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丰碑

雨季不再来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不朽的丰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石油城大庆游览侧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和儿子的周边“城市漫步”的第四季——石油工业重镇大庆,我来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对于城市周边游,我们多少积累了点经验,多了点“游览顺序套路”和从容,真是说走就走,攻略也更加简单。这片黑土地越深入了解越热爱。大庆这座石油城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三天的行程如管中窥豹,寥寥数笔致敬这片英雄的土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关于石油城各种纪念馆的林林总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大庆我们参观了石油馆(油立方)、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这些展馆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向我们展示和介绍大庆油田的前世今生,这些展出的内容让我的心一次又一次被激荡洗涤,大量内容和史实不需要我一一赘述,仅就我个人以前不了解又很感兴趣的内容分享给大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大庆城市名字的由来:1959年9月26日,位于黑龙江省肇州县大同镇附近的松辽盆地第三口基准井——松基三井,喷出了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流。这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是中国石油工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这个重大发现恰好发生在建国十周年的前夕,举国上下都在筹备盛大的庆祝活动。时任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的欧阳钦同志提议将这个新发现的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虽然油田核心区当时属于肇州县大同镇,但“大同”这个名字与山西省大同市重名。这个提议不仅避免了重名问题,而且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因此,“大庆”这个新名字被迅速采纳。随着油田的飞速开发和建设,围绕油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石油生产和生活基地。1979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大庆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铁人王进喜是什么渊源来到大庆,铁人的称呼是如何得来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进喜是甘肃人玉门人,于 1960年3月25日来到大庆。他千里迢迢来到大庆是源于国家为快速开发新发现的大庆油田而组织的“石油大会战”,此次会战总共从全国抽调了四万多名精兵强将。作为玉门油田的全国劳模和标杆钻井队长,他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带领他的1205钻井队(原玉门贝乌五队)作为首批主力军,投身到这场艰苦卓绝、为国分忧的创业战役中。他的到来,标志着“铁人精神”在大庆这片热土上开始生根发芽,并成为整个会战乃至中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进喜在大庆石油会战初期,以其惊人的意志、忘我的奉献精神和英雄事迹赢得的“铁人”的光荣称号。这个称呼的来源,有一个具体的历史场景和传播过程。据纪念馆的解说介绍:当时房东大娘看到王进喜奋不顾身夜以继日的工作,感慨的说你们队长真是个铁人哪!王进喜的一桩桩感人事迹和“铁人”的称号迅速在大庆会战前线传开。1960年4月9日至11日,大庆油田首次召开油田技术座谈会(后被称为第一次“万人大会”)。在这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上,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会战领导小组组长余秋里正式提出“学习王铁人”的号召。 余秋里部长在大会上高度赞扬了王进喜的事迹和精神,他说:“王进喜是‘铁人’,我们的会战队伍就要人人做‘铁人’!” 这标志着“铁人”称号得到了最高指挥部的正式确认和推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3、大庆油田开发的重大历史意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余秋里同志作为大庆石油会战的主要组织者和指挥者(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会战领导小组组长),对大庆油田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和高度评价。他说 :除了大庆,没有哪一个企业的诞生和发展能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没有哪一个城市在未诞生之前,就有了自己的文化厚重底蕴;没有哪一个企业和城市走过短暂的历程,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铭刻一个辉煌的亮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大庆市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庆附近地区挖掘出大量古猛犸象和披毛犀等远古动物化石,馆藏并不丰富,像是古化石专场,有两座猛犸象的古化石比例高达90%,是镇馆之宝,令人震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5、萨尔图、让胡路地名的起源和含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庆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地名,大多源自少数民族语言(蒙古语、达斡尔语)和历史地理特征,是东北民族交融与开发史的“活化石”。它们的由来各具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萨尔图——蒙古语音译 “月亮升起的地方”含义:指水草丰美、地势开阔的草原,蒙古牧民在此游牧时,以“月光照耀的丰饶之地”命名,充满诗意。清末地图已标注“萨尔图”站(今大庆站),中东铁路时期沿用此名。现为大庆市中心城区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让胡路—— “蒙古王爷的封号”的音译。“让胡”(Janghu)是清代 杜尔伯特旗蒙古贵族的爵位名(相当于“小王”或“副王”)。 此地曾是杜尔伯特旗蒙古王公 “让胡”的封地牧场。中东铁路修建时,在此设站直接以领主称号命名 “让胡路站”(“路”指铁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城市与自然风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庆的城市风貌以 “道路宽阔、绿量充沛”著称,道路宽阔棋盘式路网,作为因油而兴的城市,大庆早期规划便为重型石油设备运输预留空间。路幅宽度常达50米以上,车流通行高效,网格化布局。道路横平竖直、方向清晰,街区尺度大,视野开阔,极少拥堵。我们乘车和司机师傅聊天他说“在大庆住久了到哪都觉得憋屈”。绿化卓越:是国家园林城市,盐碱地上的绿洲。绿化覆盖率超45%,远超国家标准,公园星罗棋布,拥有150余个城市公园:如黎明湖公园、时代广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利用天然湖泊打造环湖绿道,形成“城在绿中,水在城中”的景观。(就是蚊子多,不知不觉咬了很多包)。城市规划设计艺术多元,以石油文化雕塑点缀随处可见,公交车站都有不同的主题,大庆以新的形象打破人们对工业城市的刻板印象。其宽阔路网承载着石油城的厚重历史,而满城绿意则彰显转型为宜居生态城的决心,堪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和儿子时间有限,选择性游览了时代广场和黎明湖。一句话印象概括:时代广场——石油魂铸就的“城市会客厅”;黎明湖——水绿相融的“都市桃花源”。两处共同诠释了大庆“硬核工业”与“诗意栖居”的完美共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很多人可能觉得大庆有啥可看的。我觉得大庆的游览,绝非简单的城市观光,而是一场穿越工业史诗与生态复兴的精神之旅。这座城市将铁与血的历史淬炼升华为不朽的精神图腾,又在黑金之上绽放出生命的翠意,堪称中华民族奋斗精神与自然韧性的双重见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通俗的讲,大庆这地方逛的不是风景,是中国人不服输的那股劲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我心里大庆是以大地为纸、油管为笔、湖水为墨,挥毫写就一部关于信仰、重生与希望的启示录。在这片土地上真正的胜利不是征服自然,而是与万物共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座以铁人精神为魂的城市,本身就是一座不朽的丰碑!衷心祝福大庆这座因石油诞生却超越石油的城市转型成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