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石上熊猫:天工造物的灵韵之美</p><p class="ql-block">文/与石相拥</p> <p class="ql-block">当自然以江河为刻刀,以岁月为笔墨,便在这枚白龙江奇石上,雕琢出一场跨越时空的灵韵相遇。这枚29 - 20 - 18cm的象形石,绝非平面的摹写,而是立体的生命凝铸——圆滚滚的体态天然契合熊猫的憨拙,黑白石色如未经染指的皮毛,白中带一点点淡黄的石肤似蒙着一层时光的薄纱,拥有难得的水石的石皮质感,让这枚熊猫奇石透着特有的温润气韵,“憨态可掬” 之姿尽显。</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称奇的,是那鬼斧神工的纹线。粗重的墨色条纹如神来之笔,稳稳圈住眼周,化作熊猫最具辨识度的 “黑眼圈”,既似晨光中惺忪的睡眼,又像凝视时专注的神情;纤细的石纹则巧妙勾连,在鼻吻处蜿蜒成憨态可掬的轮廓,让 “熊猫” 的灵动从石间呼之欲出。这般连眉眼口鼻都形神兼备的具象,在熊猫象形石中本就罕见,而它全然脱于自然之手,无半分人工雕琢,更显珍贵。“是国宝,更是活化石。是熊孩子,更是呆萌可爱的大宝贝”,此石恰以天然之态,诠释着对这句广告语的生动呼应。</p> <p class="ql-block">从美学维度观之,它兼具 “形似” 与 “神似” 的双重妙境。“形似” 在于对熊猫体态、毛色、五官的精准复刻,满足了人们对自然写实美的期待;“神似” 则藏于那道若睁若阖的 “眼睛” 里,将熊猫的天真、沉静与生命力,凝在石骨之中,让静态的石头有了动态的灵韵。更难得的是,它以石为媒,将熊猫这一承载中国文化符号的形象,与自然造物的磅礴力量相融——既是白龙江流水打磨的自然奇观,也是国宝文化的石质延续,让观者在触摸石面的凹凸时,既能感受江河奔涌的岁月痕迹,又能体悟文化与自然碰撞的深邃美感。</p> <p class="ql-block">这枚石上熊猫,是自然写给世界的诗。它不言语,却以每一道纹、每一寸色,诉说着造物的神奇;它不张扬,却以极致的具象与灵动,成为石界中不可多得的美学范本,让每一次凝视,都成为与自然之美、文化之韵的深度对话,也让 “憨态可掬” 的国宝形象,在石间永恒定格 。</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宋勇,笔名与景相拥、与石相拥。系中国观赏石协会鉴评师、四川省观赏石艺术研究会顾问、中国观赏石协会画面石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元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赏石艺术评论专委会主任,2017年旺苍县“双十大文化名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