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接前一篇。</p><p class="ql-block">这一篇说一下深成指。</p><p class="ql-block">在大级别上,譬如周线或以上级别,上证和深成指不会有什么大的差异,因此对于深成指的大级别分析,可以直接套用上证的大级别分析。这里就不再赘述了。</p><p class="ql-block">对于日线特别是日线以下的某级别来说,当下两个指数存在着指数上的顶背离。譬如上证的当下最高是上周五的3555点,而深成指是本周五的10946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其实是上证先于深成指上涨加速,譬如在日线的次级别上,上证60分钟的出中枢向上离开时间虽说和深成指相同,都是6月23日的上午,但上证此后构成的线段上涨速率明显高于深成指,也就是上证到达3555点后,深成指本周以来的不断创新高属于补涨性质。</p><p class="ql-block">从这一点来说,其实两个市场在相对的大级别上并没有顶背离,可理解为上证新高后,深成指紧跟着也新高,因此构成的上涨为有效。但是,在日线的次级别上,两市的指数仍然构成了顶背离。这一点或者这样一种关系,需要有认知并加以区分。换句话说,在日线或者以上级别上,上证3555点的新高为有效,因此今后仍将进一步再上涨;但在日线以下某级别譬如次级别上,当下需要等待上证也能再次创出新高,或者当下深成指的新高无效,短线应有盘整甚至回落(上证未新高而深成指回落作为依据)。所以,下周初的判断依据之一就是上证能否新高,之二说是深成指会否回落(次级别一笔下为依据)。</p><p class="ql-block">关于上证能否新高的问题,在上一篇分析中已有分析,现在要分析的是深成指会否回落,特别是次级别会否出一笔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图为深成指日线。</p><p class="ql-block">9119点上涨到10946点,为一个a+A+b的走势类型,b与a当下处于背驰段中,因为a段的红面积是1960,b段到当下的红面积是1029;但这个背驰段最终也可以不背驰,譬如将当下b的红面积乘以2,其实已经超过了a段(趋势飘带也仍非常强,而且从目前看还非常有韧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仍可以继续每天不断新高,因为当下已经出现了左侧交易上涨衰竭信号。</p><p class="ql-block">上图中,出中枢向上离开段过程中完成了两个TD卖出结构,根据计算,第2个的结构空间大于第1个,因此需要按第2个TD结构来判断,而本周五就是第2个完善并可操作的TD卖出结构9,其数据显示:11027点为该结构的转多线,此后某一根K线的收盘价站上(连续3根),趋势依旧,即此结构计数或者组合开启。但是,如果不能,则回调目标位分别是10800点(必须到)和10744点(正常到)。即便按第1个TD结构,周五收盘也是卖出结构严格组合12,也就是离组合13的衰竭只差了一个组合单元。</p><p class="ql-block">当然,左侧交易信号只是为了走势类型的方便观察,最终的落脚点仍然还需要根据走势的分类来确定。也就是当下需要把日线出中枢向上离开段的b,区间套到次级别甚至次次级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图为深成指日线的次级别30分钟。</p><p class="ql-block">9950点至10946点,为a+A+b走势类型,a段的红面积为862.8,b段的红面积相加为556.4,说明b至少处于背驰段过程。当然,背驰段最终也可以不背驰,譬如b段继续上涨,红面积就会再增加,譬如出中枢段如果以线段来划分,到目前为3笔,其中第3笔并不构成线段笔背驰,因此可预期此后应有第5笔的上涨。只是,第5笔上涨前,需要有一个第4笔的回落,而目前第3笔的高点已完成了TD卖出结构严格组合12,亦只是差了一个组合单元。</p><p class="ql-block">所以,对于深成指来说,当下的日线有出现暂时性上涨衰竭的可能性(除了上面所说的TD卖出结构,周五还是一笔上的M5),但这种左侧交易信号暂时也未得到有效验证,譬如日线连顶分型都未形成。但日线的次级别(短线)至少需要防一下一笔上的终结并防出一笔下。而防的目的,除了可以弄出短差外,最主要的是当一笔下出现时,如果该一笔下并未破坏日线上涨的走势形态,那么就可以在一笔下的结束点回补筹码;如果该一笔下破坏了日线走势的形态,那么在一笔下后就暂时不回补筹码,等待次级别出现新的买点时再来回补筹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