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3日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p> 今年的年休假我选在了7月14日至18日,加上前后两个周末,共计9天,基本和去年同期。吸取了去年差点热死在外面的教训,今年我们打算去个比较凉快的地方,游玩的同时又能避暑。对着地图扫视家乡一周,7小时车程内能避暑的基本只有洛阳的白云山了,然而洛阳我们上次刚刚去过,且那里也就只有白云山一个适合避暑的地方,放弃。再远一点,我锁定了湖北省的神农架林区,适合避暑且景点多,可以在林区待上好几天。只是,开车需要十几个小时才能到。<div> 路途遥远,为了感受上不那么遥远,我在沿途选择了几个地方,几处景区,作为漫漫长途的短暂过度。第一站便是商丘的芒砀山旅游区。</div> 在商丘芒砀山的感受比较差。首先是天气炎热,这里属于低山丘陵地区,完全处在热浪和暴晒当中;其次,这里的风光,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风光都乏善可陈,名气大于实际;最后,这里的景区管理有些混乱。到现在为止,我已去过39个5A级景区,可以说这是最名不符实的一个,甚至我觉得连4A的资格都不够。 <p class="ql-block">图1:汉高祖刘邦斩蛇塑像</p><p class="ql-block"> 芒砀山旅游区并不大,只有区区14平方公里,且各处均靠在一起,然而,当地楞是给分出7个子景区,分别是:汉梁孝王陵、芒砀山地质公园、刘邦斩蛇处、大汉雄风、夫子山、陈胜园、僖山。各子景区之间强行设定物理隔离,而且,7个子景区单独经营,单独收取门票,连景区通票都没有,只有汉梁孝王陵和刘邦斩蛇处有通票。然而,刘邦斩蛇处和大汉雄风景区离得更近,紧紧挨在一起,从刘邦斩蛇处园子后门出便是大汉雄风,可是,当地楞是把后门给堵上,强行隔开刘邦斩蛇处和大汉雄风,并且两处不设通票。</p><p class="ql-block"> 此外,各景区都存在诱导消费的情况,将子景区内游玩项目、表演项目、服务项目收费以通票的说法绑定在门票上,工作人员竭尽所能推销这种“子景区通票”,本来就偏高的门票钱更是达到难以理解的程度。当地景区管理者将唯利是图发挥到了极致。</p> <p class="ql-block">图2:园子大门内石壁正面壁刻</p><p class="ql-block"> 我并不想将刘邦斩蛇处和大汉雄风景区隔开,除了斩蛇处园区就在大汉雄风山脚下,地理上完全是一个地方,我还觉得大汉雄风景区和刘邦斩蛇处景区人文风格完全相同,都是刘邦题材。斩蛇处景区内殿、阁、廊、字对称严整,恢宏壮观;红草绿树,景物别致,绚丽多彩。展厅内外,雕塑、绘画、石刻、蜡像相结合,以高祖斩蛇起义,定鼎中原与汉宣兴表历程为主线,把汉民族的兴起与汉文化的发展融为一体,生动地展现了两汉400年历史的厚重,形象地揭示出苦砀山为汉兴之源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图3:园子大门内石壁背面壁画</p><p class="ql-block"> 园子大门内树一石壁,壁正面书有“芒砀古迹罕见,奇观名扬天下”。壁背面是刘邦芒砀山斩蛇起义的壁画,整个园子也都是这个主题。</p> 图4:前殿<div> 前殿书“剑啸风云”四字,内有刘邦斩蛇起义蜡像。刘邦在斩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史记·高祖本纪》。</div> 图5:前殿 图6:前殿刘邦斩蛇蜡像<div> </div> <p class="ql-block">图7:送徒骊山</p><p class="ql-block"> 前殿除了蜡像,还有图画多幅,完整详细描述了刘邦斩蛇起义反秦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汉高祖刘邦做沛县亭长的时候,为县里押送一批农民去骊山修陵。途中大部分人都逃走了。刘邦自己度量,即使到了骊山也会按罪被杀。于是走到丰县西的涸泽地带就停下来,饮酒大醉,夜里干脆就把剩下的所有农民都放了。并且对他们说:“你们都走吧,我从此也要逃亡了。”</p> 图8:草泽斩蛇<div> 这些农民中愿意跟随刘邦的还有十多个。刘邦带醉行走在丰西泽(位于今徐州市丰县)中,让一个农民在前面探路。这个人回来说:“前面有一条大蛇挡路,我们还是回去吧”。刘邦趁着酒劲说:“大丈夫独步天下有什么害怕的!”于是走到前面拔剑将蛇斩断。蛇从正中间被分为两段。</div> <p class="ql-block">图9:妪泣白帝</p><p class="ql-block"> 走了几里地,刘邦醉得倒下睡着了。刘邦队伍中走在后面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一个老妪在路边连夜放声啼哭。问她为什么这样伤心,老妪说:“我儿子被人杀了,所以痛哭”。问她儿子为什么被杀,说:“我儿子是白帝子,变成蛇横在路上,被赤帝子杀了,所以我很伤心”。人们以为她胡说八道、散布谣言,想打她,这个老太太突然不见了。后面的人赶到前面,刘邦才醒过来,人们报告了他这一情况。刘邦心里很高兴,心生自豪感,跟随他的人也越来越敬畏他。</p> <p class="ql-block">图10:隐匿芒砀</p><p class="ql-block"> 有人曾对秦始皇说:“东南方向有天子气”,于是始皇亲自东游来验证。刘邦怀疑说的就是自己,就躲了起来,藏到荒凉的芒砀山的深山老林中。</p> <p class="ql-block">图11:吕雉寻夫</p><p class="ql-block"> 吕雉和其他人都寻找他,每次都能在人迹罕至之处找到。刘邦觉得奇怪,就问是怎么回事。吕雉说:“你在的地方头上总有云气凝结,所以我们根据这一现象总能找到你”。刘邦听了很高兴,沛县中的人知道后,许多人都来归附刘邦。</p> <p class="ql-block">图12:返沛破城</p><p class="ql-block"> 陈胜、吴广起义后,沛县县令为自保意图响应反秦,接受萧何、曹参建议,派樊哙前往芒砀山召回因释放刑徒而逃亡的刘邦,而此时刘邦已聚众数百人藏匿山中。刘邦率众抵达沛县城郊时,县令反悔,闭城拒入,并计划捕杀萧何、曹参。萧何、曹参翻城投奔刘邦。刘邦遂以箭射书信入城,号召城内百姓杀掉县令以响应诸侯反秦。沛县父老于是组织子弟杀死县令,开城门迎进刘邦。民众欲推举刘邦为首领,刘邦三次谦让,最终接受“沛公”称号。</p><p class="ql-block"> 刘邦设祭坛,自称“赤帝之子”,树赤旗,组建义军,兵力迅速扩充至二三千人。刘邦军以沛县为根据地攻占周边县城,后投奔项梁,奠定西征灭秦基础。</p> <p class="ql-block">图13:汉高祖圣迹画廊</p><p class="ql-block"> 前殿后两侧是汉高祖圣迹画廊,完整讲述了刘邦起家、创业、建国、治国的人生历程。</p><p class="ql-block"> 从属项梁后,刘邦与立怀王,平复魏地,统筹砀郡,并一路向西,率先入关灭秦,随后还军灞上,约法三章,险脱鸿门宴。鸿门宴后,被封汉王。先就国汉中,随后还定三秦,镇抚三河,从而正式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经彭城之战的惨败,京索之战的复仇,后荥成激战大败而小胜,广武对峙中又被项羽军弓弩射中重伤,但楚军并未乘胜袭击。双方僵持不下,于是约定以鸿沟作界线,西归汉,东归楚。楚、汉订盟后,项羽解兵东归,刘邦在张良、陈平建议下,却令全力追击楚军,此后,形式急转直下,刘邦趁项羽不备,与韩信等合力,多次击败楚军,迅速扭转颓势。最终将项羽围困于垓下,四面楚歌之际,项羽自刎于乌江。</p><p class="ql-block"> 汉五年二月甲午日(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山东省菏泽市定陶氾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以封地汉中和封号“汉王”,定国号为“汉”。建国后,刘邦继续平定天下,并广泛吸取秦亡之教训,部分地恢复了封建,采取了郡国并行制,重新分封七个异姓功臣为王,同时建章立制,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兵员归家,豁免徭役,重农抑商 ,恢复社会经济,安抚人民,稳定统治。待西汉统治逐步稳固后,刘邦又开始削除异姓诸侯王,多个诸侯王被杀,与诸将订下誓约,其核心内容为:“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为消除北部匈奴威胁,刘邦亲征匈奴,遭遇“白登之围”,刘邦采纳陈平之计,得以突围,自此,大汉对匈奴采取守势,以财物和和亲来小心翼翼的安抚匈奴。数代人养精蓄锐,直到汉武帝。</p> <p class="ql-block">图14:斩蛇碑阁</p> <p class="ql-block">图15:斩蛇碑阁与长廊</p><p class="ql-block"> 站于斩蛇碑阁前,可看见园子后面芒砀山顶的雄伟的刘邦雕塑,与斩蛇园相映成彰。</p> <p class="ql-block">图16:斩蛇碑复制碑</p><p class="ql-block"> 刘邦斩蛇起义,诛暴秦,灭强项,创建汉室,成就帝业,并肇兴了“汉”之民族称谓,开辟了汉文化的创造之路。明隆庆五年立"汉高断蛇之处碑",因毁,1982年复制重立。夜灯照射,碑体消失,凸显刘邦持剑帝像,蔚为"天下奇观"。</p> <p class="ql-block">图17:斩蛇碑原碑</p> <p class="ql-block">图18:主殿</p><p class="ql-block"> 2006年此处扩建为汉兴源旅游景区,现更直观的称作“刘邦斩蛇处”。</p> <p class="ql-block">图19:主殿内蜡像</p><p class="ql-block"> 主殿位于园区最后,殿内蜡像逼真,“热闹”非凡,仿佛将我们带回了两千多年前的楚汉争霸和大汉皇庭。汉高祖刘邦端坐正间正中,张良、萧何、樊哙、曹参等文臣武将立于刘邦下侧。左右侧间则集中讲述了刘邦与项羽之间的争斗故事、刘邦与吕后、刘邦与戚夫人以及吕后与戚夫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各个耳熟能详的动人故事一一上演。</p> <p class="ql-block">图20:刘邦斩蛇蜡像</p> <p class="ql-block">图21:鸿门宴和灞上受降</p> <p class="ql-block">图22:彭城血战和楚河汉界</p> <p class="ql-block">图23:四面楚歌</p> <p class="ql-block">图24:吕后蜡像</p> <p class="ql-block">图25:吕后助夫建国和辅子执政</p> <p class="ql-block">图26:戚夫人蜡像</p> <p class="ql-block">图27:戚夫人初始刘邦、争宠得意</p> <p class="ql-block">图28:戚夫人永巷舂谷、惨为人彘</p> <p class="ql-block">图29:西汉帝王殿</p><p class="ql-block"> 正殿前两侧有两侧殿,分别立西汉和东汉除刘邦外的所有帝王蜡像以及吕后蜡像。</p> <p class="ql-block">图30:西汉帝王殿</p><p class="ql-block"> 汉朝(前202年-220年 [196])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两个时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图31:西汉帝王殿</p><p class="ql-block"> 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 ,称帝后遂以封国名“汉”为国号,是为汉朝,定都长安。传十一代十二帝 ,历时210年。至刘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新莽末期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p><p class="ql-block"> 史学家为区分两个历史阶段,依据都城所在方位将两个历史时期分别称作西汉和东汉。</p> <p class="ql-block">图32:西汉帝王殿</p> <p class="ql-block">图33:汉武帝刘彻</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是整个汉朝的明星皇帝,汉武帝时期,四处征战,讨伐北疆匈奴、吞并卫满朝鲜、收复南越、降服西南夷、远征大宛,开拓了北抵阴山、西逾葱岭、南包交趾、东并朝鲜的辽阔疆域,奠定了汉地的范围。</p> <p class="ql-block">图34:汉昭帝和汉宣帝</p><p class="ql-block"> 刘彻之后,汉昭帝、汉宣帝相继即位,任期内西汉经济繁荣、政治稳固、文化昌盛、科技发达、疆域辽阔、四夷宾服,被今人合称为昭宣中兴。</p> <p class="ql-block">图35:西汉末皇帝</p><p class="ql-block"> 从汉元帝在位后期开始,土地兼并盛行、中央集权衰落、阶级矛盾加深、正值日益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致使西汉由盛转衰。汉成帝刘骜即位,其母亲王政君被尊为皇太后,从此外戚王氏家族登上了西汉的政治舞台,也为后来的王莽乱国埋下了伏笔。至汉哀帝刘欣,刘姓皇统在社会上,包括一部分官僚地主中,已经失去威望。汉哀帝去世,并未留下子嗣,在太后王政君的支持下,王莽拥立九岁的汉平帝登基,由王莽代理政务,外戚世家出身的王莽在这种情况下迅速崛起,封“安汉公”。汉平帝病死,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遂立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即: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由“安汉公”到“假皇帝”,王莽自称”予”,最终在公元8年十二月,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p> <p class="ql-block">图36:东汉光武帝刘秀</p><p class="ql-block"> 与西侧西汉帝王殿相对的是东侧东汉帝王殿,立有东汉八世共十四位皇帝。</p><p class="ql-block"> 王莽称帝后,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措施,史称“王莽改制”,企图通过复古西周时代的周礼制度来达到他治国安天下的理念,但终失败,造成了天下剧烈动荡。各地人民纷纷起而反抗,在遍布全国的起义军中,有两支最大的队伍,成为农民起义的主流,这就是南方的绿林军和北方的赤眉军。赤眉、绿林起义爆发后,刘秀与长兄刘縯为恢复刘姓统治,起事于舂陵,组成“舂陵军”。 王莽地皇四年(23年),刘秀在昆阳之战中一举摧垮新莽大军,标志着新莽赖以维持统治的军事力量消耗殆尽。同年绿林军攻破许昌,王莽死于义军之手,新覆灭。</p><p class="ql-block"> 更始帝刘玄北都洛阳后,刘秀被派往河北地区镇抚州郡。乃破王郎,河北之豪强地主率宗族、宾客、子弟先后归附,使他在河北站稳了脚。 不久,与更始政权彻底决裂。更始三年(25年)六月,赤眉军拥立汉朝后裔刘盆子为帝。 同月,刘秀在鄗(今河北柏乡县)南千秋亭五成陌(今河北十五里铺)即位称帝,国号仍为“汉”,史称汉世祖光武帝,改元建武。</p> <p class="ql-block">图37:东汉帝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秀定都洛阳后,经过十一年的东征西讨,刘秀终于在36年扫灭了最后一个割据势力成家帝公孙述。 自此,历经新莽末年长达近十九年的纷争混战,中国再次归于一统。</p><p class="ql-block"> 刘秀鉴于西汉末期权臣干政、外戚篡国以及地方权重等历史教训,首先致力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防范功臣、宗室诸王及外戚专权。刘秀还重视生产与人民生活的恢复与发展,轻徭薄税、释放奴婢,清查土地、振兴农业,他统治的时期,遭战乱破坏的生产和生活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人口与垦田数目大大增加,史称“光武中兴”。</p><p class="ql-block"> 明章二帝在位时期,秉承刘秀遗规,对外戚勋臣严加防范;屡下诏招抚流民,赈济鳏寡孤独和贫民前后九次;修治汴渠完成,消除西汉平帝以来河汴决坏;经营西域,再断匈奴右臂,复置西域都护府和戊己校尉。 史载“天下安平,百姓殷富”,号称“明章之治”。 汉章帝时期开任用外戚之先河。</p> <p class="ql-block">图38:汉冲帝和汉质帝</p><p class="ql-block"> 然而,汉章帝时期,再次重用外戚势力,开东汉任用外戚之先河。汉和帝时期,外戚窦氏专权,和帝联合大臣和宦官铲除窦氏,自此,宦官干政开始登上东汉舞台。从此以后,外戚和宦官轮番干政专权,朝堂多有动荡,民生难以为继。为了便于控制皇帝,外戚和宦官扶上位的皇帝一个比一个小,制造了东汉中后期幼帝频现的奇观。第九位皇帝汉冲帝不满1岁就即为,3岁便驾崩;第十位皇帝汉质帝8岁登基,9岁被毒杀。</p><p class="ql-block">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腐朽的朝廷根本无力平叛,地方州郡长官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220年,曹丕篡汉,定都洛阳,改国号为“魏”,史称“曹魏”,东汉灭亡,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三国时期。</p> <p class="ql-block">图39:古法造纸体验馆</p> <p class="ql-block">图40:蔡伦造纸绘画</p><p class="ql-block"> 在斩蛇碑前的西侧殿有“古法造纸体验馆”,实际上就是放了几个仿制的造纸大木盒子。墙上的绘画讲述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故事。汉和帝时,尚方令蔡伦总结经验,发明了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作原料造纸的技术。新的造纸工艺,主要是在纸浆的化学处理和漂白等关键工艺上有了重大突破。蔡伦的改进,使造纸原料多样化,还能化旧利废,取材方便,提高了纸的质量,便于普遍推广。当时天下都称之为“蔡侯纸”。 从此,纸张迅速代替了过去的竹简、木牍和缣帛,大大便利了科学文化的传播和推广。8世纪时,中国造纸术传入西亚,以后又传入欧洲,逐步在全世界得到推广。纸的发明使用,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p> 图41:两汉文化展厅<div> 斩蛇碑前的东侧殿是“两汉文化展厅”。</div><div> 两汉时期文化科学异常活跃,对外交流意义重大。刘邦重又统一天下,建立汉朝,从此,华夏民族称为“汉族”,中华文化称为“汉文化”。</div> <p class="ql-block">图42:两汉文化展厅</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思想主宰中国整个封建历史;汉代史学取得辉煌成就,出现了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东汉班固的《汉书》两部史学巨著;汉代文学发展迅速,主要有汉赋、散文、乐府诗三种形式;汉代国家非常重视教育和学识,汉武帝最早开始在京师长安设太学 ,到东汉光武帝时期,太学生一度多达三万;汉代绘画艺术趋于成熟,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代表了汉代绘画的最高水平,帛画将想象与现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笔法细腻,色彩绚烂;石刻、砖刻画像是汉代典型的雕刻艺术形式;佛教传入中国,张道陵创立道教;汉代天文学较为发达,张衡改进浑天仪,发明候风地动仪,阐释天体演化原理;汉武帝命司马迁与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作“太初历”,是中国第一部记载完整的历法,东汉章帝又改用更为精密的“四分历”;西汉早期增补删订《九章算术》,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汉代是中医学的奠基时期,出现了数种中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医书,东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专著,收录了365种药物,东汉末年,张仲景博采众方撰写《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被后世誉为“医圣” ,华佗发明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的医生。</p> 图43:斩蛇碑阁和长廊 图44:斩蛇碑长廊 图45:大汉雄风景区<div> 出刘邦斩蛇处园区,我们乘坐三轮车前往不远处的大汉雄风景区。这里,除了刘邦雕像,没有一个地方能对得起“大汉雄风”四字。首先,景区不大,不考虑山上停留,上下转一圈也就半个来小时;其次它不够“汉”,汉文化展览很匮乏,看不出多少汉元素;再次它不够“雄”,山不高势不显,除了雕塑,没有其他雄伟建筑;最后它不够“风”,这里没有体现我汉民族风采的文化和氛围。</div> 图46 图47:远观刘邦塑像<div> 大汉雄风景区坐落于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主峰,和刘邦斩蛇处一样,也是为纪念刘邦在斩蛇起义创建四百年大汉王朝而建。</div> 图48 <p class="ql-block">图49:十二生肖</p><p class="ql-block">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p> 图50:东钟楼 图51:东钟楼 <p class="ql-block">图52:刘邦塑像前广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图53:刘邦塑像前广场南观永城 图54:刘邦塑像前广场东观僖山<div> 僖山是芒砀山群中最东部的一座东西走向的小石山,此山相传西周宋国第八代君主宋僖公葬于此而得名。此山也是西汉梁国王室的墓地所在,为汉梁王墓群的组成部分,已发现并发掘了三座汉代墓葬,即金缕玉衣墓、王后墓和画像石墓。</div> <p class="ql-block">图55:汉代原始瓷盘口壶</p><p class="ql-block"> 塑像前广场下有汉文化艺术馆,这个馆和“汉文化”关系不大,和“艺术”更是毫无关系,纯粹挂羊头卖狗肉。里面展览着极少量汉代文物,而且基本都是复制品。然后还混进去了一些其他朝代的东西。特别是古代酷刑展,又不是汉代发明的,里面的大部分酷刑在汉代也不使用,不知道放在“汉文化艺术馆”里作何解释。</p> <p class="ql-block">图56:汉代铁剑</p><p class="ql-block"> 而且,艺术馆还是收费的,可以买这个景区的“通票”,里面包含汉文化艺术馆和玻璃滑道。</p> 图57:太平车<div> </div> 图58:清代丧葬服饰 图59:夜明珠有灯光状态 图60:夜明珠关灯状态<div> 里面有一夜明珠还挺有意思,关灯后,黑色氛围里它真的会发光,只是光只能发一会。</div> 图61:汉陶勇 图62:战国青铜剑 <p class="ql-block">图63:古代酷刑展</p><p class="ql-block"> 分别是人彘、膑刑、腰斩、蒸煮、钉床、老虎凳</p> <p class="ql-block">图64:古代酷刑展</p><p class="ql-block"> 分别是斩首、坠石、站笼、盘头枷、绞刑、二龙吐须</p> <p class="ql-block">图65:刘邦塑像</p><p class="ql-block"> 大汉雄风刘邦塑像高29.9米,底座高11米,总高度40.9米,是亚洲最大的历史人物雕像,外为塑铜焊接,内是钢架结构,内有四层旋转楼梯,两个观光平台。</p> <p class="ql-block">图66</p><p class="ql-block"> 上至位于塑像肩部的观光平台上,芒砀山周围方圆80里风景将尽收眼底,山虽不高,但游客也会体会到“会当凌绝顶”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图67:仰望刘邦塑像袖口</p> <p class="ql-block">图68:仰望刘邦塑像大肚腩</p> <p class="ql-block">图69:仰望刘邦塑像斩蛇剑</p> <p class="ql-block">图70:刘邦塑像</p> <p class="ql-block">图71:玻璃滑道</p><p class="ql-block"> 体验极差,根本就不滑,需要借助脚和手的力量才能前进。</p> <p class="ql-block">图72:玻璃滑道</p> <p class="ql-block">图73:密云洞</p><p class="ql-block"> 相传刘邦在芒砀山起义前,曾在此洞中躲避追兵,并在此地得到神灵庇佑。刘邦藏身之处总有云气凝结,因此称为“密云洞”。</p> <p class="ql-block">图74:密云洞刘邦雕像</p><p class="ql-block"> 洞中供奉的刘邦像据说是由当时工匠精心雕刻而成,象征着刘邦“龙兴之地”的神圣地位。</p> <p class="ql-block">图75:吕雉寻夫雕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密云洞门口有吕雉携子寻夫塑像,传说吕雉根据刘邦藏身之处凝结的云气总总能找到他。</span></p> <p class="ql-block">图76</p><p class="ql-block"> 刘邦斩蛇起义的故事确实足够动人,但是在斩蛇处景区和大汉雄风景区,除了两尊塑像、一些蜡像、几幅图画等生硬的人造元素,再没有承载厚重历史和动人史实的古迹遗迹。这里并没有讲好这个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