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聆听上超望教授关于《人工赋能下教育数字化转型与管理创新》的讲座,如同置身于一场教育科技革命的前沿阵地。</p><p class="ql-block">教师的价值不在于与技术竞争,而在于驾驭技术创造教育价值。教师要从“授课者”转变为“学习路径设计者” ,教育者需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在“AI+教育”的融合中找到新定位。</p><p class="ql-block">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技术替代人”,而是“技术解放人”。在推进过程中,需把握“三个平衡”:技术工具与人文关怀的平衡(如保留教师在情感陪伴中的核心作用)、数据采集与隐私保护的平衡(建立分级授权机制)、效率提升与教育规律的平衡(避免过度依赖量化指标)。正如代蕊华教授所言:“技术的‘加速度’应为育人的‘慢功夫’创造空间”,教育者需在变革中坚守育人初心。</p><p class="ql-block">上超望教授的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教育理念、治理模式、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变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以“数字素养”为帆,以“人文关怀”为锚,在AI时代的浪潮中找准定位:</p><p class="ql-block">1.在教学中,探索“AI+项目式学习”“虚拟实验+实地探究”等混合模式,让技术成为思维训练的工具;</p><p class="ql-block">2.在管理中,通过数据治理优化资源配置,让决策更科学、服务更精准;</p><p class="ql-block">3.在发展中,主动参与“师说”教师教育大模型等创新实践,在人机协同中实现专业成长。</p><p class="ql-block"> 正如《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强调的“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 ,我们当以此次讲座为契机,在技术赋能与教育本真之间找到平衡点,让每个学生在数智化生态中成长为“有理想、会学习、能创新”的时代新人。未来已来,让我们以智慧为笔,共同绘制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壮美蓝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