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字封面的山河:一册相簿,三十万亡魂的觉醒

唱唱反调

<p class="ql-block">在7月19日,济南市高新区海川中学2023级8班的星尘共聚小组去电影院观看了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主题的电影——《南京照相馆》,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们组的成员都有很大的感触。</p> <p class="ql-block">罪证照片中的无声呐喊</p><p class="ql-block">在影片中,导演用一家的照相馆来连接整个故事内容,街边的不起眼的吉祥照相馆成为了柳永昌等六人的庇护所。照相馆暗房的红光亮起,洗刷的不仅有日军伪善的,逼迫百姓摆出的“和善”的假象,也有日军为炫耀战绩,照片中罪恶暴行的血色。在一张毓秀,柳永昌和婴儿的温馨合影中,反映着的却是日军厌烦婴儿的啼哭,抓起婴儿摔死在地上,婴儿头上的血迹是他们罪行的印证。在一张张照片中映照的是帝国主义在南京如魔鬼般的践踏。</p> <p class="ql-block">凡人在苟且偷生和毅然赴死间的抉择</p><p class="ql-block">邮差柳永昌在一开始颤抖着躲避日军的子弹,到后来的竭力呐喊的“走啊!”,影片最后与日军摄像员在烈火中斗争;摄像馆老板金承宗在一次次洗罪恶的照片中醒悟,为了毓秀和孩子的存活独自去面对日军,最终随着相机摔碎而死亡;翻译官王广海谄媚时抽搐的嘴角,私藏罪证底片时流下的冷汗。这个“汉奸”的复杂性在于,他既是帮凶又是被困的蝼蚁,最终用生命完成了卑微的救赎。</p> <p class="ql-block">影片中诸多的细节</p><p class="ql-block">在影片中,有一个片段是飘着血色的湖,湖岸一波波的百姓在岸上,被日军的子弹打倒,跌入湖中,血色涟漪波动,像人民说不出的字字泣血;日军摄影院员执意拍出子弹穿透百姓脑袋的照片,可在最后,国际军事法庭宣判主犯死刑时,毓秀带着已经长大的金承宗的儿子旁观,用金承宗留下的照相机拍下子弹穿透南京大屠杀主犯脑袋的瞬间。一个个微小的细节构成了富有内涵的影片。</p> <p class="ql-block">正如影片中说“胶片会褪色,但记忆必须永恒”,在电影结束时,耳边仍然回响着童谣“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只有见证了暗房的黑暗,才更珍惜世界的光明;只有铭记了历史的残忍,才更珍惜现世的和平,我们不是生在一个和平的时代,而是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影片中的真相永远不会褪色,日军的罪恶行径会暴露在阳光下,我们更应铭记历史,吾辈自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