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学校:南门小学</p><p class="ql-block">班级:四年二班</p><p class="ql-block">班主任:包立平</p><p class="ql-block">初审:高一涵妈妈</p><p class="ql-block">复审:李珺</p><p class="ql-block">终审:包立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i> 育儿中一个常见的误区:我们总在不自觉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用成绩、乖巧程度、特长等标签去定义他们的价值,却忘了每个孩子都是带着独有的生命节奏和天赋而来的。</i></p> <p class="ql-block"><i> 父母的核心角色不是“改造者”,而是“守护者”。守护孩子的好奇心,哪怕他们的问题在成人看来荒诞不经;守护孩子的慢节奏,哪怕他们学东西比别人慢半拍:守护孩子的“不完美”,因为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特质里,藏着最珍贵的创造力。</i></p> <p class="ql-block"><i> 最好的教育, 或许就是相信孩子的“独一无二”并陪着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长成无可替代的模样。</i></p> <p class="ql-block"><i> 说到底,这篇文章更像一封写给父母的“和解信”——和解于孩子不符合期待的地方,和解于自己内心的焦虑。当我们真正相信“我的孩子举世无双”,教育便不再是一场追赶,而是一场温柔的陪伴与等待。</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