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旅行日记·第36日:洱海慢时光</p><p class="ql-block">2025.07.15 周二</p><p class="ql-block"> 按计划,我们要在洱海停留三日,今天是惬意旅居的第二天。早餐后,小伙伴们兴致勃勃地去村口租了自行车,打算沿着环海公路骑行18公里,前往大理古镇探寻古韵。 </p><p class="ql-block">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苍山脚下、洱海西岸,海拔1900米,西靠苍山,东濒洱海,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了“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的独特景致。建筑风格呈棋盘式格局,城区道路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纵横交错。</p><p class="ql-block"> 骑行小队出发后,沿途风光波光粼粼的洱海倒映着蓝天,白族民居的飞檐掠过车把手,成片的花海在镜头里摇曳生姿,顺利抵达大理古镇后,打卡了古色古香的街巷,中午还尝了当地的盖浇饭,价格实惠、味道绝佳。午后,有两家人先行返程,另外两户则意犹未尽,转头又奔向苍山崇圣寺继续探索新风景。</p><p class="ql-block">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北郊、苍山东坡山麓,是集苍洱风光、文物古迹、佛教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鼎盛于宋代,曾有九位大理国国王在此出家修行,为南诏、大理国著名的王家寺院。清咸丰、同治年间,崇圣寺毁于兵燹和自然灾害,仅存三塔,2006年重建崇圣寺。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千寻塔始建于南诏劝丰佑时期,为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高69.13米,属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南北两座小塔建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皆高42.19米,是一对10级八角形密檐式砖塔,为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三座塔形成鼎足之势,布局统一、造型和谐。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大理的标志和象征。1978年考古工作队从千寻塔塔顶取出680多件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珍贵文物。</p><p class="ql-block"> 我和江姐姐游览崇圣寺后,宋哥带领我们骑行网红公路苍洱大道,尽览洱海与远山。</p><p class="ql-block"> 蒋姐姐和姐夫带着狗狗小黑漫步到洱海边。树荫下,湖面如镜,细碎的光斑在水面跳跃,看得人入了神。望着清透的湖水,忍不住心痒痒,干脆回民宿取来泳衣,一头扎进清凉的洱海里畅快游了个够。午休后,又给团宠小黑洗了个香喷喷的澡,小家伙甩着蓬松的毛发,欢快地在屋里打转。</p><p class="ql-block"> 直到晚上八点多,旅行团的伙伴们才全员归位。大家找了家热闹的馆子聚餐。餐桌上,大盘鸡香气四溢,酸辣鱼鲜嫩开胃,酒杯碰撞声、欢笑声此起彼伏,这顿丰盛的晚餐,为充实又随性的一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