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七月的一天午后,我独自走进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希腊文明之旅。本次展览以“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为主题,展出了大量来自古希腊的艺术珍品与历史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该展览是2025年7月8日至10月26日由上海世博会博物馆联合希腊共和国文化部、湖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展览。</p> <p class="ql-block">展览汇聚希腊14家文博机构270件/套珍贵文物,涵盖金器、青铜器、陶器、雕塑等品类,通过“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荷马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代”“希腊化时代”六个单元,以16组人物故事串联欧洲文化基因形成的关键节点。</p> <p class="ql-block">展览于7月9日起向公众免费开放,系统呈现古希腊文明从萌芽至鼎盛的演进轨迹。</p> <p class="ql-block">漫步展厅,仿佛置身于爱琴海畔,感受着古典文明的深邃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以希腊化时代为终,我们每步入一个历史单元,都将“遇见”一群希腊人。展览中展出一件晚期米诺斯文化扬臂女神陶像 ,女神头部戴着特殊装饰王冠,展现扬臂姿态,被认为可能与女祭司在祭祀活动中的舞蹈动作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希腊神话</p> <p class="ql-block">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预言、音乐、医药与诗歌之神,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象征理性与艺术之美。</p> <p class="ql-block">赫尔墨斯在古希腊神话中主要暗指多重身份的象征体,既是众神的信使与沟通者,又是商业、竞技、欺骗等领域的守护神,同时在神秘学传统中被引申为宇宙法则和隐秘智慧的隐喻。</p> <p class="ql-block">雅典娜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战争女神和艺术女神,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同时也是雅典城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欧洲最早的农人。</p><p class="ql-block">希腊不仅是欧洲最早的农业中心,也是欧洲农业传 播的始发地。自公元前6800年起,在整个希腊,特别是中部地区,人们建立起持久稳定的居民点。这些居民点的规模通常不大,可容纳100至300人生活。人们在那里建造房屋,耕种土地,同时祈求神灵的庇佑。 </p> <p class="ql-block">青铜时代。</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爱琴海中部的基克拉泽斯群岛上,希腊最早的青铜文明出现了。岛上居民制作的大理石人物雕像是远古艺术的杰出代表。 公元前1900年左右,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人开始建造大型宫殿,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形成中央集权机制,可以组织和调动大量社会资源,维持一个大型权力中心的运作。米诺斯人与周边海域建立了广泛的贸易联系,势力范围一度扩张到基克拉泽斯群岛和希腊本土南部。 公元前1600年左右,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兴起一系列王国,其中势力最大的王国是迈锡尼。考古证据表明,在青铜时代末期,迈锡尼人可能参与了一场或一系列发生在特洛伊地区的战争。这场战争后来成为西方文学的重要源泉,希腊神话最著名的故事就取材于它,尽管它的历史真实性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展出的“阿伽门农金面具”(复制品)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文物。这件锤制而成的金面具描绘了一个带有胡须的男子。面具靠近耳部的区域有两个孔,用于将面具固定在逝者头部。在墓圈A中一共发现了5个面具,只有这个面具生动地反映出逝者的面庞。施里曼认为面具的主人为阿伽门农,因此称之为“阿伽门农金面具”。</p> <p class="ql-block">阿伽门农,意为“坚定不移”,古希腊神话中的迈锡尼国王,特洛伊战争中的希腊联军统帅,领导联军攻克特洛伊城,取得胜利。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家乡,然而他的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对于阿伽门农在出征时因得罪狩猎女神阿耳忒弥斯而以长女伊菲革涅亚献祭之事怀恨在心,便与情人埃癸斯托斯一起谋害了他。</p> <p class="ql-block">奥林匹亚的运动员。Athlos(竞赛/竞技),这个古希腊语词汇体现了希腊精神的一种基本理念。公元在希腊西南部的奥林匹亚,运动员们摩拳擦掌等待着比赛开始。古代奥运会从每四年举办-次,延续了一千多年。最初的比赛项目是赛跑,之后发展出跳远、 枪、摔跤、五项全能、拳击和格斗,以及赛马和战车比赛等多个项目。</p> <p class="ql-block">此花冠为桃金娘式金花冠。气味芳香的桃金娘是女神阿芙洛的圣植,象征着生命的恒久不息。在宗教仪式、祭祀活动、 宴会、竞技运动以及戏剧庆典等庄重场合,人们习惯于佩金、镀金或天然材质制作而成的花冠。在马其顿地区,金视为尊贵身份的标志,安放在男性和女性的墓葬中,作为人荣耀的一种独特标志。</p> <p class="ql-block">“反对僭主制度的法律”石碑(复制品)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画面中央,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倚靠在手杖上,手杖上 缠绕着一条象征着治愈与重生的蛇。其身后是他的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医神身后的背景中用浅浮雕刻画着一个女人,可能是他的妻子或女儿。画面左边是以较小的比例呈现的前来还愿的凡人。他们带着祭品,脸上洋溢着崇敬之 情,展现了人类对医神的深切感与敬仰。 </p> <p class="ql-block">墓碑上的浮雕描绘了两位男性握手的场景。画面左侧是一位年轻人,身旁陪伴着一只狗,伸手与对面的年长男性握手。 这种握手礼的场景在古典丧葬艺术中颇为常见,它象征着已故儿子与父亲的深 情告别。父亲手腕上挂着的涂油瓶,意味着儿子已无法再参加运动。古典墓碑浮雕通常将人物形象理想化,避免直接描绘死亡的残酷,而是通过寓意和象征来传达对逝者的哀思与缅怀。</p> <p class="ql-block">“训练场景”墓碑石雕</p><p class="ql-block">碑石上描绘了一名正在训练的运动员及其随从。画面右侧为运动员,他抬腿试图将一个球稳住。运动员的衣服整齐叠放在他身后的石柱上。画面左侧是他的随从,手里拿着刮汗器和涂油瓶。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持矛者还愿浮雕。公元前4世纪初浮雕刻画了一个手持长矛、牵马而立的大理石男子形象。画面中的男子左腿呈放松姿,发现于伯罗奔尼撒大区的阿尔戈斯,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态,身形比例十分协调,具有古希腊著名雕塑家波利克里托斯的风格特点。</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纪念碑的基座,纪念碑原本竖立在泛雅典娜大道上,是为了纪念一个名叫克拉特斯的人在战车比赛中获胜。基座正面雕刻着一辆四马二轮战车,驾车者转头望向身旁的战士,这位战士刚刚登上战车,左脚还悬挂在车轮之后。这一场景生动再现了战车比赛的激烈瞬间。战车比赛是古希腊体育赛会上最激动人心的项目,参赛者需从飞驰的战车上一跃而下,沿车奔跑后再跳回车上。</p> <p class="ql-block">喜剧面具石雕,</p><p class="ql-block">喜剧面具石雕,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大理石,高24厘米,发现于雅典阿塔洛斯柱廊以西。</p> <p class="ql-block">悲剧头像</p> <p class="ql-block">酒神剧场的观众。酒神狄俄尼索斯剧场,所有现存的公元前5世纪至元前4世纪初创作的古希腊戏剧几乎都曾在此上演。观看戏剧演出是雅典公民非常重要的一项生活,政治、司法、战争、伦理等社会议题被搬上舞台,以戏剧叙事引发观众反思与评判,通情时代危机引发社会思潮。</p> <p class="ql-block">展出的库罗斯男性立像和科莱女性立像是这一时期雕塑艺术的典型代表,库罗斯是一种年轻男性的裸体雕像,一般被作为祭品放在祭坛献给阿波罗。</p> <p class="ql-block">雅典城邦主要公共机构:</p><p class="ql-block">公民大会,需年满20岁且完成军事服务,每年召开40次。讨论批准议事会(最高权力机构) ,提交的议案。10个部落,每个部落抽签产生50人,任期一年。</p><p class="ql-block">五百人议事会,需年满30岁且无未决诉讼</p><p class="ql-block">城邦日常政务等,五百人议事会按部落分为10个主席团,一年分为10个任期,主持公民大会和议事。主席团,主席团轮值顺序由抽签决定,每期大约36天会、接待外邦使节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雅典公民</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79年击败波斯入侵者后,雅典成为希腊最有影响力的城邦。雅典开辟了一种新的政体模式,没有国王、没有官僚体系、没有专职祭司,亦无常备军队(由公民组成民兵取而代之),決定立法和政治决策的是雅典公民,这是历史上最早的民主政治实践之一。守护自己创建的民主政体不受侵害,成为所有雅典公民的共同使命。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荷马头像,公元2世纪中期(约公元前300年的希腊原作的罗马仿品),大理石,高33厘米,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荷马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孔子或屈原,两者均为各自文化传统的奠基性人物。</p> <p class="ql-block">展出的年轻亚历山大大帝的头像,有着卷曲的波浪状发型,这种发型在古希腊艺术中常被用来描绘英雄和神灵。这尊雕像表现的是理想化的亚历山大雕像,被赋予了神性的特质。</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东征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也是政治与文化的革命。他改变了自古典时代以来希腊与波斯之间长期对抗的军事格局,采取各种举措革除东西方旧有藩篱,催生出融合东西方特征的希腊化文明,创造了一个开放包容、多民族与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希腊化时代。</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希腊的艰难时期。当时的马其顿王国既要应对希腊城邦间的纷争,又要抵御外族的入侵。当22岁的腓力二世继位时,马其顿已摇摇欲坠,但这位年轻的国王兼具军事天才与政治智慧,在位24 年,通过大力改革扭转了局势,使原本地处边远的马其顿王国一举成为希腊北部强国。 </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被推选为全希腊人的领袖和远征波斯的同盟统帅。然而,战役尚未打响,腓力二世却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接任。亚历山大大帝,不仅完成了父亲未竟的事业,击溃波斯帝国,更率军东征十年,横扫小亚细亚、埃及,直抵印度河流域,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将统治范围扩展至欧非三大洲的帝国统领。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病逝,年仅33岁,但其建立的庞大帝国宣告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国王的骨灰盒</p> <p class="ql-block">距离古希腊万里之遥的中国,一个名叫张骞的人从长安启程,一路向西跋涉。他穿越河西走廊,历经十载艰辛,终于抵达希腊化王国巴克特里亚(西汉称大夏,位于今阿富汗一带)。在此西域之地,他意外发现了来自中国蜀地的布匹和竹杖-原来中国商品早已通过印度流入希腊化世界。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连接起古老东方与遥远西方的万里通途。 </p> <p class="ql-block">作为丝绸之路东西两端的文明古国,中希两国如同两条古老的河流,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带着各自的智慧与荣 光,共同汇入人类文明的海洋。</p> <p class="ql-block">整个展览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一次与古希腊文明的深度对话。走出展馆,阳光洒在博物馆的玻璃穹顶上,现代建筑与古典艺术在此交汇,令人流连忘返,也了却了我的一个心愿,本来已经订好了去希腊旅游机票,因突如其来的疫情,旅游社取消了这次旅游,文明古国去过印度,埃及,没有去过希腊,现在弥补了遗憾。待适当时间填补空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