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年6月16日<div>地点:纳木错湖</div><div>摄影:本人及队友</div> “纳木错”这一名称源于藏语,具有深厚的文化和宗教内涵。“纳木”(གནམ་):意为“天”或“天空”。“错”(མཚོ་):藏语中对湖泊的统称(如羊卓雍错、玛旁雍错)。“纳木错”直译为 “天湖” 或 “天上的湖”。纳木错湖面海拔约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之一。其高耸入云的位置,被藏族人民视为“悬挂于天空的圣湖”。在苯教和藏传佛教中,“天湖”象征纯净与神性。纳木错是藏传佛教三大圣湖之一(另两处为羊卓雍错、玛旁雍错),相传为帝释天之女,护佑众生。清代文献《西域同文志》称其为“纳木错”,并解释为“天湖”。蒙古语称其为“腾格里海”(ᠲᠡᠩᠷᠢ ᠨᠠᠭᠤᠷ,Tengri Nor),同样意为“天湖”,印证跨民族对圣湖的共识。纳木错与北岸的念青唐古拉山(藏地三大神山之一)在传说中是夫妻关系。山为“丈夫”,湖为“妻子”,共同守护藏北草原,强化了“天湖”作为生命之源的信仰。 2025年6月16日,我们自驾318一行到达了纳木错,下车走进广场,高原的阳光如无数金针密密刺下,刺得人睁不开眼睛。广场上人们围着成群的海鸥,抛洒着食物,海鸥的翅膀时而翻飞如银箭腾空,时而俯冲如迅疾的闪电,嘎嘎的鸣叫声此起彼伏,竟为这高寒之地添了几分喧闹的生命气息。 乘上景区大巴,一路颠簸30分钟,车终于停在了纳木错湖边。湖水如一面巨大的银箔,直铺到雪山脚下,亮得耀眼夺目。湖边光秃秃的,除了嶙峋的石头和牧民围起供游客骑乘的马场,一棵挡光的树也没有。人们纷纷捂着眼睛小跑下来,匆匆忙忙拍照留念,有人举起相机时,防晒霜的印记蹭在镜头屏幕上,模糊了圣湖的容颜。照片拍罢,大家便又仓促小跑着返回了车站。我站在湖边,只觉自己如同被强光钉在了空旷的天地间,除了刺眼的光线,仿佛什么也看不真了。 随着返程的大巴缓缓启动,我隔着车窗回望那广漠无垠的湖水,在高原的阳光下铺展至天边,闪耀着近乎不真实的、令人难以直视的光芒。彼时,心头忽然浮起一句行路者常说的话:自驾318,风景不在景点,而在路上——此言不虚,原来所谓景点的抵达,有时竟似只为印证我们匆匆而过的身影罢了;真正的风景,是车轮下无尽伸展的路,是心中沉甸甸却无法停驻的感念。 我们风尘仆仆而来,又风尘仆仆而去,在纳木错门口抖落的,不只是车辙上的尘土,更是心上那层浮光掠影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