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985博士的外卖箱里,装着没写完的论文》

大胡哥

<p class="ql-block">菜市场的晨光刚漫过摊位,那个985博士正弯腰把蔫了的青菜挑出来——手指骨节分明,还带着握笔杆的习惯弧度,袖口却蹭着昨晚送外卖时沾的油渍。他记得毕业那天,导师拍着他的肩说“这行就等你这样的人才”,可现在他每天算的不是实验数据,是今天的菜要卖多少钱才能凑够房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研究生骑着电动车在晚高峰里钻缝,衬衫领口总被外卖箱磨出毛边。他手机相册里还存着答辩时的照片,西装笔挺,眼神亮得很。现在他熟稔地报出“3号餐到了”,声音里的书卷气早被风刮淡了——毕竟比起研究报告,他更需要记住哪个小区的电梯快,哪个写字楼不让外卖车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35岁那年,他在招聘软件上看到“年龄限30岁以下”时,突然就愣住了。手里的专业证书堆得比字典还厚,可HR的回复永远是“我们想要更有活力的”。不是他学的东西没用了,是这个时代突然说“你们这批人,暂时用不上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曾经是“别人家的孩子”,是父母逢人就提的骄傲。现在他们在摊前吆喝,在路口等单,最不敢想的是同学聚会——怕听到谁还在做本行,怕别人问“你当年那么厉害,怎么现在……”。累是真的,但更扎心的是,明明正该把学识变成本事的年纪,却只能看着那些知识在琐碎里,慢慢凉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