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的六月末抵达大上海,想不到这里比深圳还热。深圳滨海,白天热,晚上凉快,上海则是白天晚上都热,而且是那种没风的闷热,当地人说这种高温闷热己持续了好些日子。上海同样近海,不知为何如此长时间闷热。得因应天气改变一下游览行程。</p><p class="ql-block"> 网上有介绍上海郊外“藏“着一座原生态的水乡故镇,叫朱家角。以前只关注并游览了久负盛名的周庄、南浔、乌镇等水乡古镇,这朱家角在水乡古镇中也算得上“角”?还是在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国际大都市范围里?这引起我的好奇。水乡有水,应该凉快!好奇和酷热使我临时增加了一个游览目的地:朱家角。</p><p class="ql-block"> 一家四人早上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过一大旧址后打了个嘀嘀直奔朱家角,约五十分钟到达镇口。进入古镇门口,有保安值守,但不用买门票,任游,这真是意外的惊喜。在当今人人绞尽脑汁逐利的时代,常有报道有些地方为了赚快钱,但凡有点风景的地方处处设卡建墙卖门票,假如你让他管珠穆朗玛,他也敢砌墙围起来卖票。朱家角大气!好感顿生。</p><p class="ql-block"> 沿着依水巷而建的西井街徐徐往前走,左边是明清时期的民居,白墙黛瓦,右边是河,岸边柳树成荫,柳条依依,随风飘荡,凉风习习,此情此景此凉风甚合我意,连连自喃自语:朱家角来对了。</p><p class="ql-block"> 古镇有九条老街依水傍河,千余栋民宅临河而建,其中的北大街又称“一线街”,是上海市郊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第一街。横跨淀浦河的放生桥是建于四百多年前的五孔石拱桥,全长七十余米,是江南最大的古石拱桥之一,由慈门寺僧人历经15年化缘建成,有趣的是石桥缝中还长着几棵树龄四百多岁的石榴树。清朝便开设的大清邮局现还在营业,正常收发信邮。百年江南第一茶楼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择一临河茶座,泡上一壶好荼,推窗见景,细品江南水乡景致。依河而建的圆津禅寺始于元代,系禅宗曹溪一脉,淞吴名刹。百年老店涵大隆酱园里,金发碧眼的老外尝过了早已名扬淞沪的酱菜后连连称好,纷纷留下银子,买回酱黄瓜、萝卜头、豆腐乳;老店的墙上挂着多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涵大隆的大幅照片,让你最直接感受到最高领导人是如此地接地气、牵挂民生。</p><p class="ql-block"> 在古镇蹓跶了一圈,时至正午。从圆津寺旁的小码头租一乌篷船回课植园。乌篷船要包租,两百元一趟,最多搭载六名游客,正好有来自安徽的父女,于是同拼一船。“千年修得同船渡”,缘份!梢公不紧不慢地摇着橹,乌篷船在绿柳中前行,穿过一座又一座的古拱桥;正午的阳光透过柳叶洒照在河面上,阵阵凉风吹过。好不惬意!我仿佛听到了那首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p><p class="ql-block"> 到了课植园码头上了岸,己是饥肠辘辘。根据一贯的经验,看到食客多的餐馆味道都错不了。于是选了临河的原乡楼,让老板娘推介他们的招牌菜,最终选定:清蒸淀山湖白鱼、银鱼炒蛋、毛蟹炒年糕、油爆淀山湖河虾、昂刺鱼豆腐汤,豆干炒马兰头。还按出游的惯例,一定要喝一瓶当地的啤酒 ,一打听还真有,淀山湖牌啤酒。一杯冰镇啤酒下肚,消暑又解乏,畅快!饭毕,十分满意,一切皆OK!</p><p class="ql-block"> 朱家角游后觉得它低调了。能在大上海的近郊保存着这般水乡古镇,实属难得,不得不发自内心地向亲友们推荐:到了上海,可得抽空到一趟朱家角。</p><p class="ql-block"> 大满足之后打滴滴回外滩,直奔和平饭店。有何见闻下回再表。</p> <p class="ql-block"> 有店家在卖活蟋蟀,开始以为是电子玩具,细看细听后发觉是真蟋蟀,让人一下子找回童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