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之行-2025.7.12山东博物馆(上)

马小燕

<p class="ql-block">踏入展厅,迎面而来的是一块商代的卜甲,出土于大辛庄遗址,现藏于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卜甲背面整齐排列的钻凿,正面清晰可见的灼烧痕迹,仿佛在诉说着三千年前的占卜仪式。古人以龟甲为媒介,向天地问吉凶,这些痕迹正是他们与神灵沟通的印记。站在它面前,仿佛能听见远古的低语,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神秘力量。</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一件商代卜骨同样引人注目。它由肩胛骨经人工锯截而成,背面的钻凿也经过灼烧处理,正面则留下细小的兆纹和刮削划痕。这些痕迹虽已斑驳,却依旧能让人想象出当年占卜者虔诚的模样。历史的尘埃掩盖不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而这些卜骨,正是他们智慧与信仰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在展厅的另一侧,一块甲骨卜辞的介绍引人驻足。它是在安阳殷墟和郑州商城之外首次发现的商代有字卜甲,内容涉及“御四母”以驱灾、沐浴洁身以祭等仪式,还卜问神祇是否愿意降临受享。这块卜甲距今已有三千二百年,它的存在不仅印证了商代宗教仪式的广泛传播,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上层权贵对神灵的敬畏与依赖。</p> <p class="ql-block">展厅深处,一组来自史前大城焦家遗址的文物静静陈列。陶器与玉器并列,陶罐、玉环、玉片等器物散发出原始而质朴的气息。焦家遗址位于章丘区龙山街道,是鲁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大汶口文化聚落遗址。这些器物不仅展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工艺水平与审美追求。</p> <p class="ql-block">一块孔雀石雕刻的鸟形装饰品吸引了我的目光。它通体碧绿,背部有复杂的纹饰,头部呈尖顶状,整体对称而优雅。它出土于刘家庄遗址,属于商代文物,如今静静地躺在展柜中,仿佛在诉说着三千年前的辉煌。它不仅是一件装饰品,更是古人审美与工艺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子义”铜爵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它出土于平阴臧庄商墓,是商代晚期的酒器。外壁铸有“子义”二字,字体古朴,透露出一种庄重与神秘。铜爵的造型简洁而优雅,是古代贵族宴饮时的重要器物,也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一件青铜方壶令人瞩目,它出土于春秋时期的仙人台邿国贵族墓地,由山东大学博物馆收藏。壶身与盖子上刻有精美的纹饰,展现了古代铸铜工艺的高超水平。特别是壶的衔环处,设计巧妙,可能是凤首与衔环分别铸造后再与器身合铸而成,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p> <p class="ql-block">展柜中陈列着两件刻有文字的龟甲,表面虽有裂痕与磨损,但文字依旧清晰可见。这些甲骨文是古人占卜与记录的重要工具,透过它们,我们得以窥见三千年前的社会风貌与思想世界。它们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见证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一件青铜器吸引了我的注意,器身雕刻着复杂的龙纹与兽面图案,顶部还有一个装饰性的龙形把手。整体造型古朴典雅,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尘封的往事。它不仅是一件实用器物,更是一件艺术品,展现了古代青铜工艺的巅峰。</p> <p class="ql-block">一组古代青铜器整齐地排列在展台上,包括鼎与盘,表面锈迹斑斑,却依旧透露出历史的厚重感。这些青铜器是古代礼制的重要象征,也是贵族身份的体现。它们静静地陈列在展厅中,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那个时代的辉煌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展柜中一件三彩天王俑色彩鲜艳,红、绿、黄三色交织,姿态威武,双手高举,脚踏一只动物,背景简洁而庄重。它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唐代社会风貌的缩影,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力量与威严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另一件三彩天王俑同样引人注目,它出土于樊家遗址朱满墓,造型威武,细节精致。方脸、八字胡须,兜鍪上装饰着展翅的朱雀,肩覆披膊作龙首状,胸前左右各一护甲,腰带之下左右各垂膝裙,足蹬尖头靴,脚踏卧牛台座。它不仅是一件雕塑作品,更是唐代军事与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一件陶制的多层结构器物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顶部有伞状装饰,中间有多层结构,底部有三个支撑点,周围还有几个人物雕像。它仿佛在讲述一个神秘的祭祀或仪式场景,让人不禁想象出古人举行仪式时的庄重与肃穆。</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件彩绘载人陶鸟吸引了我的目光。陶鸟高高矗立,顶部有伞状装饰,鸟身下方有四个人物,整体呈粉红色,背景是博物馆的展览场景。它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展现了古人对飞翔与自由的向往。</p>