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牵手向未来

海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昵称 海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号 55849890</span></p> <p class="ql-block"><b><i>  这是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主人翁低调,不想被宣传,但笔者不想让这个故事被淹没,选择了化名,也不能展示相关的图片,敬请读者谅解。</i></b></p> <p class="ql-block">  爱,真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她是高炉,可以熔化所有的铁石心肠;她是灯塔,可以给黑暗中的人指明方向;她是能量,可以给无助的人温暖和力量。在艰难的知青岁月里,生成过许多因爱而发的故事,这只是其中的一列。</p><p class="ql-block"> 在黑龙江畔的一个生产队里有个叫阿国的上海知青,有点与众不同。他是67届初中生,家境贫寒,读书较差,是弄堂里的“皮大王”。“文革”开始后停了课,他的心思就只有玩了。1968年下半年,开始有了上山下乡,也逐步恢复了毕业分配。同学们都在琢磨着前途时,阿国压根就没理会这档子事,既没报名下乡,也没要求分配,糊里糊涂地混了一年多,看看同学们上班的上班,下乡的下乡,才如梦初醒。他找到学校要求分配工作,可此时已经实行“一片红”了,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下乡已是板上钉钉,别无出路,阿国只好怏怏地随69届的弟弟妹妹们来到黑土地的边境小屯插队落户。</p><p class="ql-block"> 阿国比同去的其他知青大两岁,混迹弄堂使他沾染了一些陋习,平时出工不出力;有时也偷鸡摸狗打打牙祭;两句话不中听就拳脚相加,所以一般人不敢招惹他。</p><p class="ql-block"> 他那干活不用心的毛病终于让他摊上了大事。下乡两年后的大年三十,许多知青回家过年了,没回家的也到交好的老乡家去了。偏偏轮到阿国值日,需给知青宿舍烧炕。他一个人在宿舍里呆着很是无聊,看看天色慢慢黑了下来,想着也到老乡家喝酒去。他往炕洞里添加了几根粗大的柈子,就奔老乡家去了。心想喝完了酒,这炕也烧热了,正好暖暖和和地睡觉。没想到,这火烧大劲了,烤着了炕上的被褥,火还窜上了房。整个知青宿舍化为灰烬,知青们的全部“家当”都没了,大家气得恨不得撕了他。公社派出所作为阶级斗争新动向展开调查,最后查实并非他故意纵火。阿国虽没被追究刑事责任,但也被折腾得够呛。遭此一劫后他像是被列入了黑名单似的,全县范围内一有什么糗事发生,都会首先查查他,这也够闹心的,就连他想交个女朋友也被人告到公社说他耍流氓,结果大会小会的把他狠狠批了一顿。真是人要不顺喝凉水都硌牙!</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哥们虽有点好吃懒做,但并非冥顽劣徒,他很讲义气,谁要是被人欺负,向他求助,他一定会“两肋插刀”。谁要是对他好一点,他也一定会牢记在心里,涌泉相报。</p><p class="ql-block"> 话说有一天,县公安局来了一辆小车,民警要把阿国带走,说是县城有人自行车被偷了,怀疑是阿国作案。阿国一听直叫冤枉,但无论怎么解释,民警就是不信,非要把他带走。阿国愤怒极了,真的感到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眼看事态要搞大了,突然有人站了出来,大声喊道:“阿国没有偷车!一定是你们弄错了!”只见一个叫阿香的女青年一个健步冲到吉普车前,拦住警察,坚决地说:“你们要带走他,也把我带去,我为他作证!”虽然办案民警不能就此收兵,还是要带走阿国协助调查,但阿国的心却一下子平静了下来,心想真相总会大白的,不必与警察对抗。他转过来劝说阿香不要为难警察,要相信公安,自己没做坏事,一定会回来的。果然,阿国在公安局被盘问了几天后,偷车贼抓到了,阿国被放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这件事让阿国非常欣慰,节骨眼上居然有人会挺身而出护他、帮他,这个小女子真够仗义的!</p> <p class="ql-block">  阿香刚从县城下放不久,比上海知青要小几岁。姑娘平时言语不多,长得也不算出众,但端庄大方,具有北大荒女子不怕苦不怕累,善良勤劳的优点,她的义举让队里人刮目相看,敬佩不已。</p><p class="ql-block"> “皮大王”遇到了“仗义女”,阿国感谢她的仗义执言,阿香也看到了这个调皮鬼知恩图报的一面。一来二往,他俩渐渐熟悉起来,成了可以互相交流的朋友。随着他俩的交往,人们欣喜地看到阿国慢慢地变得安静了,肯干活了,做事也认真了,脾气也不那么暴躁了。阿国多精明的人呀,他心里明镜似的,没有阿香,自己哪会有这些变化?阿香也高兴地看到他的改变,她更喜欢现在的他。爱,在两个年轻人的心里慢慢滋长,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雨后春笋,节节拔高。一年后,他俩确定了恋爱关系,发誓携手白头。</p><p class="ql-block"> 人生一世必有风吹浪打。恰在此时,“文革”结束,上山下乡也随之结束了,知青们可以回城了!这于广大知青无疑是拨开乌云见日出的大好事,但对阿国和阿香却是命运安排的一次大拷问。</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主人翁也是凡夫俗子,放着繁华的大上海,阿国不想放弃,阿香也认为留在小屯子里确实没啥大指望。但阿国走了,我咋办?这是他们的十字路口,两难的抉择,但又必须做出决择。最后,阿国决定先回上海,再设法把阿香调去。阿香决定放他回去闯一闯,即使不回来也认了,因为拦车那事本来就是实事求是,并没图个啥。</p><p class="ql-block"> “一年为期,如果不能把你调去上海,我再回来!你等着我!”阿国撂下这话回了上海。</p><p class="ql-block"> 阿国又成了上海人,被安置在一家建筑公司当工人。每天搬砖递瓦、和水泥、筛黄沙。劳动之余就跑知青办、劳动局打听有关政策,想着如何才能把阿香调来。可那阵子知青大批回城,安置知青已经相当困难,哪有照顾恋人关系的政策呀。阿国跑细了腿,磨破了嘴皮也没用。</p> <p class="ql-block">  一年的时间过得真快。这一年,把阿国熬得心力憔悴,一筹莫展。他放不下阿香,想到阿香是在他最孤独无助的时候出现的,是他生命中的贵人,决不能不顾她、放弃她。他下了决心要兑现对阿香的承诺:回到他的“小芳”身边去!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亲友、领导和同事时,大伙儿都认为他傻了,脑子进水了。有的说:“你们没结婚没孽债的,别人忙着甩掉,你却往里钻?”有的说:“这种事知青中多了去了,还是顾好自己吧。”有的说:“上海女青年有得是,要找媳妇我们帮你张罗呀。”阿国不为所动,他知道,再回黑龙江,日子会很艰难。可他割不断那份情,忘不了阿香期盼的双眼。他说:“大老爷们办正经事,必须一口吐沫一个钉,说话要算数!”</p><p class="ql-block"> 阿国很快办理了商调和户口迁移手续再度踏上黑土地,去履行一个男人的承诺和担当!</p><p class="ql-block"> 他被分配在县城一家工厂先当油漆工,后来做过铸造工、锻压工,都是有毒有害高温高热的特殊工种。阿香也顶替她父亲进了工厂工作。</p><p class="ql-block"> 阿国与阿香登记结婚了。当时阿香的闺蜜们没有一个相信阿国会回来,阿香的家人也没人看好这门婚事,阿香瞒着家人拿了户口本去登记,然后跟着老公到上海拜见了公婆。</p><p class="ql-block"> 他们结婚后,最大的问题是没房子,只能东搬西挪地借房住。小两口辛苦打拼,迎来了他们的女儿,给这个贫寒之家带来了欢乐。十八年后,阿国的那家工厂不景气又高污染而停产,他下岗了。无奈的阿国携妻带女回上海谋生,又经历了一番没钱、没户口、没工作、没住房的拼搏。他们向兄弟姐妹借钱买了一处不到20平米的小屋,有了一个小窝。阿国到处打工干零活,阿香先打零工,后来找到了一份稳定的保洁工,凭着他们的辛苦劳动,还清了兄妹的借款、把女儿抚养成人。直到新世纪后好几年两口子的户口才按政策迁到上海。他们至今也不富裕,但他们很知足,很幸福。</p><p class="ql-block"> 是爱让一个“皮大王”变成了“暖心男”,是爱让阿国义无反顾地重回黑龙江,是爱让“仗义女”千里守望心无旁骛,是爱让他们携手并肩共度维艰,笑迎未来。</p><p class="ql-block"> 祝福所有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有爱就有力量,牵手就能战胜困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