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7月14 - 17日,由著名作家郑旭东、包利民、周继业、梁宏志、王丽娟、胡玲玲等11位文学界知名人士组成的中华公益记录者在线采风小分队,从呼兰出发,前往抚远参加“燃情夏日,鱼跃龙江”——中俄联合增殖放流活动 ,开启了一场充满文化与自然魅力的采风之旅。此次活动不仅见证了中俄联合增殖放流的重大意义,还领略了黑龙江沿岸边陲小镇的壮丽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7月14日清晨,小分队从呼兰准时出发,一路向东,向着抚远前行。经过数小时的车程,中午时分抵达了三江口。三江口是黑龙江与松花江的交汇处,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两江相汇不相融”的奇妙景观,江水奔腾,气势磅礴。小分队成员们还眺望了对岸的俄罗斯风光,感受着边境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大家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稍作休息后,继续踏上前往抚远的路程。</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小分队抵达抚远,受到了当地同学华哥及家人在城门楼外的热烈欢迎。他们是50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华哥华嫂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全鱼宴火锅。鲟鳇鱼精心分解各个部位入盘,一鱼十吃,味道鲜美,让大家大饱口福。晚餐后,小分队入住了抚远国际宾馆,为第二天的活动养精蓄锐。</p> <p class="ql-block">7月15日早上七点半,小分队准时到达放流地点。此时,现场已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燃情夏日,鱼跃龙江”——2025中俄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这里盛大开幕,场面盛况空前。此次放流活动,中俄双方共同投入了40万尾鱼苗,其中15万尾达氏鳇鱼从放流点跃入龙江,掀起阵阵水花。这些珍贵鱼苗由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呼兰试验站精心培育,该试验场副厂长孙志鹏介绍,此次放流任务是国家赋予的重要政治使命,每一批鱼苗都经过严格检疫和生长监测,确保符合水域生态投放标准。达氏鳇、史氏鲟属于珍稀鱼类。此次放流,对于恢复黑龙江水域的渔业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不仅造福了子孙后代,更是中俄两国在生态保护领域合作的生动体现。</p> <p class="ql-block">放流活动结束后,上午9点左右,小分队出发前往黑瞎子岛参观。黑瞎子岛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是中国最东端的领土,有着“中国东极”之称 。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拥有独特的“两国一岛”风光和原始的自然风光。岛上生长着茂密的柳树、榆树、杨树等树木,栖息着众多珍贵的毛皮兽和水鸟。站在岛上,小分队成员们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深刻感受到了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历史意义。2004年10月,中俄双方签署协定,俄罗斯将黑瞎子岛的一部分领土归还给中国,这片土地见证了中俄关系的发展与友好。</p> <p class="ql-block">黑瞎子岛的东极塔矗立边陲小镇是时空的坐标。是岛上的标志性建筑,小分队一行人来到东极塔参观。这座巍峨的塔楼矗立在黑瞎子岛东北部,是俯瞰全岛风貌与两江交汇盛景的绝佳之处,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东极”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东极塔以“东”为魂,整体设计融合了传统建筑美学与现代风格。塔高近30米,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呈八角形,逐层收分的塔身搭配飞檐翘角,既显古朴庄重,又不失灵动挺拔。塔身装饰有龙纹、祥云等传统纹样,寓意吉祥与守护,与周边的自然景观形成刚柔并济的和谐之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登塔远眺,黑瞎子岛的原始生态尽收眼底:成片的湿地草甸如绿色绒毯铺展,黑龙江与乌苏里江在此蜿蜒交汇,江水一黄一绿,界限分明,最终相拥奔向远方。对岸俄罗斯的山林与建筑清晰可见,一江之隔的两国风光在此刻交融,更显边境地带的宁静与祥和。队员们凭栏而立,感受着“一岛分两国,两江育文明”的独特氛围,包利民老师不禁感叹:“站在这里,才真正体会到‘东极’二字的分量——它不仅是地理的端点,更是历史与当下的连接点。”短暂的参观中,队员们在塔前合影留念,塔身的影子被阳光拉得很长,仿佛与这片土地的历史、现在与未来紧紧相连。离开时,梁宏志老师回望塔楼,轻声说道:“这塔就像一枚定海神针,立在东极,也立在每个到访者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黑瞎子岛密林深处邂逅野生黑熊,在黑瞎子岛的探秘行程中,最让小分队成员们兴奋的,莫过于与岛上“原住民”——野生黑熊的近距离相遇。据向导介绍,目前黑瞎子岛栖息着138只野生黑熊,它们在此繁衍生息,成为岛上生态链中极具活力的一环。</p> <p class="ql-block">上午11时左右,小分队乘坐景区专用观光车驶入黑熊活动区域。车辆沿着密林间的专用通道缓缓前行,两侧是茂密的次生林,柞树、桦树的枝叶交错,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斑驳光影。刚进入核心区域,便听到林间传来“哗啦”的响动,一只成年黑熊正扒着树干觅食,黑色的毛发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车上向导轻声提醒:“保持安静,它们对声音很敏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车行至投喂点时,几只黑熊早已等候在路边拜拜拦路。队员们隔着车窗,车上游客从专用投喂口递出苹果、香肠,面包等食物,黑熊们熟练地用前爪接住,圆滚滚的身躯蹲坐在地上,捧着食物大口吞咽,模样憨态可掬。有一只小熊格外活泼,抢到食物后却不急于吃下,而是叼着香肠跑到树后,警惕地观察四周,那副“护食”的模样惹得车内众人忍俊不禁。</p> <p class="ql-block">行至中途观景台,大家下车驻足。近处木桥上晒太阳的,吃东西的,打架的,形态各异,憨态可掬。远处的河泡子里,几只黑熊正悠闲活动:有的四脚朝天躺在草地上晒太阳,露出雪白的肚皮;有的则慢悠悠地踱步,不时低头嗅闻地面,仿佛在寻找隐藏的浆果;还有两只小熊在林间追逐打闹,笨拙的动作像极了孩童嬉戏,充满生机与野趣。大家都举起相机连拍数张,笑着说:“这才是最生动的自然纪录片,比任何人工饲养的场景都动人。”</p> <p class="ql-block">工作人员介绍,黑瞎子岛的黑熊有138头,能如此自在生活,得益于岛上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多年来,当地始终坚持“不打扰、少干预”的原则,为野生动物营造了安全的栖息环境。队员们望着这些在自然中舒展天性的生灵,深深体会到“生态优先”的深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黑熊活动区时,车窗外仍有黑熊的身影一闪而过。郑旭东老师感慨道:“这些黑熊才是黑瞎子岛真正的主人,它们的存在,正是这片土地生命力的最好证明。”这份与野生动物的温柔邂逅,也成为此次采风之旅中,一段充满野趣与思考的难忘记忆。</p> <p class="ql-block">离开黑瞎子岛,小分队继续前行抵达东极广场。这座矗立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处的广场,是中国陆地领土的最东端,素有“东方第一哨”的延伸地标之称,也是观赏“中国第一缕阳光”的绝佳去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一尊高达49米的“东”字雕塑格外醒目,金属质感的线条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既像一艘扬帆起航的船,又似一枚直指东方的指针,象征着祖国疆域的东方起点。站在雕塑下远眺,两江交汇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黑龙江的墨绿与乌苏里江的青蓝在此碰撞,水流激荡间划出一道清晰的界限,如同大自然勾勒的国境线,对岸俄罗斯的植被与建筑隐约可见,更显边境风光的独特张力。</p> <p class="ql-block">广场临江处设有观景台,队员们纷纷驻足。江风拂面,带着湿润的水汽,远处水鸟成群掠过水面,岸边芦苇随风起伏。周继业老师望着江面感慨:“站在这里才真正明白‘东极’的意义——不仅是地理上的端点,更是一种时空的坐标,见证着日月轮转,也见证着两国的和平共处。”诗朋文友则拿起相机,记录下江天一色的画面,都说:“这样的景致,是文字难以穷尽的,必须用镜头留住这份辽阔。”</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中国最东”的标识牌前,队员们依次合影。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每个人脸上,既有探访领土端点的庄重,也有邂逅自然之美的欣喜。短暂停留间,大家听当地向导讲述广场的建设历程——从一片滩涂到如今的地标,每一块地砖都凝聚着守护边疆的情怀。</p><p class="ql-block">东极广场的地面镶嵌着中国地图轮廓,标注着国内各大城市至此的距离,从哈尔滨的900多公里到北京的1700多公里,数字间仿佛串联起祖国大地的广袤与辽阔。向导介绍,东极塔的建造不仅是为了标记“东极”,更承载着对边疆稳定、生态保护与中俄友好的美好愿景。</p> <p class="ql-block">离开东极广场时,队员们回望那座“东”字雕塑,它依然静静矗立在两江之畔,如同一位沉默的守望者,将“东方第一极”的故事,讲给每一个到访的人。</p> <p class="ql-block">下午,小分队返回抚远市区,参观了三江自然生态馆。馆内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资料,展示了三江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让大家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晚上,大家再次品尝了全鱼宴,不同的做法,同样的美味,让大家对抚远的鱼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晚餐后,回到宾馆休息,结束了充实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16日一大早,小分队来到江边,欣赏抚远的第一缕阳光。作为中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地方,这里的日出显得格外壮观。金色的阳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早餐后,小分队前往赫哲族乡博物馆参观。在导航的捉弄下我们误入山区,走着走感觉不对劲,因为就感觉这山路十八弯越走越远,不可能是景区的路,这是我们车上包利民收到俄罗斯的短信,说已经到达你以俄罗斯……,我们车上就欢天喜地开着玩笑说免费来了一趟俄罗斯,经管下着小雨,也把窗户都开了,呼吸呼吸俄罗斯空气,头车也感觉没有了导航,下车咨询我们,决定原路返回去,路上看到一辆车咨询说我们走错了,下了山路走不远就到赫哲族景区,我们怕领路头车不好意思,我们一直谈笑风生,头车人也说,他们也一路想着这个锅让谁背,一路欢声笑语。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从事渔业兼狩猎 。博物馆内展示了赫哲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和渔猎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和生动的展示,让大家深入了解了赫哲族的独特魅力。就近找个饭店简单午餐,等餐40分钟,用餐10分钟结束,酒足饭饱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小分队赶往富锦湿地。由于路途较远,到达景区时已经下午4点,距离景区闭园仅剩1小时。尽管时间紧迫,大家还是迫不及待地进入景区。一进入湿地,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这里鸟语花香,生态环境保护得非常好。放眼望去,大片的芦苇荡随风摇曳,各种水鸟在天空中翱翔,水面上波光粼粼,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园区内孕育着芦苇、睡莲等多达290种草本植物,还有野大豆、莲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这里还是东北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每年数十万只水鸟在这里停歇和繁殖,种类达到177种,其中不乏丹顶鹤、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家漫步在湿地栈道上,陶醉于这美丽的自然景色中,流连忘返,纷纷表示有机会一定会再来。晚上,小分队入住锦山小镇,在宁静的氛围中进入梦乡。</p> <p class="ql-block">17日早起,大家吃过早餐后,在途中前往依兰的五国头城参观。五国头城是辽金时期的历史遗迹,曾经是囚禁宋徽宗、宋钦宗的地方,这段历史充满了沧桑与厚重感。小分队成员们在城内仔细参观,聆听博学多才的梁宏志老师为大家介绍,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了解到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耻,两位皇帝被掳至此,受尽屈辱,他们的命运与这座古城紧紧相连。这段历史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片段,更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一段伤痛记忆,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兴衰荣辱。</p> <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后,小分队驱车赶往通河午餐。午餐十分丰盛,大家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总结这次采风活动。总指挥郑旭东第一个发言,他高度赞扬了总策划周继业的精心安排,以及副指挥王丽娟一路的辛苦付出,同时也表扬了此次出行的司机小石头、王丽娟、包利民、胡玲玲,感谢他们的辛勤驾驶,保障了行程的顺利进行。餐后,大家带着满满的收获,上车返程,结束了这次难忘的采风旅行。</p> <p class="ql-block">这次抚远采风之旅,不仅让文学大咖们亲身参与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中俄联合增殖放流活动,还领略了黑龙江沿岸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为今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宝贵的经历将会化作一篇篇优美的文学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片土地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