“香港回归纪念 碑”也赫然立于庙内,给这座千年古庙增添了时代气息。这些题字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更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与个人风格。</p> <p class="ql-block"> "人文初祖"殿,初建于明朝,后代屡有修缮。人文初祖殿占地282平方米,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门额上悬挂着程潜先生于1938年祭陵时所题写的"人文初祖"四个大字。庙院西邻为保生宫旧址,现状有由黄陵县文庙迁建的古建筑两座。是黄陵文管所驻地。</p> <p class="ql-block"> 轩辕庙的历史文化价值。从唐代正式将祭祀轩辕黄帝的活动列为国祭后,轩辕庙成为了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重要场所,并且不断加以修善。它不仅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我国古代文明和祭祀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汉武帝祭祀遗迹“汉武仙台”</p> <p class="ql-block"> 传说中的黄帝脚印</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所在地,黄帝陵轩辕庙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还拥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我们可以在此缅怀先祖、感受历史的厚重,同时欣赏到桥山的壮丽景色和庙内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轩辕黄帝的传说和故事,以及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郑国渠 • 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b></p> <p class="ql-block"> 郑国渠是我国最早的大型无坝引水灌溉工程之一,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span style="font-size:18px;">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span>距今已有二千二百余年的历史,与都江堰、灵渠并称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郑国渠,于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在秦国主持穿凿兴建,约十年后完工。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2016年被评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p> <p class="ql-block"> 现今郑国渠依托张家山的自然风光、泾河大峡谷和郑国渠首暨历代引泾工程遗址、仪祉纪念馆而开发成综合旅游风景区。因时间有限,没有深度游。</p> <p class="ql-block"> 陕西“地下五千年”,华胥陵、炎帝陵、黄帝陵、周陵、秦陵、西汉陵、唐陵七大皇陵贯穿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直是众多王朝的摇篮,</span>是帝王建都之地,九个大一统王朝,有五个建都西安(咸阳),留下的帝王陵墓共79座,被称为“东方金字塔”。</p><p class="ql-block"> 这些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在陕西建功立业,最终在陕西黄土大地宽广浑厚的胸怀中,找到了自己永远的归宿。陕西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帝王陵不仅数量浩繁无可比拟(</span>占全国现存帝王陵的近乎一半),而且有着光耀千秋、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陕西引以为傲的宝贵文化财富,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瑰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