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D20天,11月29日。今天是我们在漳州行摄的第二天,行程安排有《云水谣》《田螺坑》《塔下村》。每一个名字都像是从诗里跳出来的地名,让人忍不住想去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 清晨的阳光洒在斑驳的砖墙上,那两个苍劲有力的“南靖”大字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心中不禁泛起一阵宁静。这,便是我探访土楼行摄之旅的起点,感受土楼群落与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云水谣】 </p><p class="ql-block"> 云水谣原名长教 位于福建省 漳州市 南靖县 。这里还有福建省内最高最大最为集中的千年古榕树群、一条百年老街和千年古道,神奇土楼群。目前保存完好的土楼就有53座,其中的和贵楼、怀远楼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5年因电影《云水谣》在此取景拍摄而得名。2011年,云水谣古村土楼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灵山碧水,给人以超然的感觉。榕树下一条被踩磨得非常光滑的鹅卵石古道伸向远方,这是古时龙岩府通往古漳州府的必经之路。我喜欢走在这古道上,领略古道悠悠,碧水青青,人文意蕴,尽显客家风情。</p> <p class="ql-block"> 刚走进村口,一条清澈的小河便映入眼帘,溪水岸边由13棵百年千年的老榕组成,蔚为壮观。其中一棵老榕树冠覆盖面积1933平方米。远处的土楼在阳光下静静伫立,红灯笼点缀其间,像是为这古朴的建筑添上一抹喜庆的色彩。我沿着石板路慢慢走着,远处山峦起伏的轮廓,仿佛走进了一幅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 进入村子不远处就是和贵楼。这座土楼建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环境中,红灯笼在楼前随风轻摇,大家在楼前驻足拍照。我站在石板路上,望着这座历经两百余年风雨的建筑,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敬畏。它不仅是一座楼,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和贵楼位于云水谣璞山村内,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为内通廊式方楼。土楼坐西朝东,共五层,每层24间房沿圆周对称布置,四角分布楼梯,围合一个长方形的内院,院中又有一座私塾。同时,楼外有十五间户厝。是建在沼泽地上的土楼,没有钢筋水泥,可以屹立不倒300年。</p> <p class="ql-block"> 走进土楼内部,层层叠叠的木质结构让人惊叹。楼内悬挂着几盏红灯笼,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木梁上,映出斑驳的光影。粉色的花朵在光影中绽放,给这古朴的空间增添了一丝生机。我轻轻抚摸着那古老的木栏杆,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来到了怀远楼。这座双环圆形土楼是建筑工艺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土楼之一。楼名有三重含义:怀念远方的亲人、楼的主人来自河南怀地、训诫后人要胸怀大志。我站在石板路上,望着这座圆形土楼,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敬意。</p> <p class="ql-block"> 怀远楼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为内通廊式圆楼。土楼坐北朝南,共四层,每层34个开间,部楼梯均匀分布于圆楼内。走进怀远楼,楼内的木质结构清晰可见,中间是一个方形的庭院,几根柱子支撑着屋顶。楼内晾晒着衣物,地面铺着石板,周围的生活气息浓厚,仿佛时间在这里从未流逝。</p> <p class="ql-block"> 走进土楼,多层的木质结构清晰可见,错落有致,屋顶覆盖着青瓦,每个楼层悬挂着红灯笼,整个空间显得古朴而充满生活气息。我站在其中,仿佛能听到岁月的回声。</p> <p class="ql-block"> 我站在圆形建筑的阳台上,望着层层叠叠的瓦屋顶和木质结构,阳光透过屋顶洒进来,温暖而柔和。楼内的红灯笼随风轻摆,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这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我看到一处古朴的水车景观,水车静静地伫立在水边,周围有石砌的栏杆,红灯笼悬挂在树上,水面上倒映着周围的景色,远处有行人和游客在散步,整个氛围宁静而古朴。</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鹅卵石铺就的古道上,每一步都踏出了历史的痕迹。古榕、溪流与清风古道,让人瞬间能安静下来。云水谣的每一个角落,都藏着诗意与远方。在这里,你可以是摄影师抓拍独特的美景,也可以是摄影师镜头下的模特,每一次按下快门,都能定格一段美好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是一处宁静的水边场景,树木枝叶繁茂,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水边有几排整齐的木桌椅,背景中可以看到几栋传统的建筑,环境显得非常悠闲和宁静。</p> <p class="ql-block"> 云水谣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古朴与宁静,更在于它那份与世无争的淡然与自在。在这里你可以放慢脚步,细细品味生活的每一刻,无论是清晨的薄雾缭绕,还是黄昏的夕阳余晖,云水谣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我坐在石凳上,望着湖水与树木,心中一片宁静。仿佛与这片自然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云水谣的土楼与自然和谐共生,仿佛是大地的一部分。和贵楼建在沼泽之上,历经两百余年仍稳固如初;怀远楼保存完好,楼内至今仍有居民生活;云水谣古道沿溪而建,百年榕树遮天蔽日,水车悠悠转动,与远处的青山、稻田构成一幅水墨画卷。</p> <p class="ql-block">【田螺坑】</p><p class="ql-block"> 世界文化遗产田螺坑土楼群座落在南靖县书洋镇上坂村,海拔788米的半山坡上,土楼群依山势错落布局,居高俯瞰,整体造型就像一朵盛开的梅花,也有人戏称为“四菜一汤”,是福建土楼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福建土楼中最完美的形体组合。</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先到公路旁的木制观景台上,俯瞰独特的土楼建筑群,其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及椭圆形的“文昌楼”组合而成,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的“一方四圆”土楼,是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合的经典之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景观村落,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 进入土楼群,仿佛被时光的洪流裹挟,一下跌进了数百年前的悠悠岁月。我们能清晰地看到那厚实的夯土外墙,历经风雨侵蚀,依然坚固如初。土楼的大门厚重而古朴,每一道纹理都诉说着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步云楼: 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方型土楼,楼高三层,有4部楼梯,每层26个房间。步云之名寓意子孙后代从此发迹,读书中举,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步云楼沿着高低地势将中厅修建成阶梯状,人进入大门后就能体会“步步高升”的感觉,既突出了祖厅的重要地位,又寄托了“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 和昌搂: 是在兴建步云楼的同时,在右上方动工修建了和昌楼,楼高三层,每层有22个房间。和昌寓意着和谐相处,才能繁荣昌盛。福建土楼是一种适宜大家族居住、具有很强防御性能的堡垒式民居,所以每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大家族,小社会”,同一屋檐下的几十户几百人同祖同宗同血缘同家族。</p> <p class="ql-block"> 掁昌楼: 建于1930年,黄氏族人又在步云楼的左上方建造了振昌楼,楼高三层,每层26个房间。振昌楼寓意为发奋昌盛。</p><p class="ql-block"> 瑞云楼: 建于1936年,楼高三层,每层26个房间。瑞云则寓意为吉祥富贵,阳光充足,土地富饶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文昌楼: 建于1966年,椭圆形楼,楼高三层,每层有32个房间。文昌意为文运昌盛。</p> <p class="ql-block"> 走进土楼,一个热闹而温馨的小世界展现在眼前。环形的回廊、木质的楼梯、错落的房间,围成了一个宽敞的内院。阳光透过天井洒下,照亮了晾晒的衣物,也照亮了每一位游客的眼眸。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客家人的勤劳与智慧,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p> <p class="ql-block"> 土楼群中最早的土楼为居中的步云楼,建于1796年,最迟的为椭圆形的文昌楼,建于1966年,横跨170年。五座土楼依山势错落布局,在群山环抱中,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立山脚仰望,犹如西藏的布达拉宫,人文造艺与自然环境巧妙天成,是中国土楼民绝无仅有的一处绝境。</p> <p class="ql-block"> 从田螺坑土楼群下行四公里,有一片位于群山中的平地,这里溪流欢畅,绿色茶园层层延伸,若干土楼分散在溪水两岸,其中名气最大的土楼就是有着“东歪西斜”之称的裕昌楼,建于元末明初,是已知现存最古也被称为“福建土楼之父”,不仅展示了福建的悠久历史,还让人领略了独特的土楼文化。</p> <p class="ql-block"> 裕昌楼建于元末明初(约1368年),是已知最古老又最大的圆楼。高5层18.2米,每层54间,共有房270间,占地2289平方米,建筑面积6358.2平方米,土木结构,通廊式圆楼。这里的居民每户都是从一层到五层垂直划分居住,平时只使用一层至四层,笫五层作杂物间和存放寿板。当地人认为这样吉祥,“高棺”和“高官”谐音,历史上这里也确实有人高中进士,现代据说有人官至厅级。</p> <p class="ql-block"> 楼内二至五层的回廊支柱呈现明显倾斜,最大倾角达15°,且三楼、四楼支柱顺时针倾斜,五楼支柱逆时针倾斜,形成独特的“东歪西斜”视觉效果。这种倾斜结构虽看似危险,但因圆形建筑的环环相扣设计,整体稳固性极强,历经700年风雨和多次地震仍屹立不倒,被誉为“古民居建筑的活标本”。</p> <p class="ql-block"> 从裕昌楼出来大约午后两点多,大家在景区用餐结束,前往塔下村,继续我们的行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