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月8日</p><p class="ql-block">行程进入最后几天,感觉参观的内容有点密集了。今天的重点是温莎城堡和巨石阵。</p><p class="ql-block">行程:</p><p class="ql-block">🏨酒店→🚌15km →温莎城堡Blenheim Palace →🚌94km 巨石阵Stonehenge→🚌 75km London🏨</p> 依旧是早上七点在酒店享用早餐; <p class="ql-block">酒店环境不错</p> <p class="ql-block">mercure是连锁酒店</p> <p class="ql-block">酒店离温莎堡不远,车开了40多分钟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温莎位于英格兰东南部区域伯克郡,全称应该是温莎-梅登黑德皇家自治市镇。温莎城堡(Windsor Castle)距伦敦近郊约40公里,位于泰晤士河南岸小山丘上。</p><p class="ql-block">这个世界上最大且历史最悠久的有人居住城堡,作为英国王室温莎王朝的家族城堡,英国君主主要的行政官邸,特别是已故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每年多在这里居住,进行国家或是私人的娱乐活动,因此经常在新闻镜头中出现。</p> 顺便提一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王室将王朝的名称从德国的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转变成温莎王朝使用的就是这座城堡的名称。而爱德华八世为能迎娶心上人辛普森太太为妻,不惜逊位,降为温莎公爵,其“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故事,也让温莎从此名扬天下。 <p class="ql-block">上午9点20来到温莎。从停车场往城堡去的路上,已经看到很多游客了。</p> 清幽的环境 沿路所见。从小径上来,先看到的就是温莎城堡的晚钟塔(The Curfew Tower)。 <p class="ql-block">进城堡,需要安检,我们来的不算晚,但门外排着的长队已经很远了。团里受伤的大姐在入口附近等候,我们则要走到坡下排队,再慢慢往前移动。</p><p class="ql-block">排在我们前面的团队是来自美国的学生,带队老师背的包上挂着的徽章让我很好奇,导游问了一下,原来美国的每个周都有自己的州徽,又补充了一个知识点。</p><p class="ql-block">小姑娘头上的脏辫(Dreadlocks)很吸睛,好羡慕他们有一头浓密的头发。查了一下,这种发型要定期用无硅油、无残留的洗发水清洗(避免发束打结过紧或滋生细菌),洗完后需晾干或用低温度吹风机吹干,还要定期护理头皮,长期维护得当的脏辫,完全可以保持卫生。这下知道了。</p> 排队时顺手拍一下街景。 <p class="ql-block">带上手环,过了安检,开始了在城堡的观览。每人发一个讲解器,出来的时候再还回去。</p> <p class="ql-block">(网图)</p><p class="ql-block">温莎城堡由征服者威廉一世始建于1070年,自12世纪以来一直是英王的行宫,39位英国君主在此居住并不断扩建,最终使得温莎城堡成为占地13英亩(5.3公顷)、有近千个房间的宏伟建筑。</p> <div>(网图)</div>四周是绿色的草坪和茂密的森林。 古堡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面的“上区”为王室私宅,包括国王和女王的餐厅、画室、舞厅、觐见厅、客厅、滑铁卢厅等,以收藏皇家名画和珍宝著称。西面的“下区”主要是圣乔治教堂, 城堡的花岗石建筑群,气势雄伟,挺拔壮观。沿着城墙走,墙上的箭孔很独特。 城堡呈东西向延展,我们游览的线路,从入口往上走,看到的圣乔治门(St. George Gate)不开放,隔着栅栏,看看里边的方庭,有查理二世(Charles II)骑马铜像,(这里以前是骑士的比武场,现在为仪仗场所)。<div>沿着城墙,先外观中段的圆塔(Round Tower)和中庭院(Middle Ward),然后经过北阳台(North Terrace),去上庭院(Upper Ward)入内参观,这是城堡的精华区。出来后隔着栏杆看看方庭,今天没有仪仗队换岗仪式。经诺曼门(Norman Gate)、圆塔到下庭院(Lower Ward),看圣乔治礼拜堂(St George's Chapel),再从亨利八世门(King Henry VIII Gate)离开城堡。</div> <p class="ql-block">城堡中央的高岗上,耸立的圆塔(Round Tower)是温莎城堡最知名的地标,建于12世纪。最初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盖的木造城堡,就在这里,选择这个位置是因为易守难攻。1170年亨利二世以石材重建,用作炮垒,城垣上还设有古炮。乔治四世增建了巍峨的冠顶部分,使之成为古堡内的最高建筑。据说登上塔顶,可观温莎镇全景。1660年以前,这里是关押王室政敌的监狱。现在主要用于保存王室档案,不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塔顶设旗杆,国王在堡内时升挂英国皇室的旗帜。我们来的这天旗杆上无旗,说明国王不在城堡。</p><p class="ql-block">圆塔周围围绕着玫瑰花园。</p> 从玫瑰花园看到的爱德华三世塔(Edward III Tower) <p class="ql-block">从北阳台这个露天平台,可以俯瞰泰晤士河两岸景色,远眺伊顿小镇。温莎城堡的东北两面环绕着霍姆公园,南面是温莎大公园,有森林、草地、河流和湖泊,可惜没有时间去游览。</p><br> 露台的一端 ,让我愤懑的记录。 趁着人不多,先排队进去参观国宾厅(State Apartments),这里面大多数地方禁止拍照,就从网上找些图片记录一下。<div><br></div> (网图) <p class="ql-block">先去玛丽皇后的玩偶屋(Queen Mary's Dolls' House)。这个世界上最大且保存最完好的玩偶屋,建成于1924年,由当时英国最伟大的建筑师埃德温·鲁琴斯爵士率领1500名顶尖匠人、艺术家的团队耗时3年完成。</p><p class="ql-block">高约1.5米,占了一个房间的玩偶屋,以温莎城堡为标准,按以1:12的比例进行微缩,原样复制了爱德华时代宫殿内的全部陈设,包括600本真实迷你书籍、774件艺术复制品。甚至每个房间的墙纸、挂画都按照实景,由顶尖画家绘制。内部设施也一应俱全,包括电力、工作电梯和自来水,还有花园小景。真的充满了艺术与匠心。其精美奢华,堪称20世纪初英国工艺与科技的微缩百科全书。</p> <p class="ql-block">(网图)</p> <p class="ql-block">从玩偶屋出来,沿着游览路线参观。印象最深的,是滑铁卢厅(又称宴会厅)。</p><p class="ql-block">滑铁卢厅(Waterloo Chamber)是宽敞高大的长方形大厅,屋顶上悬挂着巨大的花形水银吊灯,墙壁上挂着在1815年滑铁卢战役中立下战功的英国战将的肖像。</p><p class="ql-block">这里还是英国王室举办重大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莎士比亚的名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就是在此首演的。</p> <p class="ql-block">(网图)</p> <p class="ql-block">还有国王和王后的起居室,更衣室,召见室,接见室等等,看的眼花缭乱。</p><p class="ql-block">走廊墙上挂满盔甲和兵器。</p> <p class="ql-block">温莎城堡是国王为皇族、贵族等颁发爵位和封号的重要场所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嘉德骑士”封号。</p> <p class="ql-block">(网图)</p><p class="ql-block">“嘉德勋章”是爱德华三世于1348年设立的英国最高级别骑士勋章,勋章领环由金花结和珐琅玫瑰圆章组成,镌刻「心怀邪念者蒙羞」的格言,下方悬挂着圣乔治骑马屠龙图案的标章。</p> <p class="ql-block">(网图)</p> <p class="ql-block">(网图)</p><p class="ql-block">圣乔治大厅St George's Hall,除了用来开宴会,主要是展示骑士团的纹章吧?要是仰着头一路看过来,估计脖子后的富贵包都能治好了。</p> <p class="ql-block">1992年10月20日温莎城堡发生了一场火灾,城堡15%的面积,约9,000平方米被烧毁,包括私人礼拜堂,9间主要的国家外交大厅等。重建花费£3,700万,用时5年。重建基本依照原本的方案与装饰,与发生火灾前的差异不大,所以基本看不出来。</p> 从楼内出来,可以看到举办皇家活动和庆典的大庭院,就是方庭。也就隔着栏杆看看而已。 诺曼门(Norman Gate)和圆塔 <p class="ql-block">留影</p> <p class="ql-block">一边走一边拍</p> <p class="ql-block">走到下区,先去看看有没有卫兵换岗。结果听说今天没有(卫兵换岗仪式在每周一至周六中午11点举行)。</p><p class="ql-block">卫兵戴的熊皮黑帽(Bearskin)据说重1.5公斤,这颈椎够受力的。</p><p class="ql-block">虽然略感扫兴,那也合个影吧。</p> <p class="ql-block">圣乔治礼拜堂(St.George’s Chapel)是温莎城堡的建筑经典,建造于1475至1528年,豪华的垂直哥特式(Perpendicular Gothic)建筑,以细致艳丽的彩绘玻璃著称。其建筑艺术成就在英国仅次于伦敦市区的威斯敏斯特教堂。</p><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留有英国建筑6个世纪的演变痕迹,英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也都发生在这里。18世纪以来,英国历代君主死后都埋葬在这里。还有许多王后、王子和其他王室成员的陵墓。从某种角度说,这里堪称英国王室记忆的活字典,“英国历史的石质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网图)</p><p class="ql-block">教堂内厅是举行宗教仪式和举行嘉德骑士勋章(the Order of the Garter,其标记为蓝色天鹅绒袜带勋章)获得者每年朝觐国王的庆典的场所。嘉德骑士勋章是英国的最高荣衔,骑士团成员只有25人,1名国王和24个骑士。每一位嘉德骑士在厅内都有固定的席位,席位后面的墙壁上悬挂着每位骑士的盔甲、佩剑和旗帜。</p><p class="ql-block">作为皇室的御用婚礼现场,哈利王子和梅根的婚礼,也在这儿举办。</p> <div>爱伯特纪念礼拜堂紧邻圣乔治礼拜堂,初建于1240年,原作为亨利七世的墓地而建,后由维多利亚女王改为安放其丈夫爱伯特遗体的纪念礼拜堂。</div> <p class="ql-block">非常遗憾的是,我们赶上星期天不开放的时间来参观,错过了入内的机会。只能在外面转转看。</p> <p class="ql-block">最后留个影,出城堡了。</p> <p class="ql-block">看看到该吃午饭的时间,决定和游伴去找吃饭的地方,也就没有往南去温莎公园。这个占地5000多英亩的大公园,满目绿地和森林,还有小动物。再往南的阿斯科特赛马场(Ascot),是皇家赛马会举办地。其实很值得去转转</p><p class="ql-block">教授去了伊顿小镇,我们也没有去成。</p> 温莎镇里 从城堡外回望 转店,羽毛笔和笔记本很让我心动。 <p class="ql-block">看到很多漂亮的帽饰</p> <p class="ql-block">转到了皇家购物街区(Windsor Royal Station ),这是由维多利亚风格的老火车站改造成的温莎皇家购物商业街,时尚与历史的结合。据说复古咖啡店Cinnamon Cafe的肉桂面包很值得品尝,我是没有注意到。</p> 购物街 <p class="ql-block">曾为王室御用的蒸汽机车车头成了展示的古董。</p><p class="ql-block">这个火车站曾因在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频繁出现而闻名,但现在应该看不到老火车了吧。我在里面转的时候,也没有看到有火车进站。</p> <p class="ql-block">建造于1897年的维多利亚女王青铜像,是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周年“钻石禧年”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女王给人以威严感。</p> <p class="ql-block">终于看到团友了。休息一会儿集合离开。</p> <p class="ql-block">回去停车场的路上</p> 再次路过早上经过的花园,把图片拍下来记录一下。 <p class="ql-block">13:00乘车前往巨石阵,沿途风景</p> <p class="ql-block">我们预约的15:00参观巨石阵。到达停车场后,要换乘景区里的观光车。</p> <p class="ql-block">作为英国最著名的国家标志之一,位于英格兰南部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的巨石阵(Stonehenge),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具标志性的史前遗迹之一,象征着古老、神秘、工程智慧和与远古的联系。1986年与埃夫伯里及相关遗址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据考古证实,巨石阵的建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跨越了约1500年(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可谓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早期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巨石阵当然是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p><p class="ql-block">外面一圈直立砂岩石块(称为“萨森石”,Sarsen)是巨石阵中最大的石块,最高的立石超过7米,横梁石重达50吨。其中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组</span>巨石组成“门”字形结构(两根直立巨石+一块横梁石),整体上排列成一个面向东北开口的马蹄形。</p><p class="ql-block">在外面这个石圈内部,还有一个由较小的青石(Bluestone)排列成的较小马蹄形、椭圆形。由此形成同心圆。</p><p class="ql-block">看介绍说,巨石表面有加工的痕迹。萨森石被仔细敲打成略微凸起的形状(像多立克柱),横梁石底面凿出卯眼以扣在直立石顶端的凸榫上,侧面也凿出凸榫和卯眼使相邻横梁石相连。</p> <p class="ql-block">(网图)</p><p class="ql-block">这得从上帝的视角才能看到。</p> 这是有宗教信仰的人坐禅吗? <p class="ql-block">巨石阵周围用绳索拉出隔离带,游客不能靠近石头,只能沿外围路径参观。</p><p class="ql-block">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这些巨石怎么来到这里,怎么搭建起来,具体用来做什么的,至今还没有定论,仍是考古学和历史学的重要研究课题。</p><p class="ql-block">据说巨大的萨森石来自约32公里外的马尔堡丘陵。理论上是使用滚木、滑橇在涂有动物油脂的木轨或白垩土轨道上滑动,依靠大量人力(数百人)拖拽而来。</p><p class="ql-block">而小一点的青石(2-5吨),来自于240公里外的威尔士普雷塞利山的特定采石场,这么远怎么拉过来的?是最令人费解的一个谜。</p> <div>巨石阵的确切用途没有文字记载,考古证据和其朝向提供了重要线索,有多种可能,且随时间变化而增减。</div><div>最著名的理论认为这是天文观测台,可能用于观测月亮运行周期。也许是一个复杂的日历,用于标记重要的季节转换点(如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指导农业生产和宗教节时间。</div><div>另一种普遍的说法,认为这里是个宗教仪式中心,用于举行大型社群仪式、祭祀活动或与祖先/自然力量沟通。不过没有大规模祭物遗迹证据。考古发掘在巨石阵及其周围发现了大量火葬和土葬的人类遗骸,表明这里曾是一个重要的墓地。最初可能用于安葬特定群体的精英或重要人物。</div><div>当然,还有一种说法,青石来自被认为具有神秘力量的威尔士地区,所以巨石阵可能有治愈力量,是病人前来寻求治疗的场所。</div><div>不管怎么说,建造和维护如此庞大的工程,需要巨大的社会组织能力、资源协调和长期协作,因此历史学家们认为这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早期社会复杂化的重要标志,用来凝聚不同社群、彰显集体力量和身份认同。</div> 风景比较单一,风力也很大,有点乐趣的,就是按照指示牌的模版,与巨石做各种各样的合影。 <p class="ql-block">玩呗。摆拍一下</p> <p class="ql-block">单独矗立在东北方向大道旁的脚跟石(Heel Stone),与夏至日出轴线密切相关。从这个方向看,巨石阵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其中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p><p class="ql-block">地下有标识。据说夏至和冬至时会在此举行仪式,参加需提前申请。</p> 巨石阵融合了天文观测、宗教仪式、丧葬传统和社会象征等多重功能,虽然其精确的建造方法和完整的象征意义仍是未解之谜,但是作为人类史前时代工程技艺、天文学知识、精神信仰和社会组织能力的纪念碑,很值得一看。 <p class="ql-block">到游客中心转转,休息一下。</p> 模拟搬运巨石的方法,靠近了看很震撼。 游客中心有精彩的展览(包括实物、重建房屋、互动展示、360度虚拟体验)。 <div>理解一下远古人类的能力和他们与天空、大地及祖先之间深刻的精神联系。</div> <p class="ql-block">团友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咖啡厅里小坐,看到的服务员发型吸睛</p> <p class="ql-block">结束游览,乘车返回伦敦。后面两天的行程,都以伦敦为中心,终于不用换酒店了。</p> 途中所见。 <p class="ql-block">18:30到达萨里郡的斯佩尔索恩(Spelthorne),在这个小镇用晚餐。</p> 小镇虽行政隶属萨里郡,但地理上完全被大伦敦包围,是英格兰少见的“飞地”。它东临泰晤士河,西靠希思罗机场,据说是1974年行政区划改革时,居民投票拒绝加入大伦敦,而成为萨里郡嵌入伦敦的“孤岛”。这里离希思罗机场很近了,所以既有都市便利,又能享受河滨宁静,是伦敦通勤圈中的性价比洼地。 又吃自助餐,餐馆在两河购物中心(two rivers) 饭后在周围溜达一下,发现了这个雕塑。应该是工业革命的纪念吧。 他们也有爱的锁 河畔的小花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威尔士小哥要轮休了,今天是最后一天给我们开车。临上车前,让导游给我俩合了个影,感谢他一路保障我们安全地旅行。</p> <p class="ql-block">到达酒店19:30左右,休息前还是在酒店周围转转。说是希尔顿酒店,感觉没有惊艳,估计这里就是搭乘飞机的游客和机组成员落脚的地方。看到好多空姐空乘,以及国内来的客人。</p> 酒店大堂很宽敞,有酒吧,我们进去转了一圈出来了。<div><br></div> <p class="ql-block">回房间整理行李,还要麻烦导游帮我打电话预约取我的手机遥控呢。</p> <p class="ql-block">将教授的两篇游记附于下面。教授是按景点分别写,我则按每天行程做记录。总能从他的文章中学到很多知识,有他的游记,补足了我视线的盲区和知识的黑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温莎堡与伊顿小镇</p><p class="ql-block">https://mp.weixin.qq.com/s/p5E78etwCiMzyCyVxapHKg</p><p class="ql-block">亲历巨石阵</p><p class="ql-block">https://mp.weixin.qq.com/s/3SW3PB7mTP7PQdowy5iv9Q</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